0 %

在現今一切講究快速、創新、AI 的餐飲文化中,要再看到闔家一起在傳統餐廳聚餐的景象,已越來越少。要怎樣才像傳統呢?高雄市三多四路上的這家祥鈺樓,還可看到些端倪。光看餐廳裡外裝潢、菜色,還有老闆朱金鴻老先生,就能懂。

 

老派光景 餐廳內的平行時空

江浙菜起家的祥鈺樓,創業至今已超過六十年(在現址超過三十年)。這段期間,台灣餐飲業不知經歷了多少次飲食流行風潮,造成餐廳不是「沒三年好光景」,就是要懂得求新求變的生存之道。但祥鈺樓可不是,開業至今就是專情在江浙菜這一味,雖然菜單內容還是稍有些外來菜系的混血,與迎合路邊小吃風的之作─蔥油餅,但還是掩飾不了它的老派底蘊。 

到底有多老派呢?不妨先從餐廳現場打量起,幾無意外,八十多歲的老闆朱金鴻一定會親自去各桌寒暄問候,甚至連推菜車、分菜服務的雜事也做。他的外場員工雖多已年屆六十多歲,但不管男女,仍一身白襯衫(或外加黑色背心)、黑色褲或裙的黑膠年代正式打扮。想像一下,這時在場客人若換作是青澀的年輕人,一定很有違和感。(作者為調酒產業專業經理人)

 醬香鱔魚韮黃當場經熱油澆淋後發出滋滋響聲,展演、提味效果十足,又稱響油鱔糊。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

汕頭火鍋在高雄一直享有高名氣,就算是終年常熱的氣候型態,也無損在地人對這一鍋的情有獨鍾。這種像是被植入DNA 的嗜好傾向,跟戰後大批潮汕人移民來高雄有關,以致潮汕味小吃遍佈高雄各地。其中,尤以汕頭火鍋發展出最多的連鎖品牌。

 

商圈光明燈 老店新開的徐泰山汕頭火鍋

在連鎖品牌中,原本知名度不高的「徐泰山汕頭火鍋」,近來受到矚目,想必與開在駁二特區、漢神百貨成功分店的網美形象有關。不過,徐泰山的店並不都是這麼高調,位在三多商圈興中路上,創自1976年的起家老店,就很不一樣。表面上,老店並沒有因商圈人潮減少而變得老態龍鍾;反倒是,當它夜間黃色的招牌亮起後,在漸趨冷清、黯淡的商圈一隅,格外讓整個店顯得鮮明、活潑。再趨前看時,第一眼印象就是一塊有「徐」字落款、提有「情深似海 愛如泰山」的金色牌匾,與煥然一「舊」的復古風門面。

 

徐泰山汕頭火鍋門面為藍灰色系,搭配復古的花磚元素。  

 

從圓桌到方桌 順應現代生活的舊滋味

再說菜單,接手後的二代除保留被一代視為本味靈魂的肉、沙茶醬與湯底的「三絕活」外,在消費主權意識高漲的今天,他顛覆家庭圍爐為主的傳統菜單,不只增加雙人套餐鍋,甚至還有單人套餐鍋。這些改變順應當今的人口結構,無形中提高了消費意願。其他更值得一提的是,二代還突破以海鮮乾貨調味見長的葷食汕頭火鍋,增加了以麻油猴頭菇為主菜的素食鍋。(本文作者林冠宏為外語領隊兼華語導遊,梁禔恩為素食研究者)

 

素食的麻油猴頭菇火鍋,為老店帶來更多元的客人。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