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汕頭火鍋在高雄一直享有高名氣,就算是終年常熱的氣候型態,也無損在地人對這一鍋的情有獨鍾。這種像是被植入DNA 的嗜好傾向,跟戰後大批潮汕人移民來高雄有關,以致潮汕味小吃遍佈高雄各地。其中,尤以汕頭火鍋發展出最多的連鎖品牌。

 

商圈光明燈 老店新開的徐泰山汕頭火鍋

在連鎖品牌中,原本知名度不高的「徐泰山汕頭火鍋」,近來受到矚目,想必與開在駁二特區、漢神百貨成功分店的網美形象有關。不過,徐泰山的店並不都是這麼高調,位在三多商圈興中路上,創自1976年的起家老店,就很不一樣。表面上,老店並沒有因商圈人潮減少而變得老態龍鍾;反倒是,當它夜間黃色的招牌亮起後,在漸趨冷清、黯淡的商圈一隅,格外讓整個店顯得鮮明、活潑。再趨前看時,第一眼印象就是一塊有「徐」字落款、提有「情深似海 愛如泰山」的金色牌匾,與煥然一「舊」的復古風門面。

 

徐泰山汕頭火鍋門面為藍灰色系,搭配復古的花磚元素。  

 

從圓桌到方桌 順應現代生活的舊滋味

再說菜單,接手後的二代除保留被一代視為本味靈魂的肉、沙茶醬與湯底的「三絕活」外,在消費主權意識高漲的今天,他顛覆家庭圍爐為主的傳統菜單,不只增加雙人套餐鍋,甚至還有單人套餐鍋。這些改變順應當今的人口結構,無形中提高了消費意願。其他更值得一提的是,二代還突破以海鮮乾貨調味見長的葷食汕頭火鍋,增加了以麻油猴頭菇為主菜的素食鍋。(本文作者林冠宏為外語領隊兼華語導遊,梁禔恩為素食研究者)

 

素食的麻油猴頭菇火鍋,為老店帶來更多元的客人。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

本文將結合「餐飲業顧客體驗與技術融合圖」,介紹顧客體驗的五大面向,包括美食文化、美食感官、美食烹飪、服務環境與價格品質等,以及這些因素如何影響顧客的感受與滿意度。而右圖中人工智慧(AI)之應用,更能幫助分析顧客需求、優化餐單、提升服務品質。以下將說明現代餐飲業中,如何透過五大面向增強顧客體驗,與AI 科技應用使服務智能化的重要性。

 

美食文化的深度挖掘

餐飲不再僅僅是食物的堆砌,而是文化體驗的傳遞,圖中顯示「美食文化」包含當地「生活方式」和「飲食歷史」,都是提升顧客體驗的重要元素。以慢食體驗興起為例,人們不僅享受食物製作過程和味道,更透過餐飲活動沉浸於當地的文化氛圍,感受「慢」的生活節奏。餐飲業者必須深入挖掘和展示地域文化,為顧客提供更豐富的文化體驗。

 

美食感官因素的全面考量

而隨著消費者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食物的多重感官體驗將日益重要。「美食感官」包括「口感」、「味道」和「氣味」,意即在評估餐飲趨勢時,不能只關注味道和氣味,還需考量其它的用餐體驗。高級餐廳已經開始透過創新的烹飪技術和食材搭配,為顧客提供多重的感官享受,而這將成為餐飲業提升顧客滿意度和忠誠度的重要方式。

 

美食烹飪的細節重視

「美食烹飪」包括「食材」、「烹飪方法」和「廚師技能」,這些細節在餐飲體驗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未來餐飲業需更加注重烹飪技藝的傳承和創新,如透過料理的外觀造型、擺盤增加藝術性,提升餐飲業的整體水平和顧客體驗。

 

服務環境的智能化

在網際網路時代,消費者對服務智能化的期望相對提高。圖中「服務環境」包含「智慧服務」和「餐飲環境」等皆是重要關鍵,智能推薦系統、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等技術的應用,可以為顧客提供沉浸式的用餐體驗,增強顧客對餐廳的認同感。未來餐飲業需要更加注重科技的應用,透過智能化服務提升顧客體驗,智能化服務將成為競爭的新高地。

 

價格與品質的綜合評估

美食「價格與品質」包括「成本效益」和「食材豐富度」,代表消費者不僅關注食物的品質,還希望獲得物有所值的體驗,並注重永續性。例如,採用本地食材,減少運輸成本,同時支持當地農業,實現經濟和環境的雙贏。未來餐飲業者在保證食物品質的同時,也要考慮成本效益和永續發展等議題。

 

消費者對整體餐飲體驗的逐漸注重

消費者對餐飲體驗的重視,是推動餐飲業變革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下圖顯示,「顧客體驗」受到多個角度的影響,這表明顧客不再滿足於單一的食物享受,而是尋求一種全方位的體驗,包括食物、環境、服務和文化體驗。而未來需提供更加個性化和差異化的服務,以滿足不同顧客的需求。

 

未來發展方向評估

跨文化世代的消費族群及對餐飲體驗的重視、新技術應用和永續性,將成為餐飲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全球化使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費者,對餐飲的需求和偏好會更加多樣化,需要透過跨文化交流,提供更具包容性和多元的用餐活動。

 

從行前決策到行後評價,餐飲體驗的流程都需要被關注。隨科技的進步,智能技術在餐飲中的應用更加廣泛,餐飲業中的永續發展將成為重要課題。透過環保活動、支持當地農業和文化傳承,餐廳不僅可以提升品牌形象,還能為社會和環境做出貢獻。智能化也為當今餐飲要注重的趨勢,餐飲業者需持續創新,以吸引新生活型態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