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團媽界人氣熱銷的「益康黃金泡菜」,清爽甘甜和酸香恰到好處地平衡,滋味相當討喜。黃金泡菜之前的好搭檔客家油飯,將以「吉富貴米糕」之名重出江湖。

故事得從人稱「莊姐」的益康食品品牌創辦人莊夢文說起。莊夢文是護理專業,卻始終沒割捨心中的開店夢,某天在護理站品嘗到醫院人員特意送來的粽子,勾起記憶裡「客家油飯的味道」。

一場直播 喚醒心底難忘懷的「油飯香」

莊姐毅然辭掉護理工作,捲起袖子與大伯邱裕益,在中壢開了間賣肉粽、油飯等傳統糯米美食的「益康美食館」。客家油飯製作格外講究,糯米炒製一定要將香菇、蝦米、紅蔥頭爆香,再包入魷魚、鹹蛋黃、水煮花生。這樣一顆三百克重、真材實料不惜重本的肉粽,在2008 年賣價為39 元。

當時,台灣因超商推出40 元「國民便當」蔚為轟動,相較之下,肉粽的價格並不便宜。莊姐左思右想,索性親手醃漬泡菜,將新鮮大白菜最清脆的菜葉,與蒜頭、辣椒、紅蘿蔔汁的蔬菜黃金醬汁,醃出「黃金泡菜」清甜爽口,與肉粽、油飯搭配成庶民套餐,在客人間大受歡迎,反覆詢問:「泡菜有沒有賣?」因緣際會下,轉而專心賣起泡菜,發展為今日廣受歡迎的「益康泡菜」。

去年,莊姐直播做菜,久違地復刻之前店裡的油飯,線上粉絲們熱絡留言「敲碗」想買。莊姐心想,應該可以再試一次,繼續油飯「未完待續」的故事。只是,這次莊姐想端出宴會廳般的米糕,從各方面升級客家油飯的用料與風味,取名為「吉富貴米糕」。

 

多種口味的吉富貴米糕

吉富貴 客家米糕油亮飄香的靈魂

「吉富貴米糕」最先復刻「經典米糕」,選用台灣產的長糯米,與肥瘦各半的豬五花肉絲、瘦肉絲拌炒均勻,再加上香菇、蝦米、阿根廷魷魚、雪蓮子,以及台菜米糕香味的靈魂,最重要的紅蔥酥。

「米香跟油香結合,是米糕該有的滋味。且要粒粒分明、油亮油亮,香氣十足。油香來自紅蔥頭與豬油,台菜最重要的就是豬油。」莊姐堅持,她的紅蔥酥一定要用豬油爆香。

最初開始製作時,憑一股傻勁遵循古法,買來台灣話俗稱的「板仔油」(pán-á-iû),一隻豬腹部僅有兩塊的「豬板油」自行提煉。理想的情況下,上好豬板油能提煉出乾淨、沒有雜質的豬油,完整煸炸出紅蔥頭香氣。

然而,購買的豬板油修整情況不一,影響實際的得油率,辛苦炸個幾百斤豬板油,可能才得到一鍋純淨豬油。且每每炸完豬油,莊姐形容,就像被一百隻豬追著跑,渾身是膩人的氣味。

炸豬油真的很累,但哪裡還會有品質穩定、香氣飽滿的豬油?莊姊後來發現統清的香豬油王產品,大廠牌有著千萬等級的煉油設備,更取得雙潔淨標章認證,且堅持選用新鮮豬脂,費工從高品質的腹板油、背脊油(中油)、里肌油提煉,完整保留豬油細膩的香氣。

為追求絕佳風味 能多不怕麻煩?

大廠出品的油脂穩定度高,能好好帶出紅蔥酥的風味線。在料理包產線上使用大廠的精煉的豬油,更能精準控制米糕製程的豬油用量、拌炒時間點,也減少耗損率。

除了「經典米糕」外,莊姐開發客家經典的「櫻花蝦米糕」,散發迷人飽滿的紅蔥酥香氣,豪邁搭配來自東港的櫻花蝦,蝦味鮮甜濃厚,點綴脆辛香的新鮮韭菜花,風味層次豐富。另一款「麻油雞米糕」酒香濃郁,雞肉成堆如小山,更保留大顆完整的枸杞,每一口都令人齒頰留香。

「做料理,我的起心動念從來不先設想成本。」莊姐有著獨特的逆向思考,單純想著該怎麼保留最佳的風味。在冷凍料理包中,油脂香氣會隨時間慢慢遞減,但莊姊堅持,無論多久都要和「現做出爐」的味道一樣。

好料理有口皆碑 傳遞善待料理的心

終於,客家油飯、米糕再一次被莊姐找了回來。當「吉富貴米糕」和黃金泡菜再次一起被端上桌,彷彿見到當年的庶民套餐。而莊姐將「好客」精神淋漓展現,款待料理的「豐沛」(phong-phài)心意,早就是公開的秘密。

老派是一種品質,它的核心是時間,卻不和時間成絕對等比。古董車必然是老車,但老車要成為古董,則須許多條件俱足。

然而時間確實會淘選出品質,淘選出那些越發樸實有光的器物;淘選出那些世代交替,卻維持著它原初的魅力而依舊受人欣賞的老店;淘選出那些繁華斑斕日新月異裡,你得以辨認它無可取代的經典味道。伴隨那味道的,或許正是歷經物換星移人生場景與心態變化後,依舊還在身邊的人。

 

老派餐廳內空間設計、菜色和服務,皆予人不變的安心感。  

 

儀式感的條件 以不變應萬變

相較於以創意創新、強調概念性、走在潮流前端的精緻餐飲,老字號的「老派餐廳」走過了好幾個年頭,看不見隨季更換、推陳出新的「tasting menu」,更常見的是數年如一日、穩定供應的常設菜單。

店內的菜色、尺度、杯盤與服務給予人「剛剛好」的格調,能長久穩定維持品質不走味,才算真功夫。正是這份「不變」、「穩定」與「可預期」,給予了一份「安心感」;也正是這份安心與安定,進而成為「儀式感」的條件。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許多老顧客每年的結婚紀念日、生日,或家族內的重要日子,固定會到某一家老餐廳用餐。或者僅是日常裡的某些時刻,會想起這間餐廳,想再去確認一下、享受那份熟悉的幸福。

 

老派正當時 味的記憶

一代領一代,幽微延續於餐廳和顧客體驗之間的記憶與熟悉度,更是這些老派餐廳「老,而且老得雋永」的關鍵魅力之一。此種餐廳經營思維,自然也與每過一陣子就要推出「新作品」的經營路線有所不同。

本期專題企劃邀請了幾位飲饌經驗寬闊、人生資歷亦豐的文化工作者與創業家,推薦他們心目中的老派餐廳,為我們從各種「老」裡面,指認出洗鍊和經典。飲食旅遊作家葉怡蘭首推台北台菜餐廳「雞家莊」;美食家與自媒體經營者高琹雯Liz,則推薦自己從小吃到大,頗具雅韻而氣氛歡愉的「圍爐酸菜白肉鍋」;創辦台灣第一個服務業知識社群「大店長」的尤子彥所推薦的「紅屋牛排」,喚起了大家記憶中古典美好的西餐牛排館時光;一本書店Miru 推薦的台中法式餐廳「法森小館」,是變化快速、標新立異的台中城裡一席優雅居心地;作家蔡珠兒則別出心裁,鎖定東南亞料理,點名「翠薪越南餐廳」。

歷久彌堅的老店裡熟客雲集,穩健經營且低調,非常感恩老店裡的資深前輩們,願意為本期讀者分享自家餐廳的歲月精華與經營之道。

雋永的老派餐廳,難能可貴地維持著如舊如新、跨越時空的格調。也許今日米其林餐盤來嘉勉、明日500 盤來推薦,它卻只是笑看世俗興旺,靜觀世事來去。簡單的事專一的做,就是絕藝。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飲食作家,著有《喫心地》、《細味臺中》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