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迪化半日以「半日焙茶所」一系列的茶葉包裝入選《第十五屆亞太設計年鑒Asia-Pacific Design No.15》,從20個國家、數千件作品中脫穎而出。
茶葉包裝設計琳琅滿目,如何做出品牌識別與區隔,迪化半日創辦人黃素真說,當初與擅長品牌設計、有豐富廣告資歷的設計師何應爵合作,討論許久。最後因迪化街早期是茶葉的批發地,因此將包裝設計的風格定調在「溫故知新、富歷史感」;且迪化街觀光客居多,包裝上的燙金設計及打凸鋼印質感好,適合當伴手禮。
一開始規畫茶葉包裝時,黃素真曾進行市調,發現12入茶包最適合當伴手禮。
除了12入紙盒,其他規格的包裝皆以不同顏色的貼紙區分不同茶品。黃素真說,雖然貼紙的成本不低,但為了包裝設計完整感,貼紙也燙金。
黃素真提到,市面上的鐵製茶罐因製造量要大,初期不敢貿然行動。為了讓迪化半日茶葉包裝更多樣,還設計了像粉餅盒的「鋁盒單泡茶」,可當旅行包隨身攜帶。
新生代書法家‧台灣風格插畫家
黃素真說,台灣喝茶者的年齡大多35歲以上,品牌年輕化是必然走向,遂從包裝設計著手。邀請台灣新生代書法家「今晚我是手」為迪化半日書寫品牌logo,因辨識度高,凡見過書法字的人,皆能快速認出,華文朗讀節、迪化半日的選物店都能看到她的作品。
三入茶包紀念版紙盒的插圖則出自台灣風格插畫家「良根」之手。良根的畫風懷舊,作品常以台灣1980年代的生活風景當作題材,黃素真邀請良根以迪化半日的slogan「茶托上的半日慢行」創作多幅畫作,其中一幅以迪化半日的百年建築為主角,就運用在紀念版的包裝上,也成為大稻埕限定版。
「茶托上泡一壺茶的半日悠閒,承載了茶農終年的辛勞,以及他們對這塊土地,一整年風調雨順的衷心期盼。」何應爵的文字搭配良根的插畫,為迪化半日的臉書創下去年最多人按讚的貼文。黃素真說,茶葉的包裝設計邀請台灣年輕藝術家共同創作並加入本土元素,讓更多年輕人喜歡茶、認識迪化半日這個新品牌。
茶葉包裝設計的眉角
黃素真認為,成功的茶葉包裝必須吸引人,才能讓客人停下腳步試喝、購買;其次是獲得年輕族群的青睞,若能讓年輕人像喝咖啡般喜歡喝茶,台灣茶葉的包裝設計將會更出色,也可激發不同的創意與潮流。迪化半日目標客群是國際觀光客,日本觀光客尤其喜歡迪化半日的懷舊設計。
不單是紙盒包裝,迪化半日的每個茶包都有中英日文介紹。黃素真解釋,考量部分客人有單個茶包贈禮的需求,每個茶包都有完整的logo設計及茶品說明(茶葉的種類、沖泡方式及保存期限等資訊),連燙金設計也不例外。
另一個規畫是以「茶包」為單位與飯店合作。黃素真坦言,飯店茶包的進貨成本不高,未來若有機會進駐飯店,會先以行銷結盟的方式合作。
自然純正的台灣茶
「自然純正,台灣特產」就印在迪化半日的包裝上。黃素真說,茶葉的包裝設計固然重要,但能讓客人一試成主顧的關鍵往往還是「茶葉」。
迪化半日的茶葉與市面上劣質的「混茶」或「茶葉拼配」不同。黃素真說,目前迪化半日的茶葉需求量不大、沒有自己的茶山,選擇與南投民間的茶農第二代合作,定期為迪化半日找茶、試茶、選茶,並教授迪化半日的員工泡出好茶。
黃素真說,茶農的父執輩大都幫其他茶葉品牌代工,也曾想過產出自家的茶葉品牌,但畢竟不容易,雙方在理念相同的情況下攜手走品牌之路。現在茶農專精茶葉採收、製茶、選茶,迪化半日則專營包裝、行銷、銷售,各司其職。
百年建築
黃素真驕傲地說,與其他茶葉品牌不同的是,迪化半日的空間獲得2018年「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在百年建築的茶屋試茶、喝茶、選茶,在喧鬧的迪化街特別顯得優雅靜謐,也讓迪化半日的茶葉品牌更完整。
2018年,迪化半日承租大稻埕中段的一棟歷史建築,委請建築師許華山為這棟百年建築進行空間規畫與設計,結合迪化半日的多元需求「選物、茶屋、陶作、講堂、遊藝」,與燈光師、庭院景觀師一同打造不同以往的歷史建築,引領來客在迪化街享受半日的悠閒慢行。
黃素真說,迪化半日的多元空間就像一個合作平台,邀集不同領域的職人在這棟百年建築激發創意。如為迪化半日選茶的茶農、茶屋裡的甜點師傅、陶作課程的陶藝老師,甚至是迪化半日的銷售員工,每個人的專業都不同,大家就像創業夥伴般,一起在這棟歷史建築創造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