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進餐廳,總是想吃不同於家庭料理的菜色。然而走進欣葉餐廳的人,卻往往是被他們所提供的精緻家常菜所吸引。談起料理,李秀英董事長就顯得神采奕奕,欣喜之情總能迅速感染周圍的人。
料理是有趣又有成就感的事
儘管早年總有人不看好將家常台菜料理端上餐廳餐桌,但李董事長總是堅持不懈,對台菜料理充滿信心,這和她早年關於台菜的記憶不無關係。
李董事長自小被送給養母張寶珠收養,養母會做些炒米粉、筒仔米糕或是排骨酥湯等小吃在市場販售,做些小生意糊口。李董事長總會到市場幫忙,下午肚子餓了,就吃一碗自家賣的排骨酥湯。早年生活困苦,一碗排骨酥湯便是人間美味,至今難忘;「紅燉排骨湯」便是根據這個記憶烹調而成。李董事長說她六、七歲起就會進廚房煮菜,以前的廚房都是用大灶、大鐵鍋,個子不夠高就拿張小凳子架高。但那火熱的鍋、灶對孩子來說不會太危險嗎?「不會耶!」她彷彿第一次想過這個問題,「因為覺得料理很有趣,對於有興趣的事,從不會覺得辛苦,也就不會想到危險」。
而她養母擅用食材和對的料理的重視,對李董事長有重要的影響。以前在神明壽誕節日慶典時若輪到她們辦桌請客,儘管家中沒錢,養母就算典當家當也要烹煮出澎湃的筵席,磨練出運用手邊現有平價食材變身筵席大菜的功夫。而在養母的指導下,某次她先把魚皮弄成絲模仿魚翅,並慢慢調整味道,竟也讓她成功地完成使命。就這麼日積月累,漸漸培養出料理的經驗與信心。
家傳的經營哲學:誠、信、義
李董事長總是說她很愛做生意,希望藉此改善家人生活。她父親早期挑著擔子沿街叫賣杏仁茶,後來在太平市場裡賣各式醬菜、雜貨,尤其他所做的「塔谷昂」(たくあん)-醃黃蘿蔔,更是附近最好吃的,大橋頭太平市場附近沒人不認識他。她一度想請爸爸教她做醬菜,想在自家門口擺攤賣醬菜,卻被父親拒絕。因為爸爸最好的朋友就在附近賣同樣的東西,凡事總有個先來後到,若女兒設了同樣的攤子,豈不是搶了朋友的顧客。隨著年紀漸長,對父親的朋友之義也慢慢有了不同體悟,如今不論做生意或做人,她和任職欣葉執董的兒子鴻鈞總秉持著與人為善的態度,凡事都給人留個餘地,也會把機會留給其他人。
她也深受爸爸童叟無欺的經營哲學的影響,父親曾告訴她:「做生意要賺良心錢,不能偷斤減兩,少賺一點沒關係,一定要有信用。」這個原則她一直謹記在心,經營餐廳數十年來,一定按照菜單上標示的價格算錢,即使有些食材的進貨成本高於標價,也不會因為臨時調高售價;這是對顧客的誠信。另一方面,她也從不拖欠供貨廠商的貨款,絕不延遲員工的薪水,這是對合作夥伴及員工的誠信,也是對他們辛勞工作的體貼。
紅燉排骨湯
台式快炒蔬菜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