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道地、有特色的加拿大料理,在台灣哪裡可以吃得到?今年二月推出全新菜單的Roots Café,你絕對不能錯過。

全台擁有100家銷售據點的加拿大休閒品牌Roots,2011年為了提供更好、更優質的服務給當時六萬多名的會員,在台北信義區的新光三越A11館開設了全球第一家Roots Café。如果你曾在世界各地看過Roots Café的招牌,那絕對不是加拿大Roots官方授權的咖啡館,Roots特許經營商Branded Lifestyle市場策劃部林意欣經理說:「Roots官方授權的咖啡館只在台灣,目前全台共有三家店,完整的店名是Roots Lodge Café,簡稱Roots Café。」全球獨一無二的Roots Lodge Café只在台灣。

宛如加拿大湖畔小木屋的咖啡館

成立於1973年的Roots,可說是全球休閒及皮革製品的第一品牌,當初由兩位美國人邁克爾‧龐德曼(Michael Budman)及唐‧格林(Don Green)所創立。1963年,他們參加加拿大阿爾貢金省立公園(Ontario's Algonquin Park)所舉辦的夏季露營活動而相識,由於都很喜愛大自然,他們經常相約一起到阿爾貢金省立公園參加獨木舟及營火露營活動。十年後,憑藉著他們對加拿大大自然的鍾愛,以及對運動的喜好,他們在阿爾貢金省立公園的湖畔創立了Roots,並且都入籍加拿大。

Roots初期以生產及銷售皮鞋為主,後來逐步開發出不同的產品,包括皮革袋子、外套、配飾、天然纖維運動服裝以及家居用品等,42年來穩健地發展成全球知名的休閒及皮革品牌。當年象徵品牌起點、湖畔小木屋的照片,由創辦人邁克爾‧龐德曼的夫人Diane Bald建築師親自拍攝,就掛在台灣首家Roots Café的牆上。

1995年Roots將亞洲市場拓展至南韓、台灣及香港,Roots在亞洲的零售成績,台灣地區一直是名列前矛,甚至超越日本。2011年建議開設咖啡館的Branded Lifestyle品牌營運董事孟廣宗先生,當初的想法只是從服務會員的角度,希望規劃一個可以讓VIP會員休憩、歇腳的舒適好地方,在獲得加拿大Roots創辦人的同意後,讓人放鬆、享受下午茶的輕食咖啡館應運而生。除了拓展產品線、延續品牌價值之外,品牌認同感的再造,也是開設咖啡館的目的之一。

擁有獨立空間、座落於新光三越A11館4樓戶外區的Roots Café,緊鄰著室內的Roots百貨櫃位,整間咖啡館以大自然、Roots品牌元素,加上加拿大鄉村、輕工業風格,呈現出湖畔小木屋的氛圍。該咖啡館的設計圖,先請台灣設計師比稿,經由加拿大Roots團隊認同後,咖啡館才得以施工。並邀請Diane Bald夫人設計由「小木屋、海狸、咖啡」三種元素組成的專屬logo。店內自加拿大進口的Roots手工皮革沙發、所有皮革製品、Roots馬克杯等周邊商品,甚至是外場服務人員的Roots服飾,都可在Roots買得到。

波隆那傳統寬麵 Roots Lodge Café

波隆那傳統寬麵

加拿大經典傳統料理

Roots Café剛開始以輕食、飲品為訴求,透過加拿大創辦人的引介,與有意進軍亞洲的市場的加拿大咖啡連鎖品牌Second Cup合作,在咖啡館提供原汁原味的加拿大飲品與咖啡。餐點也嚴選台灣本地食材,展現輕鬆、自然、活力的品牌風格。

為了因應台灣競爭激烈的餐飲市場,Roots Café去年底延攬資歷豐富、曾任亞都麗緻大飯店巴黎廳1930副主廚的劉宥辰師傅擔任行政副主廚,今年二月更推出以加拿大經典傳統料理為特色的全新菜單,希望為Roots目前達十幾萬的會員們持續帶來不同凡響的美食饗宴。

店內魁北克傳統小吃「普丁薯條」,以現炸的薯條、加上起士塊,淋上熬煮數小時、熱騰騰的肉醬汁,風味獨特,讓人一口接一口。「波隆那傳統寬麵」,手工義大利寬麵以碎牛肉、蘑菇搭配番茄醬汁拌炒,使義大利麵充滿濃郁的牛肉風味。「厚切燻鮭魚沙拉」將燻鮭魚切成厚片,搭配季節沙拉,淋上主廚自製的亞麻仁油醋醬,喜歡生魚片的饕客一定要品嘗看看。

以母系社會為主的加拿大,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屬於自己家族的「那奈摩」甜點食譜,它是一道加拿大傳統家常甜點,發源於加拿大西岸城市那奈摩市(Nanaimo),有「偉大的人」的意思。三層式的內餡,融合黑巧克力的苦甜香氣、卡士達醬的清甜柔軟,以及手工餅乾的酥脆口感,表面撒上椰子絲,風味絕佳,是甜點愛好者絕對不能錯過的品項。今年五月Roots Café也首次推出「那奈摩母親節蛋糕」,希望能在台灣甜點市場一舉打響知名度。

劉宥辰行政副主廚

關愛地球、綠色環保的海狸

Roots品牌logo中的海狸,是加拿大的象徵之一,海狸性格溫和,不會襲擊其它生物,喜歡潛水、築壩及搭巢,牠們的溫和、勤奮以及活力正代表著Roots的品牌精神。

世界品牌評估機構Interbrand曾在《Competing in the Global Brand Economy: Best Canadian Brands 2008》中指出:「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這麼巧妙地把加拿大大自然景色中的元素及精髓融會於品牌當中。新產品均會出現那個孕育Roots品牌精神的地方─阿爾貢金省立公園的相關元素,Roots是一個成功建立品牌認同感的最佳典範。」

品牌創立以來,Roots一直以推動環保為主要的企業責任,對於推動環保教育不遺餘力,環境保護更是Roots的主要品牌價值。Branded Lifestyle也將此綠色概念應用在Roots Café的品牌經營中,除了店內餐點盡量使用在地食材之外,菜單上的咖啡飲品,也提供顧客選擇經雨林聯盟認證的咖啡豆;館內的所有建材及裝潢,皆以簡單、自然及LED燈為主,盡量做到節能減碳、綠色環保的品牌精神。

奉行素食的Roots創辦人,平時也身體力行對環境保護的熱忱。林意欣經理說了一個小故事,有一年負責接待Roots創辦人來台灣的銷售據點進行視察,在搭計程車的過程,即使等紅綠燈的90秒,創辦人都會輕聲地提醒司機先生熄火待機。由此可看出創辦人對品牌精神的實踐度有多高。

Roots Café品牌logo由Diane Bald建築師設計

Roots Café品牌logo由Diane Bald建築師設計

創立至今超過百年的馮氏集團

全球第一家Roots Café在台灣誕生,不得不提到Roots特許經營商Branded Lifestyle的母公司─馮氏集團。1906年創立於廣州,原名利豐集團的馮氏集團,由馮柏燎先生與李道明先生共同創辦,是當時最早從事中國產品出口貿易的純華資公司之一,初期主要經營瓷器及絲綢貿易,其後擴展至竹籐器、翡翠、象牙、手工藝品及煙花等。

1973年利豐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憑著多元化的產品及歷年來的投資,在全球建立各地區性的辦事處網絡,為全球顧客提供靈活、快捷的全方位服務。2012年更名為「馮氏集團」,轉型為品牌特許授權業務,旗下逾35,000名員工,其業務觸角遍及全球40個經濟體系。

所謂「特許經營商」是指Roots以合同約定的形式,允許Branded Lifestyle有償使用其名稱、商標、專有技術、產品及運作管理經驗等,從事經營活動的商業經營模式。

近幾年,品牌多元化蔚為風尚,馮氏集團挾著香港國際市場的經驗,以香港為總部,業務遍及全球,不僅穩居亞洲市場的前段班,更將持續站在全球市場的浪頭。這類特許經營商後續發展品牌多元化及拓展市場的商業模式,相信會為台灣餐飲業帶來不同以往的火花,值得持續關注與追蹤。

複合式Life Style

林意欣經理表示,未來將著手規劃Roots Café第四家分店,拓點原則仍以提供會員一個舒適、寬敞的休閒空間為主,緊鄰服飾櫃位為輔,尋找坪數夠大、適合供餐的櫃位。從複合式「食、衣、住、行、育、樂」出發,完整呈現加拿大Life Style,實踐Roots品牌多元化的經營理念。

台灣餐飲市場持續發燒,吸引服飾業、3C通路、時尚精品等紛紛跨足餐飲業,除了品牌認同感發揮效應之外,現代人嚮往Life Style的生活型態也是關鍵之一。越來越多的知名品牌開始策動新一波的形象再造,以更符合當地文化、更貼近消費者的行銷策略,緊密連結品牌與消費者的關係,讓消費者產生更根深柢固的認同感。不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給忠實顧客,也拓展市場,吸引新生代、具消費潛力的顧客群。

不讓跨業種的餐飲品牌專美於前,身為餐飲市場佼佼者的飯店業者,近期也與時尚品牌跨業合作,如台北文華東方酒店與Dior合作推出花漾迪奧時尚下午茶。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餐飲業者循著跨業合作的操作模式,提供消費者更多元、更優質的餐飲服務,我們樂觀其成。

水晶肥皂享譽全台,杜老爺冰淇淋更是長銷商品,南僑企業近年來從「製造端」走向「消費端」,垂直整合上下游,發展出點水樓、寶萊納等餐飲通路,積極創新擴大綜效,兩岸餐飲事業持續成長,也將在日本擘建餐飲新未來。

南僑是兩岸烘焙用油大廠,主要生產烘焙油及冷凍麵糰等,擁有龐大餐飲客群,為避免跟客戶搶生意,也為使企業走出新的成長曲線,南僑旗下餐廳多朝較高端定位發展,並恪守「創新」與「差異化」的經營圭臬。

企業領導人是引領企業發展的靈魂人物,傳承企業DNA,南僑開展餐飲事業,關鍵人物就是極懂美食、熱愛美食的集團會長陳飛龍。

臨危應變力強  全面溯源管理

台灣政商界幾乎無人不識陳飛龍,他廣結善緣,關心政策,當過不分區立委,也投資拍電影。近期令業界印象深刻的是,食安風暴接連發生,2014年10月中,南僑也遭質疑進口牛油有問題,而第一時間董事長陳飛龍就親上火線,向媒體保證,南僑賣的每一樣東西,他都吃過,當場吃起自家油品做的點心,強調「若說謊,立刻關廠,進行賠償。」賭上家產捍衛聲譽的作法震撼各界。

由於澳洲政府提出證明,確認南僑油品事件僅是行政上的錯誤,虛驚一場,但各界無不見識了77歲的陳飛龍快速應變的膽識,臨危不怕的果敢。

南僑的油品著實牽動台商在兩岸的餐飲大業,風暴過後,南僑落實更多措施並訪查各國供應商,查核確認原物料品質,全面進行上千項產品的溯源管理。

從小到大,舌尖上的美味,豐富了陳飛龍的記憶,華僑背景,大陸童年,台灣成長,美國留學;走過大江南北,嚐遍山珍海味,「世界就在他的嘴下」,因緣際會,在上海開出寶萊納餐廳,驚艷餐飲市場,逐步發展了「吃出來的好生意」。

從大陸市場出發,南僑在上海發展出不同形態餐廳,以寶萊納、仙炙軒為品牌代表;在台灣有點水樓、寶萊納、本場流、潮江燕等餐飲品牌,為擴大在華人市場的影響力,南僑已購買日本新宿大樓,將舊樓改建為精品商務旅館,其中一至三樓開設點水樓餐廳,在東京可能會開設三至四家點水樓。

陳飛龍 點水樓的菊花灰牆與仿中國網師園的石橋

點水樓的菊花灰牆與仿中國網師園的石橋

旅館結合餐廳  日本開展新局

首度跨足日本旅館業,南僑估算總投資金額約10.7億元,預計2016年底完工,房間數有30多間,目標瞄準到日本購物的華人貴婦。「旅館結合餐飲事業」的商業模式,如果實際成效佳,未來也將推展至日本其他城市。

年輕時看到美國24小時餐廳除了賣早餐,也賣披蕯、義大利麵等,陳飛龍體會到餐飲業代表民族文化遷移,而因他25歲時已到過日本200次以上,了解日本市場,他認為,台灣蔬果可以外銷日本,好的飲食文化應可以推廣至日本,各菜系中,四川菜及台菜都很適合,點水樓想賣的是「創新的台式江浙菜」。

日本東京有2,000萬人口,陳飛龍說,不管是新宿、銀座,還有很多區都有機會開設點水樓,目前正在興建中的旅館大樓,是選用巴西的花崗岩,希望打造出精緻而令人感覺溫暖的精品商務旅館。

富過三代才懂吃,企業家開餐廳並不是新鮮事,能發展出事業版圖者卻是少數。上海、台北、東京,累積了陳飛龍從童年到成年的回憶,58歲之後,他又陸續在這些城市布建美食地圖,從一家店到多店經營,餐飲是興趣、是文化傳承,也是專業整合,更是精彩的人生歷程。

「做到頂尖,做到最好」陳飛龍個性不害怕且很執著,親自領軍打造一家家特色餐廳,原先業界以為又是大老闆玩票性質,沒料到他能堅持出一番事業,帶領南僑從食品業順利跨足餐飲業,並晉級至A咖餐飲企業,開創新的成長曲線。

開出頂級餐廳  在上海被看見

南僑化工成立於1952年,創辦人是陳飛龍的父親陳其志,他是旅菲華僑,隨國民政府將事業移轉到台灣。1963年水晶肥皂上市,1971年桃園廠生產烘焙用油脂,1974年股票上市,1997年在上海開餐廳,2014年赴日投資旅館及餐廳,2015年9月將在林口開出冰淇淋咖啡店「杜老爺CAFÉ」。

1996年南僑將烘焙用油脂事業移轉到中國大陸經營內需市場,工廠設於天津塘沽工業區,陳飛龍認為,設址在天津,但營運總部一定要在上海,在大陸經濟快速成長之際,如何讓社會大眾知道有這家企業,是必須做點特別的事情。陳飛龍選擇與食品業有聯結,有興趣從頭做起的新事業,就是開餐廳,直接接觸消費者,了解消費者的需求。

只有開出國際一流水準的餐廳,才能建立許多更高的進入障礙,南僑鎖定國際商旅遊客及上海外僑,投資600多萬美元打造第一家德國啤酒花園餐廳。為了找到好的啤酒,陳飛龍數次到慕尼黑研究訪查供應啤酒節六家釀酒廠,德國規定這些公司不能在慕尼黑以外區域設廠生產啤酒,只允許與國外企業技術合作,南僑找到寶萊納合作,他們提供釀酒原料、技術及負責餐廳的經營管理。

當時上海水質差,餐廳得設置淨水廠才有純水釀啤酒,由於豬腳、肉腸、麵包是喝啤酒的絕配,南僑也投資肉腸工廠,並做麵包坊,再設符合世界標準的廚房,好音樂也是重點,陳飛龍挑選菲律賓樂園駐唱創造輕鬆氛圍,軟硬體設備就序,其實一流餐廳需要完整的後勤支援,如財管、採購、行銷、人資及教育訓練等,南僑架構後勤辦公室,成本雖高,卻奠定在上海餐飲市場的競爭基礎。

陳飛龍說,投資寶萊納初期還面臨電力不足的壓力,必須設置發電機,由於他年輕時經營過煤礦,有過拉電的相關經驗,因而投資750萬人民幤做發電機,至今電力穩定,這些都是開一家餐廳花數百萬美元的緣故。

到大陸發展「有關係就沒關係」,南僑是否掌握一些秘訣,陳飛龍表示,跨國發展申請執照就是照規矩來,在上海申請餐廳營業執照只認識兩個層級的人:經辦人及經辦人的主管,不像很多人從上面走,因為從上面走看起來關係好,但上面若被調走,問題就不可收拾。此外,會請公安局長介紹律師處理勞動合同。

不怕就會不怕  選擇難走的路

「不怕、不怕」陳飛龍早期投資煤礦,他朝九晚五都對自己這樣說。曾經遇到泰國工廠夜晚被大火燒掉,了解沒有人員傷亡後,他還是能睡著,一大早再處理事情,因為怕也沒有用。但重建工廠,讓他更注意麵廠防範火災。

回首歷程,陳飛龍不諱言,第一個害怕的事是父親告知買下一塊桃園一萬多坪土地,希望他去了解「假豬油」,看能不能設廠投資,台灣民眾愛用豬油,但為保護農民,關稅高,進口太貴,黃豆又不能替代,研究過後,對假豬油仍有疑慮,因而選擇到日本去學烘焙用油,研究油,研究餅干,採取顧問式的行銷。

他憶及另一個壓力大的事是,第一次石油危機時,原料價格漲三倍,當時軍公教福利中心一箱肥皂售價200多元,可是一箱成本至少要600多元,每月賣3,000箱就會大賠,市面品牌眾多,削價競爭激烈,為創造差異,決定投下千萬元轉型做水晶肥皂,果然拉高市占率。

近20年來陳飛龍積極投入餐飲業,做決策「膽大」心細,做事業「大膽」創新,「不怕」的經營哲學支持了更多的可能性,也開創多品牌的餐飲版圖。他認為,做事要實實在在,非要做重大決定時,不管是死的活的,都得做出決定。

寶萊納開幕後,南僑在上海陸續發展出日本料理、西餐、義大利菜、西班牙菜、麵包坊等具獨特風格餐廳;在女兒推薦下,2004年陳飛龍到點水樓吃小籠包,因緣巧合,也被創店董事長陳進益邀請成為股東並參與經營,後因SARS風暴,連月虧損的點水樓由南僑全面接手,為重新定位,陳飛龍選擇了外省菜主流的「江浙菜」搭配小籠包,開出了有蘇州庭園造景的首家旗艦店。

陳飛龍 點水樓師傅現場做小籠包

點水樓師傅現場做小籠包

陳飛龍自認是鼎泰豐的粉絲,不想小籠包口味模仿鼎泰豐,要求團隊研究新的配方,同時融入台灣味,經營至第六年時,也落實農業政策,食材來源都是在地的農漁牧產品,因應客人要求,也推出牛肉麵。他說:「點水樓是後發品牌,江浙菜競爭者最多,選擇難走的路,假定假想競爭者,成為必要的生存策略,而團隊堅持及堅韌態度是能夠成功的關鍵。」

觀察南僑餐飲事業高階團隊,都是優秀女將,重用女性無疑是陳飛龍差異化的領導策略,他笑稱,南僑企業內部本就是女性的友善環境,而女生會認錯有韌性,很有執行力。陳飛龍了解女性特質,靈巧應用於管理及行銷,如同寶萊納選啤酒口味時,他就要求選女性客戶喜歡喝的,因女孩子愛來,男生就會跟著來。

投資「潮江燕」又是另一段陳飛龍記憶中的美味故事,他是閩南人,在上海唸小學,祖母住廈門鼓浪嶼,後來舉家定居台北城中區,童年常去的都是潮洲菜餐廳,退伍後常至曼谷做生意,也曾擔任潮洲華僑總會顧問,對潮洲菜有特殊情感。2010年陳飛龍巧遇好友袁偉洪,他是20多年前風華絕倫,因消防惹議而結束營業的「金島潮洲酒樓」黑仔師傅,兩人暢談一些想法,決定合作開餐廳。

研究文史資料,潮江燕重現潮汕茶道,並以紅色系、木棉花、春燕、江水等圖騰作為餐廳標誌,而一流餐廳餐廳除專業團隊,還要有全套配備,包括透明開放式廚房,以及獨一無二的餐廳內養殖海產系統,針對海鮮食材規劃為七大系統各異的生長環境,共33個池缸,可現撈現煮,並由南僑主導食材的採購品質。

陳飛龍 潮江燕以紅色系、木棉花、春燕、江水等圖騰作為餐廳標誌

潮江燕以紅色系、木棉花、春燕、江水等圖騰作為餐廳標誌。

冰淇淋加啤酒  繼續築夢踏實

從製造業到餐飲服務業,跨領域經營成為箇中翹楚,過程中,也有少數餐廳不免受內外在因素影響表現不如預期,這些挫折並未成為絆腳石,反而蘊涵團隊能量,繼續開拓新局。有人說服陳飛龍推動餐飲事業朝上市櫃目標發展,但這並未列入主要計畫,他說,不希望每年為了多拼營收成長而犧牲了理想。

許多餐飲品牌想到大陸等市場發展或拓展加盟,也有很多年輕人想要開餐廳當老闆,針對這些議題,陳飛龍認為,全球知名的星巴克或麥當勞,都有人才培育的大學,在母國成功才國際化發展;經營餐飲要有文化背景及魅力,想要到大陸等海外市場發展加盟的公司,最好自我檢視,有多少店,懂多少餐飲,如果實力不強,很快就被複製超越。他並建議,年輕人應學習名廚江振誠的成長歷程,有很強的專業或技藝,再來談開店也不晚。

陳飛龍表示,台灣族群融合,餐飲也兼容並蓄,非常多元,發展條件不會輸給日本、韓國,台灣不應該小看自己。他期許台北市長柯文哲設定目標讓台北成為美食之都,因為中華文化的八大菜系幾十年來到了台北,都已成了台灣主流的菜,不管是夜市小吃或八大菜系都應發揚光大,讓台北美食傲視國際。

陳飛龍是企業前輩,傳承家業,開創新局,筆者認識陳會長多年,發現企業界佩服他的人甚多,主要是他想到而能做到,追求事業發展而不炒作房地產,滿頭白髮下仍充滿熱切的筑夢計畫。翻開美食記憶,他最愛的幸福滋味就是冰淇淋及啤酒,他的企業及餐廳都已有這兩樣食品,而幫全家便利商店代工的霜淇淋,更成為民眾的小確幸;不到80歲,還年輕的他,很想在冰淇淋店賣啤酒,這個計畫將可能先出現在大陸市場。

南僑企業集團食品及餐飲相關事業一覽表

南僑台灣相關事業
家品事業、油脂事業、冷凍麵糰事業、急凍熟麵事業、常溫米飯事業、便利食品事業、皇家可口(杜老爺冰淇淋)、本場流麵店1家、點水樓6家、寶萊納3家、潮江燕1家、泰式風味餐廳1家、卡比索Cafe 1
南僑大陸食品事業
■天津南僑食品公司,生產烘焙用油脂
■天津吉好食品公司,與日本三吉公司合資,生產高級鮮奶油產品
■南僑廣州廠油脂產線
■上海金山區油脂產線、冷凍麵糰2015年動工,預計2016年投產
南僑上海餐飲事業
■上海寶萊納公司與德國寶萊納集團技術合作,開出寶萊納花園啤酒餐廳4家,寶萊納宴會廳1家
■仙炙軒極品日式料理2家、貝可利麵包坊1家、濱江一號樓1家
■點水樓(上海)1家
南僑日本株式會社
買下新宿大樓改建商務旅館,預計2016年底開幕,日本點水樓將問世。
南僑泰國食品事業
泰南僑主要生產小廚師品牌之速食麵、米菓及常溫米飯。小廚師泡麵已銷往澳洲、美洲,2015年中回台銷售。
資料來源:南僑企業集團官網                                                     製表:洪雅齡
 
※本文撰寫過程中參考,鍾文音,《烏龍麵王國傳奇》﹙2013﹚、陳飛龍,《陳飛龍會長的品牌筆記》,﹙經濟日報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