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隨著冬天腳步的接近,又到了開鍋的季節,市面上的火鍋料琳瑯滿目,包含新鮮肉品類、加工肉品類、餃類、豆製品類、日式火鍋料類、麵食類、蔬菜類、內臟類以及海鮮類,其中加工肉品類、煉製品類、餃類、豆製品類、日式火鍋料類多屬於加工火鍋料。

 
 
火鍋料中常用的食品添加物
 
食品添加物最主要是快速使食品兼具色香味,通常為非天然物質,而是可使保存期限延長或改善品質之化學物質。火鍋料中之煉製品、餃類、豆製品類等的製作過程中都添加了食品添加物,如磷酸鹽類被廣泛用在火鍋魚丸、餃類、香腸、火腿、加工肉品、速食麵、米粉、河粉、蘿蔔糕、炸雞、奶精粉及碳酸飲料等產品中。
 
一般市售火鍋料產品中常見的食品添加物類別,包含有防腐劑如己二烯酸鹽;調味劑如L-麩酸鈉、食鹽、柴魚精粉 (琥珀酸二鈉、5'-鳥嘌呤核苷磷酸二鈉)、5'-次黃嘌呤核苷磷酸二鈉、柴魚節粉末和柴魚抽出物粉末;黏稠劑如磷酸二澱粉和羥丙基磷酸二澱粉;著色劑如食用色素紅色 6 號、食用色素紅色 7 號鋁麗基和食用色素紅色 40 號鋁麗基;與其他酵素製劑 (麥芽糊精和麩醯胺轉胺酶)。
 
火鍋料之加工食品中,常發現摻用不法食品添加物,如蘿蔔糕和豆皮添加去水醋酸、凍豆腐添加苯甲酸。其次,加工食品中通常使用磷酸鹽,故建議少量食用,避免過量攝食磷,導致腎臟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骨質疏鬆症等疾病。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

「嘿!冷颼颼的天氣,吃火鍋,最讚了。」等等!你可知道放在購物車裡的這些「加工火鍋料」,其實「很油」,熱量實在高得嚇人嗎?

舉例來說,「油炸過」的炸豆皮、油豆腐,脂肪佔總熱量的比例分別是76.3%和59.2%。而餃類,除了花枝餃的脂肪比例較低外,其他諸如蛋餃、魚餃、燕餃、和蝦餃,因為內餡會添加肥肉,脂肪佔總熱量的比例從60%起跳。
 
 
健康的火鍋湯底
 
 
建議先以耐煮的高麗菜、玉米條、番茄、乾香菇、乾海帶、洋蔥等食物以白水熬煮,使湯底具有相當的風味。火鍋上桌時,可以先吃這些煮好的蔬菜,將有助於控制食量。若是一定要有葷的湯底,建議選用豬肋骨或雞骨熬湯,油少、價錢又便宜,湯也一樣可口。
 
 
肉類與海鮮
 
一般人在選購煮火鍋的豬牛羊肉時,常選擇較為可口、帶油花的部位,但因為脂肪多,熱量高,並不是好選擇。尤其當我們平時肉類已經吃得夠多時,冬天並不需要額外補充。魚片、雞胸切片、去皮雞腿應該是比較優的選擇。
因為海鮮的油脂與熱量比肉類低,也是不錯的選擇,但有些人裝海鮮的胃「無限大」,建議準備適當份量就好,因為「熱量低」並不代表「沒有熱量」,以免吃多了反而傷身。
購買肉品時,應到有信譽的超市或攤商購買,以免買到掛羊頭賣豬肉的混充肉,或是摻混磷酸鹽、碳酸氫鈉作為保水劑和黏著劑的的組合肉。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