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之歷史,由來已久,唐代茶聖陸羽(733~804)《茶經》不僅揭示茶史,亦奠定茶道基礎,對古今中外影響至為深遠。
六十年來,飲茶在臺灣蔚為風氣,茶道在有心茶人的研究下,締造新境界,他們或整理經典,或開設茶館推動茶文化,對於茶道命脈的維繫與發揚,均有相當亮麗的成績。其中,能翻轉傳統,掀起茶界革命浪潮,引領大家重新認識茶系,當推劉漢介的陽羨春水堂。他扎根於傳統功夫茶,研發現代冷飲茶,發明泡沫紅茶、珍珠奶茶,令人為之驚艷,也帶來飲茶世界的奇蹟,真是不可思議。
個人期望透過長期觀察與深度訪談,特別為之解秘。

也重視功夫茶的春水堂
一、劉漢介的故事
劉漢介(1952~),雲林虎尾人。父親劉禎祥(1913~1997),早期在西螺鄉下開設禎祥診所,懸壺濟世,為了孩子的教育,搬到虎尾,繼續行醫。閒暇時愛好泡茶、養鳥與種花。育有四男三女,漢介排行老么。父親寄望他繼承衣缽,但漢介聰穎中帶有叛逆性,對制式教育相當反感。虎尾高中畢業,便入伍當兵,在特戰部隊三年,鍛鍊體魄之餘,亦準備考試。退伍後,通過特考,1975年進入臺中公賣局服務,同時研究茶藝。1976年,他與青梅竹馬廖淑芳(1954~)結婚,婚後育有一對兒女。漢介說:「太太擅長廚藝,為照顧兒女,全心投入家庭,讓我無後顧之憂,努力向前衝,成為事業好幫手。」
漢介的興趣相當多元,擅長書法、水墨畫與攝影。1983年,與朋友合夥,在臺中市四維路24號創設「陽羨茶行」。陽羨自古以來是聞名的茶鄉,陽羨茶包括湖州、常州(今宜興、長興二縣)一帶所產之茶,為唐代貢茶主要產地,加上湖州顧渚貢茶院,是茶聖陸羽撰寫《茶經》之處,這些珍貴的土地記憶,成為陽羨茶行命名的依據。開始,他決定一方面維持小壺泡與高級半醱酵系列的茶藝,一方面以紅茶冷飲為重點。有鑑於茶行經常面臨度小月的危機,積極思考路向:佈置優雅的店面、設立歐式吧台。這年夏天他親自以六公克的茶葉立即沖泡,濾出後放入雪克器(SHAKER)搖出第一杯「凍飲茶」─泡沫紅茶,轟動一時,為臺灣茶藝掀起新風潮,街坊競相仿效。
他自認是個工作狂,一天十六小時待在茶行,身體力行「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1985年,他將半醱酵茶,依六大茶系,發展出數十種特色茶飲,既豐富了冷飲茶的喝法,也開發了多樣的風味。1987年某天,四維店長林秀慧(1967~)從建國市場帶回一些「粉圓」,煮熟後加入調味紅茶,這種將固體食材融入液體飲料,真是巧妙的結合,令人大開眼界,世界第一杯珍珠奶茶就這樣誕生了。
(一)陽羨春水堂
同年七月,陽羨茶行遷移到四維路30號,改由漢介獨資,更名為「春水堂」,正式宣示邁向茶飲文化的新世代。「春水」是傳統詩人喜愛的意象,例如:
魏‧曹丕(187~226)〈臨渦賦〉:「蓱藻生兮散莖柯,春水繁兮發丹華。」
唐‧杜甫(712~770)〈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元‧張可久〈人月圓─山中書事〉:「……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漢介對「春水」的解釋,除了「盎然生機」的意涵外,更強調「水品」的重要性;「堂」,是居家之正室,與殿同義。「春水堂」新語彙兼攝溫馨又體面的飲饌場域。他同時以「蓮花」作為「春水堂」商標(Logo),寓意深遠。
基本上,春水堂人文茶館不僅創新飲茶文化,同時追求五感美學,使飲茶成為生活大事,一種人生享受。漢介分析說,飲茶是一種綜合美的享受,除了味覺,應注意視覺(禪風的空間、花藝、掛畫)、聽覺(音樂)、觸覺(裝置元素如風化木、書背椅),與嗅覺(焚香、花香、茶香),進而統覺於心,成為形而上的心靈感受。這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揭示的六根、六塵、六識頗為契合,在在印證他不愧是位深於茶道的行家。
春水堂立足臺中,以精湛的茶藝與多元的飲料滋味,迅速征服消費者的味蕾,漢介掌握先機,開疆闢土,逐漸建立劉家春水堂世界。

春水堂創始店(四維店)招牌
2002年,美國NBA球星麥可‧喬丹(Michael Jordan,1963~)蒞臨臺北春水堂光復店,吸了一口奶茶又嚼了嚼粉圓,讚不絕口,大大提升了國際知名度。
為了開拓視野,結合產學,2008年,他到逢甲大學創意產業研究所進修,三年後獲得EMBA。三十多年來,春水堂宛如一顆大樹,根深木茂,綻放出亮麗的花果,包括:臺灣50個店、日本5個店、集團門市(香港、澳門與茶湯會)262間,共有三百多個據點,可見其驚人的潛在力。
(二)春水堂譜系
劉介漢是典型的茶藝家,難能可貴的是,他是最早從半醱酵茶中覺醒的人,開風氣之推出冷凍紅茶系列,與花茶系列,加冰加料調配出數十種的喝法,並研發六大茶系。2013年,他出版《當珍珠遇見茶-春水堂36道百年經營的思考》,同時由太太負責的「秋山居」開始營運,推出功夫茶與私房菜。2014年,四維路創始店重新開幕,確定泡沫紅茶、珍珠奶茶發源地的歷史地位。
漢介回憶說,以紅茶、花茶為基調,衍生兩大類茶,雖加果加奶,但豐富度不足,於是考慮到地方小吃的飲料元素,例如吸收臺中八寶蜜豆冰的內蘊,推出紅豆、粉圓、愛玉、仙草四種冷飲茶系列,並給予新的名字,紅豆叫相思奶茶,粉圓叫珍珠奶茶,愛玉叫愛玉蜜茶,仙草叫漂浮奶茶。後來陸續加入烏龍茶與鐵觀音,……完成春水堂六大茶。六大茶系包括花茶、鐵觀音、高山茶、綠茶、紅茶,與普洱茶。

春水堂主要產品--招牌珍奶與泡沫紅茶等
春水堂的重要幹部,在舌尖的敏感有高度的要求,質言之,如何將小壺泡的標準轉換到冷飲茶而不失原味,由六大茶系調配出百種以上的飲料,每種飲料必須經過四層關卡,即:
(一)研發部門,透過嚴格訓練,小壺泡功夫扎實,能掌握茶性,調製出各種茶類的原汁茶,例如「翡翠檸檬」與「茉香綠茶」,採用的茶葉為香片,但兩種茶所要求的原汁茶卻有所不同,前者加入檸檬原汁,以展現飲料香與濃的飽和度;後者則要求茶本身的淡雅。這一關守住原汁茶的穩定性,才能在「由熱變冷」的調配過程保持原味。
(二)各店「品管師」為品質把關,他們接受嚴格口味辨識訓練,
能檢驗出原汁茶色香味韻。
(三)吧台工作人員,必須熟記一百多項調配公式,依照研發部統一訂定的數量、比例和手法調製產品。
(四)飲料完成之前,幹部「品管圈」成員必須測試濃度、糖度與色澤,做最後一次的篩選。
這裡特別列舉幾個例證:
1、泡沫紅茶
劉漢介發明「泡沫紅茶」,曾引爆臺灣品茗的一場革命,事件來得突然,出人意料之外。創業前,他到日本觀光,在大阪一家咖啡館休憩,看著服務生手搖一杯清涼香甜的「冰咖啡」,品嚐後,當下豁然開朗:真奇妙,冷咖啡可以不燙不苦,茶當然也行。
2、珍珠奶茶
1987年三月,有天大清早四維路店長林秀慧到建國市場,採買沙糖、滷味食材與鮮花,順便帶回一些「粉圓」,煮熟後,散發一股童年熟悉的味道。她在粉圓加入冰奶茶或檸檬紅茶,與夥伴分享,新奇的味道與口感,讓大家驚喜,個個臉上泛著笑容。劉漢介品嚐後,眼睛亮了起來,當下決定讓「粉圓奶茶」成為新產品。大家建議漢介為新產品取個優雅的名字,他捧起杯子,仔細觀察,但見粒粒黝黑的粉圓在液體飲料中,透顯著晶瑩剔透的光澤,宛如珍珠一般,直覺稱之為「珍珠奶茶」。
於是,陽羨茶行牆上掛起「珍珠奶茶」的牌子,正式宣告世界第一杯珍珠奶茶的誕生。繼泡沫紅茶風潮之後,大街小巷又紛紛掛著珍珠奶茶的招牌,掀起熱潮,從臺中、臺灣到世界各地,珍珠奶茶風靡全球,也征服無數人的味蕾。國際媒體CNN、DISCOVERY、NHK相繼來臺灣採訪,追蹤「她」的發源地,珍珠奶茶儼然是臺灣新興的國茶。
3、滋味解秘
泡沫紅茶、珍珠奶茶相繼誕生於陽羨茶行、春水堂,成為世界級飲料,傳奇般的故事,令人嘖嘖稱奇。漢介解讀其奧秘說,這兩種飲茶的祕訣,在於飲料內涵的五要素:茶葉、焦糖、樹薯粉、鮮奶與活水。
在各個人文茶館的據點,你可以看到大同小異的菜單,大同是春水堂飲食的基底,小異則由各據點因地制宜,加以發揮。這裡以四維路創始店為例,其內容包括:
-
- 冷飲:分紅茶、綠茶、白毫烏龍、鐵觀音等類三十五種。
- 熱飲:分紅茶、綠茶、鐵觀音等類十六種。
- 文人茶:分文山包種茶、高山金萱、高山清香烏龍、高山焙火烏龍、白毫烏龍與普洱茶等六種。
- 西點麵包九種。
- 茶點:分拼盤、烤、蒸、炸、滷等五類二十種。
- 湯品三種。
- 套餐四種。
- 傳統米麵十二種。
- 和菓子三種。
並有全臺唯一的經典復刻茶食,包括大黑豆干、手工水晶餃與鐵觀音茶葉蛋。之外,還有強力推薦八種、私房特餐一種。這些餐點,涵蓋葷素新舊,約二五種,真是琳瑯滿目了。
二、經營理念
對於員工訓練,劉漢介採取師徒制,成立荊谿茶學院作為教育中心,透過系統的課程,經過三、四年的境教與訓練,使各據點的店長成為功夫扎實,能斟酌傳統、現代的茶藝老師。春水堂的人事架構相當嚴密,最基層的員工是調茶師,調茶師升級為崗位組長,再升級則為副店長、店長、經理人與區域經理人。為了充實自我,開拓視野,茶館也推行員工讀書會,這是春水堂生機盎然,創意無限的關鍵。
在漢介的經營理念中,管理是茶館文化事業的重要環節。1987年,他設置獨立的管理辦公室,推動三件事,即:一、成立春水堂公司,申請專利商標;二、擬定各項管理制度;三、推動公司e化。他指出:1990年,春水堂設置後勤管理部與中央物流倉庫,為全省物流做準備;1991年,成立運輸部門與物流車隊;2001年,向外縣市發展,臺南、高雄、風城、臺北紛紛成立據點,迅速拓展版圖,締造春水堂世界,管理部運籌帷幄之中,發揮很大的作用。
三、結語
在論述過程,我覺得劉漢介不僅引領茶藝潮流,也帶來萬千氣象。他與時俱進,傳統、創新兼顧,用心開疆闢土,建立茶藝世界,六大茶系,一百多種飲料,三百多個據點,足以證明他是位積健為雄的茶藝家。(「積健為雄」一語出自唐司空圖(837~908)《詩品‧一雄渾》。)

春水堂劉漢介執行長親自示範手搖紅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