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一想到 …… 涼冷的氣候、紅通通的用餐氛圍、溫補又腥羶到令人難以招架的羊肉 (不自覺地直吞嚥),羊肉爐,還有她的那股風味逼臨感,是我撰寫本文的主要動機。標題何來雙城呢?殊不知羊肉的品嚐重鎮,彰化的溪湖、高雄的岡山,一向是台灣的「不三」選擇,各地常見以兩地地名為品牌號召的羊肉店,甚至是超市、量飯店所見各大品牌的冷凍「岡山羊肉爐」、「溪湖羊肉爐」,就是最好的證明。若要說起兩地哪家的羊肉道地、好吃,老實說,氾濫的報章、雜誌、網路 po 文等介紹一應俱全,不達共識也難 (雖然也有眾口鑠金的不幸下場),但要論起大快朵頤前種種的羊肉來龍去脈,即使真有報載,也是殘篇不齊。於是,我嘗試用溪湖羊肉、岡山羊肉「產地到餐桌」的仿實地紀錄片載方式,盼讓讀者未來在品味羊肉之餘,有機會能跟羊肉店老闆多聊聊羊肉的種種來歷。這樣吃起來,相信味道會更有立體感!不妨再想想:羊肉真的就只有天生的腥羶味?難道就都沒有一點跟我們成長過程有任何交集的「henˋ味」嗎?

國人對於豬肉「henˋ味」的情有獨鍾,主要可能還是出自於看過、嗅過,甚至觸過豬生命成長的某些過程,於是才有對味的記憶、聯想情節。也就是說,豬肉的味道組成其實少不了祭祀拜豬公/供桌上的豬肉、豬圈裡的豬嘓叫聲,甚至是咀嚼豬血糕等情節的綜合感官記憶,而這味道相信是美國豬肉 (萬一將來真的進口) 所難以取代的。同理,對於我們的土產羊肉,藉由溪湖、岡山兩地羊肉經營的「產地到餐桌」歷程窺探,相信日後大夥吃起台灣羊肉來,將更有「映味」感才對!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

自古以來,養殖水產一直是人類重要的食物來源之一,現今人類消費的水產,有一半是產自於養殖業。隨著工業技術的開展,捕撈設備的進步,導致海洋漁業資源過度捕撈而減產。相反的,技術的進步不但讓養殖的產能日益增加,也讓馴化養殖的水產物種種類更多。在此同時,則由於世界人口增加、生活水準提升,人們對高品質蛋白質的需求也增加。這些原因都讓人類更加依賴養殖業。全球水產養殖業的市場規模在過去三十多年來快速增長,在2009年時已達860億美元,即可見水產養殖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

隨著水產種類的不同,養殖的方法各有策略,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下,集約式養殖能在有限的面積,提高很大的產能。然而此種放養的方式,有其問題存在。傳統集約式養殖,因為養殖數量超過環境的負載力,一旦發生疾病,容易漫延傳染。而因為同類聚集彼此間的競爭也會增多,也容易導到受傷。養殖水域的容氧量若不夠,水流活性不足,排泄物不易排除,水裡也會產生毒素,讓養殖生物的免疫力降低,更容易生病。更別提為了維持好的養殖環境所需耗費的電力、醫藥、飼料等財力和能源,以及對自然環境造成的破壞。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