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海鮮料理的愛好者!你發現以往便宜又肥美的海產變得又小又貴,而且某些種類愈來愈少見到!你聽過一些關於海鮮的傳聞(炸魚、用藥、走私),但無法確定自己餐桌上的美味是否是「不願面對的真相」!你還算關心環境的議題,從媒體得知令人心驚的消息,想要對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卻不知如何著手?
自從商業捕魚的技術大躍進,捕撈行為愈發沒有節制。聯合國統計,全球77%的海洋漁業資源已過度開發,更遑論汙染及棲地破壞,都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的危害。
在2018年的海洋健康指標(Ocean Health Index, OHI)排名中,台灣排名第126位,專家評估後的分數65分,較2017年下降,顯示台灣附近海域健康惡化的趨勢令人擔心。
意識到海洋資源枯竭問題的人士紛紛發起各種具體行動,倡導漁業管理對海洋生態的重要性,例如由國際組織「海洋管理委員會」(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推動建立的MSC標章,授予符合海洋永續經營的捕撈漁業標章,鼓勵消費者透過標章識別選購可持續、對環境影響小的魚類產品。
而聯合國農糧組織也於1995年出版了《責任漁業行動綱領》(Code of onduct for Responsible Fisheries),作為各國政府及民間單位推動管理海、河、湖資源的指導原則。
適合台灣的海鮮環保標章
湧升海洋創辦人徐承堉進口海鮮30年,經歷過多次單一產地漁獲減少而缺貨的狀況,於是他親訪國外漁港了解相關問題,見識到那些國家面對漁業資源減少的因應之道。1999年他加入台灣箱網養殖發展協會,之後擔任祕書長,為了推動水產品的產銷履歷,開始深入接觸漁民和產官學各界人士,更進一步了解了台灣漁業。
基於為台灣漁業及消費者貢獻一己之力,徐承堉2007年成立的「湧升海洋」,試圖以對大自然以及消費者更負責任的態度,提供地產地銷的水產品。
MSC之類的國際性的海鮮環保標章,多是為大型、出口導向的漁業體系所設計,並不適用於台灣近海區域化的小型漁業,因此徐承堉構想建立一套適合在地的環保標章系統。
湧升海洋結合台灣關心海洋永續利用的業者、學者及NGO,共同在科學基礎下依據《責任漁業行動綱領》,研擬制定了「責任漁業指標」(Responsible Fisheries Index,RFI)。
目前「責任漁業指標」是針對水產品的「食物階層」(自然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位階)、「資源回復力」(物種繁殖力)、「瀕危性」、「管理現況」、「生產方式」(捕撈方式、養殖方式)等五個項目加以評定1至5的分數,最後將五個分數平均,則是產品的RFI分數;RFI的分數愈低,永續指數愈高。
湧升海洋的所有產品,包裝上都有一張貼紙,清楚標示出產品名稱、產地、RFI分數,以及QR code,消費者掃描QR code就能獲得更詳細的產品資訊,也可以看到各項目的評分。
白蝦的食物階層較鬼頭刀低,故項目分數較低;而烏魚與黃鱲鰺雖然都是捕撈,但因使用的技術不同,而分數有所差異。不過,RFI並非絕對值,不是所有烏魚的RFI都是3.5分,白蝦都1.6分,依據每次生產方式(捕撈/養殖方式)的不同,分數也會有所差異。
湧升海洋所販售的水產品,目前可分為野生捕撈與養殖兩大生產方式。透過RFI系統,不但可追溯捕撈的海域、捕魚的船隻名稱、捕撈的時間等資訊,更重要的是,嚴格拒絕非法的、未通報的、未規範的捕魚方式。
養殖水產也能取得詳細的產銷履歷,業者、養殖地點及養殖方式等資訊也能充分掌握。生產者與生產方式資訊的公開透明,就是「負責任」的第一步。
今天RFI了沒?
然而,想要保有「永續漁業」,並非只是捕撈或養殖業者等生產端的責任,而是需要銷售及消費者各個層面的努力。因此,湧升除了販售水產品,也希望消費者在使用湧升海鮮的餐廳中,能透過RFI的標章系統了解自己所吃下的食物對永續資源的衝擊程度,進一步選擇消費對環境傷害較小的產品。
在RFI的系統裡,正式登錄的餐廳會有專屬的QR Code,消費者能連結進入餐廳的獨立資料庫,以了解這家餐廳使用了哪些有RFI標章的產品,以及產品的詳細來源資訊。西堤餐廳就曾與湧升合作,引進RFI標章系統,清楚的溯源也得到消費者的支持。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