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大眾對於甜酒印象可能只是單純喝好玩,或是女性較常喝的酒,但「甜酒之王」貴腐酒,使用珍稀的貴腐葡萄釀造,閃耀著金黃琥珀色的酒液,帶著獨特果香風味。

匈牙利東北部的托凱(Tokaj)是最早釀造貴腐酒的地區,九月夏末開始採收新鮮葡萄,三周後採收遲摘葡萄,再經過三周,到十月中才會開始採收貴腐葡萄。

葡萄吊掛在葡萄藤上風吹日曬,周圍潮濕及乾燥空氣交替,葡萄表皮日漸乾縮,沾染上貴腐菌(黴菌),菌絲讓葡萄產生獨特香氣與甜味,甚至比遲摘葡萄釀的甜白酒與冰酒味道更加濃郁。三二行館侍酒師陳定鑫表示,因為貴腐酒高甜度,因此更適合陳年久藏,經過時間的歷練會有不同風味。

葡萄從新鮮、晚摘到貴腐的變化

香氣層次 貴腐酒評判關鍵

好的貴腐酒應具備什麼樣的味道? 2006年開始投入貴腐酒研究的托凱酒業進口商游明泰(Jack)表示,貴腐酒不能單純以酸度來評斷好壞,畢竟法國貴腐酒的酸度就不會像德國這麼高,「應該要依照香氣口感的層次去思考貴腐酒的好壞。」

陳定鑫也認為貴腐酒因產地而異,葡萄品種、狀況跟釀造手法都會有不同,所以無法用甜酸來評論,而是要看香氣層次是否豐富足夠。

貴腐酒隨著時間越長,顏色愈呈琥珀色,好的貴腐酒在陳年後風味會更豐富。Jack評斷一支貴腐酒,除了香氣跟口感是否有足夠的層次,還會注意風味狀態是否平衡,比方說酒精味過重、過於甜膩或有黃酒氧化味道,只要讓口腔有不好的感受,都代表還有進步空間。

托凱酒業進口商游明泰(Jack)

托凱酒業進口商游明泰(Jack)

酒體 讓甜鹹衝突有趣  

貴腐酒單喝可以細細品嘗出蜂蜜、杏桃的果香,一般人會好奇,甜酒搭配鹹的菜餚適合嗎?先不論甜鹹,在選擇餐酒搭配時,要以醬汁濃郁程度去挑選酒體,讓鹹甜的衝突變得有趣。

三二行館春季推出的白蘆筍套餐,以貴腐酒搭配。陳定鑫說,豐富的纖維、飽和的水分、強烈的蔬菜味,讓蘆筍很容易成為「葡萄酒殺手」,但食材本身若有限制,搭酒時則應該看烹調與醬汁。」

目前貴腐酒的三大產區:匈牙利、德國、法國,各有獨特風味。貴腐葡萄產地附近一定要有水源,因為溼度高才有利黴菌生長。德國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有萊茵河、莫塞爾河流經,造就德國13個可以釀造貴腐酒的產區,是目前貴腐酒最大的產區,釀造出來的酒體比較輕盈,酸度較明顯。

陳定鑫選德國的Ortega Beerenauslese逐粒精選酒搭配「白蘆筍佐龍蝦」,利用酒的味道輕巧、花香果香,明顯酸度,讓味覺層次再多一種變化,且酸甜均衡可以讓海鮮的味道更清爽。

三二行館侍酒師陳定鑫

三二行館侍酒師陳定鑫

用花香果香帶動味覺

選用貴腐酒搭餐,最獨特之處在於酒液的花香跟果香,藉由不同的嗅覺香氣去帶動味覺,搭配海鮮的鮮味(Umami),反而讓味覺能延伸,「餐酒搭配很多時候,嗅覺也是很有趣的一環。」陳定鑫強調。

法國蘇岱產區的貴腐酒,特色是酒體重、甜度高、酸度低;匈牙利則是又酸又甜,酒體跟德國比起來也偏厚重。法國蘇岱(Sauternes)產區的貴腐酒,是最具指標性也是最貴的產區之一,往往拿來做投資酒款,特色是高甜度低酸度,可以搭配甜點。

「鮑魚白蘆筍燉飯」燉飯的醬汁使用鮑魚高湯燉煮,搭配法國Jurancon產區的貴腐酒。陳定鑫解釋,法國的貴腐酒酒體較飽滿深沉,搭配口味濃郁的燉飯,味覺重量才能一致。

餐酒搭配很重要的核心,就是如何讓嗅覺跟味覺「變成立體」,出其不意的搭配反而讓人充滿驚喜。陳定鑫加以解釋,甜酒配糖醋排骨的甜,只是同質性安全牌,建構出來的口感較平面;但如果是衝突的元素,譬如甜酒配鹹的菜餚,若搭得好,口感可以變得立體又多樣化。

法國Jurancon產區的貴府酒搭配鮑魚白蘆筍燉飯

法國Jurancon產區的貴府酒搭配鮑魚白蘆筍燉飯

貴腐酒與臭豆腐

貴腐酒最經典的餐酒搭配是鵝肝、藍紋起司或甜點。Jack進一步延伸:以藍紋起司的氣味聯想到中式臭豆腐。臭豆腐會搭酸甜的泡菜,因此貴腐酒的酸甜毫無疑問能和臭豆腐搭配。

另外,鵝肝則可以聯想到北平烤鴨,都是油脂豐富又帶有甜度的菜餚。Jack也提醒,餐酒搭配著重在醬汁,而不是食材;如果料理裡有酸有甜更能帶出貴腐酒的層次感,像德國跟匈牙利的貴腐酒適合搭配酸甜料理,因此泰國菜適合。甜酒可以中和辣味,高甜度、高酸度的酒可以舒緩辣味的刺激感,而高單寧的紅酒則會放大辣度。

一般來說,貴腐酒忌諱和巧克力搭配。Jack建議,若真的要搭配,可用又酸又甜的匈牙利貴腐酒,因為巧克力帶有苦味,帶酸的貴腐酒就不會繼續延伸放大苦味。

貴腐酒三大產區及特色

國家(產地)

味道

酒體

分級制度(貴腐葡萄由多到少)

匈牙利
(TOKAJ)

又酸又甜

偏重

Aszú的6puttonyos>5puttonyos>4 puttonyos>3 puttonyos

德國

酸度明顯

偏輕

Trockenbeerenauslese(TBA)逐粒枯萄精選>Beerenauslese(BA)逐粒精選>Auslese精選

法國
(Sauternes)

低酸度

高甜度

較重

無分級,以酒莊等級來判斷。

匈牙利貴腐酒濃郁度為三大產區之冠,TOKAJ產區為百分之百的白酒產區,幾乎都是高酸度的葡萄品種,所以釀造出來的貴腐酒又酸又甜。Aszú是匈牙利最為人熟知的貴腐酒,Aszú分級制度以PUTTONYOS(簍)區分,6puttonyos(6P,六簍)表示貴腐酒的貴腐葡萄與基礎酒比例達1:1,甜度最高。這樣的分法是起源於工業革命之前的貴腐葡萄以簍為計算單位。

另外,匈牙利的貴腐酒依法規定必須使用統一規格形狀的透明瓶子來承裝,讓消費者容易辨識。貴腐酒在匈牙利與德國有分級制度,法國沒有,選購時須認酒莊品牌。

餐飲消息

往往在有點歲月的中餐館,都會見到「高朋滿座」這樣的賀匾。

總認為這只是一句再尋常不過的吉祥話,誰能料到,因COVID-19疫情,餐廳竟有「不許高朋滿座」的一天:室內社交距離必須1.5公尺,所以餐廳拉開桌距;原本可以坐十人的圓桌,現在也只安排五個人。

這還是餐廳主動作為。為了防疫,民眾避免前往公共場所,娛樂少了、飲宴少了,觀光餐飲業業績,輕者摔三、四成、重者跌七、八成;不許滿座的餐飲空間,更冷清了。

有飯店業者聯盟,也有獨立餐廳合作拍影片,呼籲顧客用實際行動支持喜歡的餐廳。我則感動於辦公室旁的中華飲食文化圖書館,每天仍有不少餐飲業的好朋友來查找資料、充實知識,他們並沒有因為業績低靡而停止了學習、進修的步調。

本期的【餐飲市場剖析】,從疫情帶來的衝擊探討日本餐飲市場的結構,【探索米其林】單元,則帶讀者瞭解法國米其林星級餐廳主廚在面對這波疫情時的作為。希望他山之石能帶給國內餐飲業一些想法與啟發。

有人擔心,疫情過後中小型餐廳恐消失殆盡,只剩口袋深的大型連鎖餐廳才能活下來。或許我們可以從「餐廳」的源起來看這件事。

17世紀的巴黎,太陽王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裡沒有自己的「餐廳」(在家吃飯的空間),除了宴會,路易十四只能在臥室裡吃飯。17世紀的巴黎,客棧、酒店、咖啡廳都有提供吃的,但型態偏向「填飽肚子」的地方。

當時將飲食設計成「享受飲食愉快氛圍」的,是一群辦宴會的外匯業者:講究食物擺盤、上菜順序、環境氣氛。他們原本是到貴族宅第營造,後來,他們將這種氛圍拉到民間空間,成為餐廳的濫觴。

餐飲業是否能在「後疫情時代」存續,應視餐廳「是否符合顧客對飲食的需求」:無論是承平時節對飲宴體驗的追求,或顛沛之際滿足「填飽肚子」所需。

悲觀論者以為,疫情期間的外帶、外賣,恐傷及上餐廳享受服務的餐飲習慣,甚至對食物的感受退化到「止飢」水準。若吾人承認飲食是一種不斷累積、與時俱進的文化,則飲食在「後疫情時代」,並沒有悲觀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