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巷尾咖啡店林立,全台超商上萬家店也積極搶進「黑金商機」,在紅海大戰中,咖啡店還能開在哪裡?因應數位經濟風潮,Knock Knock Coffee(KKC)連鎖拓點陸續進駐企業總部大樓,消費行為的起點與結帳都在APP,零現金交易,發展新商業模式。

台北市一些企業大樓內悄悄出現減少接觸的咖啡銷售模式,防疫上班日,只要滑手機,APP下單結帳,不用排隊就可優雅取餐,或訂滿4杯,咖啡直接送到面前。Knock Knock咖啡跳開傳統連鎖外帶咖啡 店經營方式,採創新線上線下整合商業模式,訴求「極簡卻有溫度」,定調為上班時光專注服務的咖啡夥伴,試圖開創差異化商機。

Knock Knock咖啡創辦人汪群凱是光泉集團第四代長孫,在加拿大唸數學系,輔修商管及資管,從軟體測試工程師做到企業主管,2003年歸國後,投入萊爾富便利商店總部協助各項發展事務,目前也是光泉牧場副董事長。過了四十而不惑後,創業念頭強烈,不斷思索可行計畫,2018年跟好友到廈門考察看到瑞幸咖啡「技術驅動的新零售模式」,備受啟發,幾經研究決定創業,創新經營咖啡店。

開咖啡店不是新鮮事,零售餐飲通路跨界搶進咖啡市場,新品牌想殺出血路,困難加劇。Knock Knock咖啡不走老路,透過雲端管理,一個平板可以遠端更新作業,不用POS系統,無現場點餐,無紙本電子發票,一切線上交易,鎖定1,000人以上企業總部大樓設立據點,在封閉型商圈深耕白領上班族客層,試圖在小眾市場做出高滿意度的服務品質。

宏庭幸福董事長汪群凱說:「新事業的公司名稱宏庭,取自兒子名字,希望將心比心,提供好的產品及服務讓消費者可感受喝咖啡的幸福。」新公司資本額2,000萬元,投資超過1,600萬元以上開設六個據點。

Knock Knock咖啡創辦人汪群凱

Knock Knock咖啡創辦人汪群凱

零售業革命    推出訂閱制喝到飽

以新商業模式投入連鎖咖啡事業,汪群凱指出,公司仍在投資階段,預估兩年達損益平衡。他說:「這是零售業革命,一步步建構競爭門檻,別人不好跟進,也不容易進入。」沒有現金交易,門市不用碰錢,在疫情中也提高安全,同時減少很多帳務管理的成本。

虛實融合,以消費者為中心才是王道。Knock Knock咖啡採會員制,主要以APP交易,每月註冊會員數穩定成長,截至今年8月總註冊數量接近7,000會員數。一杯精品美式70元,拿鐵95元,汪群凱效法日本餐飲業的訂閱制作法,針對每月上班日20多天的上班族推出包月訂閱制,美式咖啡包月費用1,099元,顛覆傳統,不跟消費者一杯杯計較,對於不用天天到公司的上班族,也推出任選五天的訂閱方案。選擇訂閱客戶數約占40%,為吸引客戶續訂也提供不少好康回饋。

Knock Knock是敲敲的意思,在國外多年的汪群凱表示,其實國外的習慣如果講出感覺不好的話的時候,就會用手敲敲桌子,讓壞運趕快過去,敲敲可以趕走壞的,帶來好的,也可以敲開心扉,會選這個品牌名稱,也希望敲醒想法及任何發展的可能性。

汪群凱的英文名是Kenny,因為從小喝光泉牛奶長大,Milk King牛奶王也是他的代號,KK的緣由也與此有關,顯示對此次創業的決心及期待。無庸置疑,Knock Knock咖啡一定是使用光泉牛奶,精品咖啡加上光泉牛奶,產品吸引力似已贏在起跑點。

品質穩定最重要    採用高檔設備及原料

為了生產好喝的咖啡,汪群凱跑到瑞士原廠選擇高檔商用等級Franke自動咖啡機種,讓每一滴咖啡都是精準萃取完美的精品,每台咖啡機金額約60萬元,每據點設置兩台,主要是備援機制,另外,也希望接單量大時,提高服務速度,並維持品質穩定。

「靠設備最安全,可維持品質穩定」,汪群凱認為,推動精品咖啡不能受人為因素影響太大,有時奶泡多一點都可能影響咖啡風味,選擇優質設備後,建立完整的SOP作業手冊,讓服務人員受訓後可快速上手。堅持每個細節,希望每杯咖啡都有高水準。

「咖啡好喝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條件:咖啡豆、水質、設備。」汪群凱說,除了咖啡機設備,製冰機、冰箱、濾水設備、臭氧設備等品質都很重要,選擇高科技瑞士ClaroSwiss淨水機可完全去除水中的重金屬等雜質,純淨好水可提升咖啡的層次。

成就一項事業不一定要什麼事都從頭做,汪群凱決定的作法是,專業的交給專業,找最好的廠商來合作,在行銷面採取強強聯手的策略聯盟,以提高競爭力。「原料好絕對是產品吸引人的主要關鍵」,他說,找好的咖啡豆廠商來當股東,提供商用等級最好的咖啡豆。

汪群凱對自家咖啡品質很有信心,他表示,Knock Knock選擇四種經典豆混合而成精品咖啡,這些豆子都是透過有證照的烘豆師親自烘焙,採取中烘焙,也手工挑豆,三挑去除不佳的豆子。咖啡豆烘完後,必須再熟成7到10天,以小批量方式烘豆,45天內一定要完售,確保消費者喝到的都是品質最好的咖啡,上班日精品咖咖,想喝就喝。

美式咖啡及拿鐵仍是最受歡迎的基本款,原本美式及拿鐵銷售量是三七比,現在成長到四六比,由於白領上班族急著上班沒吃早餐,為服務客戶,汪群凱找了法國明星主廚品牌Gontran Cherrier合作,嚴選從法國進口CRC認證麵粉特製的湯種吐司,加上紐西蘭天然奶油,也供應可頌產品,咖啡加可頌或吐司帶來人潮,銷售量占營收15%。

搭配七夕話題推出「愛你99」精品美式加湯種黑糖奶油吐司99元,讓上班客群享受甜蜜美味。鎖定中秋也與老協珍強強聯手,推出9月精品咖啡自由喝搭配燕窩月餅禮盒行銷。除APP,更在主流的社群媒體積極建立粉絲團,小編行銷力強,溝通速度快。

吐司或可頌是上班族的早餐或下午茶甜點,除了精品咖啡,也有英式經典茶飲提供選擇,目前是選用唐寧茶,汪群凱認為,茶的可能性很多,如果有機會找到台灣生產的優質茶合作,會優先考量。因應季節也有限定商品,例如冬季限定的巧克力拿鐵、黑糖奶茶等。

Knock Knock餐點

Knock Knock餐點

不斷敲門找機會     線上線下整合發展

「每一個據點的機會都是敲出來的」,汪群凱坦言,不斷敲門拜訪已是創業以來最重要的基本功,咖啡據點從無到有,一年多來設立五個據點,是因努力拜訪了上百個點。汪群凱中年自行創業,一切都親自參與,一些好友相挺,積極引介可能設點的機會。

Knock Knock咖啡有點像吧台設計,比一般連鎖店更精簡,找點才是考驗的開始。汪群凱說,初期鎖定內湖科學園區、南港及信義區為目標,不想把戰線拉遠,2019年農曆春節後,他向富邦momo董事長林啟峰提出創業想法,沒想到獲得正面回應,林董支持創業想法,認為不收現金的作法與電商雷同,立即帶他到內胡總部八樓的員工健身房旁的空間,希望他能提供好的產品給員工。因此,Knock Knock咖啡開設了第一個據點。

成功展出第一個據點,四個月後,在機緣巧合下,在內科的精誠科技企業總部大樓展出第二據點。該棟樓地下一樓原是員工餐廳,但陰暗且油耗味高,精誠決定結合自家的悅知出版社,將空間重新打造成書香、茶香、咖啡香,Knock Knock咖啡順勢進駐。

緊接著在南港的中視大樓一樓開設第三據點;在敦化北路的宏泰大樓九樓開設第四據點,該層樓是Justco共享辦公室,希望能增加良好的咖啡服務,也開放其他住戶購買,汪群凱與該公司新加坡來台的CEO是好友,合作過程相當順利。而談了一年,7月中終於在內湖大帝國大樓開了第五個據點。8月底在內湖的東京企業總部搭配大片落地窗以餐車型態開出第六據點。汪群凱的感想是:「克服困難,一定要找到對的人。」

9月將在東森購物總部設據點,今年第四季Knock Kncok咖啡拓展據點速度加快,包括:大聯大企業總部、大直的金融總部大樓,及信義區國際知名大樓,可望達成10個以上據點的目標。

Knock Knock咖啡裝潢設計像吧台

Knock Knock咖啡裝潢設計像吧台

APP精準行銷    熟客經營是成敗關鍵

為求發展更務實,汪群凱認為,先求有再求好也是可考量的作法,Knock Knock優先挑選企業總部,及合適的商辦大樓,需求條件是3至5坪空間,水電能到,為擴大拓展機會,面對人數少一點的大樓會以餐車型態進駐,降低投資風險。

新創公司必須有敏捷式作法調整,讓所有功能極致化,汪群凱表示,前五個據點試營運完成,一年多來持續更改系統及流程,行銷方式也多次調整,運用問卷了解客戶需求,每次改善都有新的成果。APP交易可記錄消費行為,有利一對一的精準行銷,但服務人員的素質也很重要,除了基本訓練,公司也經常聚餐溝通,希望做好熟客經營,看到客戶上門都可適當稱呼,增加客戶忠誠度及認同感。

每個據點營業時間從上午8點20分至下午5點,每店兩位人員,不用排班,汪群凱說,企業簡化所有交易流程,沒有繁忙瑣事,薪資水準也高於業界,員工可以正常上下班,生活有品質,讓員工有幸福感,才能專注服務大樓內客戶,微笑自在展現高度熱忱。

投資發展新事業,汪群凱事先向叔叔們光泉食品董事長汪林祥、萊爾富董事長汪亦祥及萊爾富總經理汪裕豐報備,他說,還是會優先做好做滿公司的工作,由於新事業採取全新工作方式,透過網路隨時且即時溝通所有事項,走新零售模式就是所有業績等數字都可即時觀看及追蹤,行動效率高。

創業維艱,64年次的汪群凱投入創業,也緊抓成本,只租一間兩員工的小辦公室,期待作戰發揮最大效力。有兩子後,又喜獲千金,家庭幸福,他卻不想滿足現狀,唸了政大EMBA,朝全新方式經營事業,以「共好」出發,積極資源整合,新事業找專業股東包括咖啡豆廠商、系統傢俱業者及設計師,行銷面運用人脈優勢強強合作。Knock Knock鎖定服務封閉商圈固定客群,商品必須有高黏著度,大膽創新迎向新經濟,如能克服挑戰,未來表現值得拭目以待。

餐飲消息

中央書局,一間曾是全台灣最大的漢語書店,在經營困難下,無奈變成安全帽店、婚紗店,在近三十年後又找回了自己最初的身分,並以飲食與閱讀,展現全新的面貌。

在日治時期(1927年)由台灣文化協會成員創立的「中央俱樂部」是中央書局的前身,如法國的沙龍,知識分子能在此舉著酒杯高談闊論、述說理想。1948年遷到現址,成為全台灣最大的漢語書店,可惜因財務問題,中央書局的花樣年華在1998年畫下句點。

對四、五年級的老台中人來說,曾在這裡買到人生第一條牛仔褲、第一片蟲膠唱片、第一本教科書,是個充滿回憶的地方。但卸下文化基地角色的中央書局建築,身分在婚紗店、安全帽店、便利商店間轉換,就像迷路的小孩找不到自己的家。真正的中央「書局」,在2020年正式回歸,繼續為台中人創造新的回憶。

中央書局副總監沈貞慧回憶,2014年底永豐餘集團旗下的信誼基金會承租中央書局時,內裝已被改得面目全非,為了全面幫建築體檢,原本是十年的租約,在與房東協商後直接買下來,花了不少時間與心力修復、補強硬體,並確立營運方向。

中央書局楊聖堯主廚(左起)、沈貞慧副總監、繁運隆營運長

中央書局楊聖堯主廚(左起)、沈貞慧副總監、繁運隆營運長

當年仕紳 邊飲食邊論道

獲得新生的中央書局,原本平面的招牌變身金色立體的文字,室內明亮且寬廣,一樓是放置選物與書籍;二樓則是餐廳、親子閱讀區,以及飲食書籍,包括飲食文化、食譜等;三樓空間可以辦理講座、新書發表會等活動。

就如1920年代的中央書局是知識交流的平台,沈貞慧說:「希望延續當時精神,將中央書局打造成推廣人文知識的空間。」沒有一般書店必備的暢銷書排行榜,貫徹的是「閱讀島中央(在台灣中部閱讀)」這個核心主題,特別挑選中部作家的著作,並特別拉出台中歷史文化相關書籍自成一區。

除了書還有什麼?思考後,營運團隊決定在中央書局內開一間餐廳。沈貞慧說道,過去仕紳在這裡一定也是一邊吃著小點、拿著酒杯或茶杯,聚在一起討論政治、文化議題,「吃」能讓大家放鬆心情分享知識。沈貞慧形容:料理就像一本書,用味蕾去閱讀台灣風土,從中能獲得與閱讀同等的幸福感。

在中央書局,用餐區與閱讀區融合在一起,點好餐後可以挑一本書帶到喜歡的座位上看,位在二樓的餐廳特別設計開放式廚房,避免書沾染油煙味,且維護歷史建築,只用電爐不用明火;雖然侷限了料理的多元性,但主廚與甜點師總會絞盡腦汁創造菜色,甚至可以一季換一次菜單。

中央書局的定位是策展型的書店,每季都搭配書策展一個主題,搭配選物與餐點,也會針對不同活動提供餐點,像是餐酒會、節慶等,為了靈活變化菜色,如果不是自己的團隊很難實行。這就是中央書局雖然是書店,但必須擁有自己主廚的原因。

現在的中央書局

現在的中央書局

從茶泡飯找到文化脈絡

常說書香配咖啡香,但在中央書局是書香配茶香。沈貞慧強調,中部是台灣茶最大的產地,所以中央書局以茶為主角,主打紅樓夢主角賈寶玉愛吃的茶泡飯,搭配台灣特有樹薯、破布子;飲料有至少六種茶可選擇。唯一一支單品咖啡是特地請人照著對中央書局想像的味道:木頭味、新書味、陳舊味去調配。  

以木質托盤裝盛的茶泡飯看似簡單,對主廚楊聖堯而言卻不只是茶湯泡飯,他在選茶下了不少功夫。他解釋,同一支茶就有兩三種焙火程度、不同的採收時間味道也會不同,為此還去跟茶農請教怎樣泡最好。

沖茶時怕沖太清爽讓茶味出不來,楊聖堯挑戰「差一點點就過火」的濃度,一個小時必須重新沖一次,就是要讓客人吃到最後一口,還是有茶的香氣。由於台灣一年四季都有茶,變化多,他像在玩數學的排列組合,以茶為基準再去選擇主菜與輔料,每一道幾乎都試過三、四種茶。

像是「鮭親茶泡飯」現在是使用南投凍頂烏龍,前一季則是用種在海邊、輕發酵的屏東港口茶,以其鹹香尾韻與海鮮搭配。「梅香腐皮茶泡飯」初春時利用新竹的酸柑茶,兩種酸度融合不打架,目前是配清爽的四季春;「炙牛茶泡飯」搭配的鐵觀音擁有碳焙香,能與炙燒產生的焦糖香氣相互堆疊,過去也用過鹿野紅烏龍。

凍頂烏龍‧親鮭茶泡飯

凍頂烏龍‧親鮭茶泡飯

探索漢餅配咖啡的可能

楊聖堯說:「我不是創作新的茶泡飯,而是透過大家熟悉的茶泡飯找尋文化脈絡。」雖然實驗每一種茶要花不少時間,但可藉此讓客人認識台灣茶,從而看見背後的歷史文化與產業背景。

「透過吃認識台灣風土。」楊聖堯心中有張中部食材地圖,每兩三個月就按圖索驥找中部在地食材,例如甜度、香氣十足的東勢柑橘、惠蓀農場的台灣原生土肉桂,手摘東汴龍眼花、埔里有機玫瑰等。最新推出、假日限定的「島中央.朝食套餐」是楊聖堯依照節氣精選的九樣食材,放置在九宮格與粥一起享用。

今年8月中至9月中,中央書局開始新的主題—糕餅文化,呼應「台中是糕餅的城市」,以糕餅為主軸延伸茶文化,但沈貞慧也說,「我們意外發現漢餅跟咖啡很搭」,計畫找咖啡師談漢餅如何佐咖啡,打破漢餅只能配茶的限制,讓吃傳統糕餅這件事變得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