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TUCC泰國極限廚師挑戰賽(以下簡稱TUCC賽事)是鐘玉華的第一場國際廚藝競賽,而後去了香港HOFEX國際美食大獎、新加坡FHA國際廚藝挑戰賽(以下簡稱FHA賽事)參賽,累積了豐富的比賽經驗,2019年再戰TUCC賽事,獲得現場熱菜牛肉組銀牌、豬雞肉組銅牌和比利時創意薯條佳作。

鐘玉華
現場熱菜 烹調手法要多元
鐘玉華的第一場TUCC賽事,分別在現場熱菜海鮮組和雞肉組取得一銅一佳作的成績,比較前後二次比賽,能有更好的獎項是因為在處理肉類食材時,運用一種以上的烹調手法,做到「肉類三吃」,增加盤中豐富度。但也會因此增加比賽難度,畢竟五十分鐘內要一心多用完成規畫好的菜色,只要稍微不留神,食材可能過熟、甚至燒焦。
規畫西式熱菜烹調菜單時,他掌握三項原則:
- 一、肉類、澱粉和配菜的比例為5:2:3。
- 二、儘量以兩種以上的烹調手法呈現肉類食材。
- 三、擺盤配色要有紅、黃、綠、黑、白五色。
這次獲得銀牌的菜色,使用煎烤、燉煮和油炸去表現牛肉。評審對搭配煎烤紐約客的醬汁尤其讚賞,因為波特紅酒醬容易煮苦或是膠質不夠,而鐘玉華把醬汁的味道和濃稠度掌握得宜,替牛排增添不少風采。另外,他以鳳梨乾和鳳梨汁燉煮的牛頰肉,鳳梨酵素幫助肉質軟化,牛頰肉更加軟嫩,同時結合台灣在地滋味,讓這盤菜更有亮點。
對於在國際賽事玩轉在地元素,鐘玉華認為有點像是賭博,賭評審會不會喜歡。如果評審喜歡那麼就會得高分,反之則有可能鎩羽而歸。此外,這也像是和評審的心理戰,在準備過程中不斷猜測和揣摩評審喜好,所以前輩的經驗分享和分析就很重要,不然參加比賽就宛如瞎子摸象。
呈現不同部位肉品特色
除了與評審心理戰,比賽另一大重點是肉類食材。依據每年比賽章程,可以知道大會是否會提供食材。如果有提供,就會找相同或相似的食材做賽前練習。同時也會進一步了解是否能自行準備不同部位的肉品。這次牛肉組是由大會提供400克的紐約客,而牛頰肉是鐘玉華另外準備,可以表現不同部位的肉品特色及適合的烹調手法,讓牛肉在盤中有不同樣貌。
如果大會沒有提供肉類食材,就要考量到是否能在當地取得食材,如近年爆發的非洲豬瘟,使得進口豬肉較難在當地取得,這種全球性又沒有徵兆的危機有時候難以避免,快速調整食譜的應變能力就顯得重要。這次豬雞肉組的比賽,鐘玉華設定用松阪豬操作,但在泰國當地卻找不到松阪豬,只買到一塊似乎是松阪豬的豬肉,當下就決定趕快拿回住宿的地方試煮、確認最後食譜內容。

鐘玉華參賽過程
練習要有邏輯
如果像鐘玉華一樣,一次參賽多個現場熱菜烹調項目,雖然需要花比較多時間和心力準備,但比賽策略是其中的澱粉和配菜會是一樣的組成,因為不同類組的評審都會不一樣,所以重複搭配的澱粉和配菜是可利用的技巧;重點會在肉類食材的變化。無論牛肉組或豬雞肉組的比賽,澱粉都是馬鈴薯煎餅,而配菜的食材有白蘿蔔、紅蘿蔔、秋葵、綠蘆筍、青花筍和黃櫛瓜。配菜組合通常是從整體配色著手設計,並添加巧思,如他搭配台灣時蔬秋葵或青花筍。
兩次TUCC賽事期間,2018年FHA賽事經驗對鐘玉華的影響甚大。當時參賽項目有亞洲菜展示類和現場烹調肉類。展示菜重視精緻度,雖然只須要交給大會四人份菜餚,但總是需要做到12人份、16人份再從中挑選出最好、放在一起最協調的作品。追求精緻度的練功最花時間準備,而剩下不多的時間則是準備現場烹調肉類的比賽。他開始思索賽事和練習間的關係,以往準備比賽都是想到什麼就進廚房做,後來以「有邏輯練習」,在短短兩星期設定現場烹調肉類的參賽內容,最後獲得銀牌。
鐘玉華說,他陪著準備要比賽的學弟妹練習,總是耳提面命地說「要多讀書,才能有邏輯的練習比賽,並提高多項項目的得牌機率」。知道那些被實驗過、整理在書上的烹飪知識,可以減少試錯,更實際的是減少練習的食材花費、甚至是浪費。從其他人的食譜中可以知道肉類的哪些部位適合燉煮、或者不同食材間的搭配,資料收集好、腦中先預想然後進行測試,有效率的準備比賽。
比完2019年TUCC賽事後,自台南應用科技大學餐飲系畢業的鍾玉華投入餐飲業界。他認為,雖然大學四年幾乎每年一個國際賽事,這個經驗、甚至得牌與否不一定能夠轉化到工作職場應用,或對找工作有所幫助;不過,從比賽中訓練到技藝、對於一件事情的規劃能力等都淺移默化成為自己的軟實力。除此之外,藉由國際賽事看到其他優秀的作品,體驗當地飲食文化,擴展視野也讓自己對於料理有更多想像。他也期許未來繼續參加國際廚藝競賽,在賽事中得冠!
現場熱菜 牛肉組 銀牌食譜(份量:2盤)

現場熱菜 牛肉組 銀牌
牛肉:煎烤紐約客佐波特紅酒醬(一吃:以煎烤手法表現)
煎烤紐約客
- 紐約客牛排400g
- 迷迭香2支
- 百里香2支
- 蒜頭4顆
- 奶油100g
- 鹽 適量
- 胡椒 適量
波特紅酒醬
- 波特紅酒30g
- 牛肉骨汁300g
煎烤紐約客
- 將紐約客牛排精修成長方形。
- 以鹽、胡椒醃製約5分鐘。
- 熱鍋後放入紐約客牛排,用大火煎至每面都上色。
- 放入奶油、蒜頭、迷迭香、百里香。
- 以鍋內奶油澆淋牛排,離鍋靜置5分鐘。
- 放入200°C烤箱烤5分鐘,至牛排7分熟。
波特紅酒醬
在牛骨汁中加入波特酒,煮至酒精揮發,以鹽巴調味即可。
牛肉:鳳梨燉牛頰(二吃:以燉煮手法表現)
- 牛頰肉120g
- 月桂葉2片
- 鳳梨乾4片
- 鳳梨汁80cc
- 牛肉骨汁500g
- 百里香2支
- 蒜頭2顆
- 鹽 適量
- 將牛頰肉表皮煎至上色。
- 把牛頰肉移至壓力鍋中,放入牛肉骨汁、百里香、鳳梨乾、蒜頭、鳳梨汁,並以鹽調味,加熱到冒出蒸氣再烹煮20分鐘、悶10分鐘。
- 將牛頰肉取出、切成長方形,放回鍋中煨煮,讓牛頰肉吸附湯汁味道。
牛肉:松露炸牛肉丸(三吃:以油炸手法表現)
- 牛肉60g(自煎烤紐約客精修下來的剩肉)
- 起司球1顆
- 黑松露蘑菇醬5g
- 麵包粉40g
- 雞蛋1顆
- 低筋麵粉20g
- 鹽 適量
- 將牛肉用調理機打成肉泥。
- 加入黑松露醬、鹽混合均勻,捏成球形。
- 在牛肉球中鑲入起司球,裹上麵粉、沾蛋液,再裹上麵包粉後,入油鍋炸至金黃色。
澱粉:馬鈴薯煎餅
- 馬鈴薯1顆
- 低筋麵粉20g
- 雞蛋1顆
- 牛奶150cc
- 水 100cc
- 黑胡椒 少許
- 起司條15g
- 將低筋麵粉、雞蛋、牛奶、水、鹽、黑胡椒混合,調製成麵糊。
- 將馬鈴薯切絲,熱鍋熱油炒至半熟,加入麵糊、起司條,煎至定型。
- 放入180°C烤箱中,烤15分鐘。
配菜
- 白蘿蔔1塊
- 綠蘆筍1支
- 黃櫛瓜10g
- 迷你紅蘿蔔1支
- 青花筍1支
- 秋葵1支
- 鹽少許
- 把白蘿蔔放到鳳梨燉牛頰的湯汁中一同燉煮。
- 以奶油爆香蒜頭後,放入迷你紅蘿蔔拌炒,再加入高湯、糖蜜製。
- 秋葵裹上以酥炸粉調製的麵糊,炸至酥脆。
- 以大火快炒青花筍,以鹽調味。
- 將黃櫛瓜煎至金黃色,以鹽調味。
- 先以清水川燙綠蘆筍備用。蒜頭爆香,加入綠蘆筍清炒,以鹽巴調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