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有「野餐女王」之稱的璐露野(本名顏邵安)從小就熱愛野餐、露營等戶外活動,她形容自己:「不是在野餐,就是在野餐的路上。」原本只是想透過臉書分享與小孩野餐、露營的點滴,沒想到文章大受臉友歡迎,紛紛請她幫忙規畫野餐派對。

從出版露營與野餐的相關書籍、上課到幫臉友籌畫野餐,璐露野發現野餐的市場需求愈來愈大,「喜歡野餐的人口愈來越愈多;現在大安森林公園從有位置到沒位置、美堤河濱公園從沒人到現在要搶空位」,受疫情驅使也讓越來越多人走向戶外。

有些人想野餐卻苦於沒器材、困擾於準備事項繁多,也不知道器材如何擺設。璐露野就從自身的野餐經驗協助野餐新手解決這些問題。她高中學服裝設計,擔任過百貨櫥窗陳列師,也曾到英國學習室內設計,對色彩、異材質的搭配有一定的基礎,布置空間對她而言並不難,布置餐桌更是她的日常。

 

把陳列美學移植戶外

大多數人很簡易找個公園涼亭、鋪張報紙就開始野餐,「這是野餐,但不漂亮。」璐露野把陳列美學移植到戶外,希望野餐能辦得更漂亮。她與工作團隊成立「Luluyelife」,這個共享平台不只租借野餐器具,更提供點子給想要野餐的人。

Luluyelife走客製化,消費者確定風格後,可以請工作人員布置,但璐露野還是希望客人花巧思從零開始布置自己想要的野餐環境,因此提供不同主題風格的模板給客人參考,像是波希米亞系列、海洋風等。布置沒有一定的規則,璐露野認為:「找到自己認為的美感就好。」

璐露野曾嘗試開一間「野餐餐廳」,在店內放帳篷,並把餐點放在縮小版野餐桌上,讓顧客在室內也能體驗野餐的樂趣。但大家對野餐的印象仍以在戶外為主,2020年內用人數只剩以往的一成。璐露野於是轉型成雲端廚房,提供外帶餐盒給客人。

根據野餐的形式不同,會提供對應的餐點。一般野餐就以雲端廚房提供的餐盒為主,餐點需能耐放且不含乳製品。如是大型或私人派對,就會派出合作的廚師出馬,這些師傅平常在餐廳任職,「斜槓」幫忙璐露野製作料理,從日本料理、港點到西餐師傅都有。

不只幫民眾辦野餐、抓周、生日派對等,璐露野也替知名品牌如GQ、賓士等辦過野餐派對。但讓璐露野一戰成名的是「白色野餐派對」,璐露野耗時8年才成功取得這個全球活動的國際認證。

白色野餐是大家穿著白色的衣服,自己帶著料理,在白色的餐桌上野餐。這個活動在全球已經辦了超過三十年。

2014年開始,璐露野在華山號召粉絲舉辦了三屆,當時與國外最大的不同是坐在草地上,參加者能自由攜帶料理、自行準備白色的物品,光野餐墊就很多形式。

後續又在大湖公園、信義安康公園舉辦,每場參加者約500人。

即使辦了三年,璐露野一直認為活動內容能再提升,盼與國際結合,但向法國提出申請一直未收到回覆,只好先按照國際要求在餐桌上用餐,但轉換不容易,因為大家認為野餐就是坐在草地、野餐墊上才是野餐。2016年璐露野自籌錢、找場地贊助、極力宣導後成功地在新生花博讓大家坐在餐桌上,體驗真正的白色野餐。

在璐露野的執著與努力下,終於被法國方看到台灣的成果,2018年取得官方授權,在台北101正式地跟大家宣布這是正港的白色野餐,只是台灣跟法國舉辦的方式仍有相異之處。

 

 

野餐也是城市行銷

璐露野舉出最大的不同就是國外須自行攜帶桌椅,但台灣不用,這點不斷被法國方檢討,然而台灣人較沒有自己帶餐桌來用餐的習慣,需要時間慢慢調整,但璐露野自信地說:「台灣對白色服裝的要求程度比國外嚴格許多」,絕對不能雜色進場,甚至舉辦服裝競賽、各式的表演活動,這樣的作法讓法國方極為讚賞,把台北選為亞洲區的示範楷模。

在大疫之年(2020年),受限於聚會禁令,各國的白色野餐節紛紛取消,只有紐西蘭奧克蘭、澳洲伯斯、台北三個城市如期舉行,這特別的一年選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並邀請台灣第一位進入太陽馬戲團的舞者張逸軍擔任代言人,或許大家真的悶壞了,參與人數更甚往年達到兩千人,是全世界最盛大的白色野餐。

由於一定在地標舉辦,白色野餐在各國被視為一種城市行銷,是吸引觀光客的一大賣點,在白色野餐三十周年時,巴黎吸引超過17千人參與,其中就包含了600個外國人,參加者在活動結束後逗留五到七天,就能為城市帶來極大的觀光效益,間接宣傳當地的特色飲食。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

台北市安和路上隱密的餐廳大門,經過時稍不注意可能就會錯過。推開門後是深色沈穩的視覺感,空間不大卻能清楚看見廚師一舉一動的吧台式座位。logy,優雅又帶點神秘感的用餐環境。

主廚田原諒悟在東京米其林二星餐廳Florilège擔任副主廚,於201811月奉命來台開姊妹店logy,並在兩年內迅速摘下米其林二星,今年三月再拿下亞洲50最佳餐廳第24名的佳績。

logy2019年開始正式有侍酒師的服務,侍酒師邱國睿28歲,已是米其林二星餐廳侍酒師。跟著田原諒悟菜的節奏,邱國睿是餐廳裡最了解菜色與酒款的存在。

 

以橘酒搭白子

以台灣在地季節食材融合亞洲多元風格,並保有日本的精神,是日籍主廚田原諒悟想呈現的logy風格。每兩到三個月換菜一次,讓常客可以經常品嘗到新菜色。logy選酒的敏銳度與廣度也相對高,餐酒搭配,田原諒悟全權交給侍酒師決定,不太會去更動搭配,給予邱國睿相當的信任與十足的發揮空間。

「主廚注重菜的香氣以及口感,並以海鮮料理為主,口味較為清淡不濃郁,凸顯食材本身的鮮味,我搭配酒也會以此為主。」邱國睿選酒的重點在於與餐點互補並提升豐富度。像是白子配上帕馬森起司與豆漿白醬,香氣十足、口感濃郁,他搭配法國Roussillon產區的橘酒,其果香豐沛帶有微微的單寧感。考量到許多客人會怕白子的腥味,此款橘酒的酸度跟單寧可降低腥味並帶出甜味。

logy不為料理命名,「胭脂鴨、銀杏、甜菜根茄子」,菜名僅標示主食材。帶有野味的胭脂鴨,肉質軟嫩多汁,邱國睿選用相對輕盈的羅亞爾河Cabernet Franc紅酒搭配,柔和的單寧及酸度,新鮮深色水果香氣,些許的辛香感和草本氣息,與鴨肉高湯醬汁相輔相成。



冷酒到熱燗 清酒百搭

 

除了葡萄酒,logy每季套餐都會有一道菜搭配清酒。邱國睿也有SSI唎酒師資格。他指出,清酒的搭餐性很高,冷酒到熱燗,溫度和口感的變化會帶來很多不一樣的組合。像「天婦羅鰻魚、青花椒、巧克力」,搭配八戶酒造 陸奧八仙 純米吟釀 ,除了鰻魚本身的風味,其他兩個重要的元素:青花椒和巧克力,在口感上也帶來非常多層次。這款清酒偏濃醇甘口,米的香甜與香氣中和了青花椒的麻感,可延長菜色的餘韻。

在邱國睿心中埋下侍酒師種子的,是一瓶2013年的布根地金盃上夜丘(Domaine Gros Frere et Soeur Bourgogne Hautes Cotes de Nuits Rouge)。「奔放的果香和柔順的餘韻,到現在想起來彷彿還在口中迴盪。」那個晚上讓邱國睿下定決心好好的了解葡萄酒。

他大學念外文系,在美式餐廳和義大利餐廳打工,喜歡跑酒吧和了解飲酒文化,逐漸建立起了餐飲基礎。在一次與侍酒師的聚會上,喝到了改變他的那瓶布根地金盃上夜丘,決定從零開始,報名WSET葡萄酒品飲系統上課,在一年內從Level1上到Level3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