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若是翻一翻戰前日本出版的中華料理書籍,不難發現,裡面幾乎沒有四川料理的內容。當然,在中國料理概論裡有提及四川料理,但是幾乎找不到相關的食譜。究其原因有兩個:一是人員往來較少導致的資訊缺乏。戰前因旅行或工作去四川的日本人很少,從四川來日本的更為稀少。另一個原因就是口味。日本人戰後才開始接受使用各種調味品的料理。「四川飯店」的陳建民,則是引領給日本人新的中華料理口味的關鍵人物之一。

       1966年,在NHK《きょうの料理/今日料理》的節目中,他首次介紹了在日本可以購買到的調味品、香辣佐料等烹製的「麻婆豆腐」。陳建民的節目一經播出,他本人不僅僅一躍成為國民明星,至此鮮為人知的「四川料理」,也開始在日本民眾中得以知曉。當然,除了麻婆豆腐以外,還有回鍋肉、干燒大蝦和擔擔麵等等。

 

不帶湯汁的擔擔麵和麻辣熱

       陳建民創新的擔擔麵,麵和湯的份量大致與拉麵相同,食器也是用拉麵碗,迎合了日本人的喜好。在日本全國各地這種帶湯的擔擔麵非常普遍,所以長期以來,絕大部分日本人都相信這就是正宗的四川擔擔麵。後來,原本拌麵形式的擔擔麵出現後,為了加以區別,稱其為「無湯擔擔麵」。更有意思的是,普及這款無湯擔擔麵的先驅,不是在東京,而是在廣島市。

       「開拓先鋒」(きさく;KISAKU)的日本老闆,無法忘懷在四川品嘗的道地正宗擔擔麵,於是從2001年開始,在自己的店裏首推,且推出後人氣一直上漲並不斷被其他餐廳效仿,廣島市內供應這種擔擔麵的餐廳逐漸增加。而現在,這款「無湯擔擔麵」竟成了廣島市的當地特色美食。

 

令人眼花撩亂的擔擔麵

       很多中華料理店的菜單中都有擔擔麵,但也有不少專營擔擔麵的餐廳。既有無湯擔擔麵的餐廳,也有有湯、無湯皆有的,各個餐廳的佐料、醬汁,甚至配菜點綴均各有特色。

       擔擔麵不單只在中華餐廳出現,烏龍麵店也推出了「擔擔烏龍麵」,還有迴轉壽司店的菜單上有調整麻辣度的迷你小碗擔擔麵。在料理食譜網站上,同樣介紹了製作家庭料理時,可將擔擔麵,換成米飯,成為「擔擔飯」的方法。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

       雖然法國人向來對於日本文化情有獨鍾,但過去對於清酒並無好感,偶爾可在亞洲餐廳喝到,跟葡萄酒相較之下缺乏香氣帶有苦味,在法國的銷量相當有限,直到近四、五年才開始出現在法國高級餐廳的酒單上(如2018年已故三星主廚Joël Robuchon與「獺祭」合作的餐酒館,可參見筆者於「料理台灣」42期專文),侍酒師驚喜發現許多不易跟葡萄酒搭配的菜餚(酸度較高、蔬菜類、湯品等),跟清酒搭配效果還不錯,這一兩年來巴黎也出現不少主打清酒的餐酒館及日式居酒屋,購買地點也日益增加。

 

巴黎清酒釀酒廠 原料取自當地粳米

       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清酒釀造技術提升,如開發自動控制洗浸白米的設備、研發酵母品種、低溫發酵及降低精米度(精米步合,釀酒用米磨掉外層後米心所佔比例,理論上愈低味道與品質愈好,價格也較高)讓品質更穩定、滋味升級,口感較柔和散發花果香氣,也建立了分級制度(如吟釀、大吟釀),重視表現風土特色。新一代釀造師的加入也讓清酒出現很多創新,如推出氣泡清酒和陳年古酒等,這些改變讓清酒更容易被年輕人及國外消費者接受。同時由於國內市場萎縮,日本政府也積極推動清酒外銷,如前述比賽受到許多支持,除了可明顯提升清酒在法國的銷售量,也可促進日本農產品生產者未來與法國的合作關係。

       因應近年來清酒在法國越來越受歡迎,宮川圭一郎也開設了清酒師學院(L'École des maîtres du saké),與WSETSSISake Service Institute)合作規劃分級認證課程,講授各種專業知識,讓學習者深入了解關於清酒的一切。

Kura Master 評比過程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