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前,一場澳洲墨爾本近郊的旅程,打開對無酒精調飲的想像,也更積極找尋嘗試多樣化的草本滋味。
草本植物釀製 打開無酒精調飲新視點
當時自墨爾本驅車前往位於近郊兩小時車程的Brae,這家餐廳是澳洲《Good Food Guide》最高分「三頂帽子」常客,2017 年獲選「世界最佳50 餐廳」,主廚Dan Hunter 也在那年應RAW 之邀來台客座。
這兒的飲料自然是以農場及澳洲在地的草本植物為基礎自製,在2024 六月這一季的調飲單上,有道「Kaffir Limeade」,就是以卡菲萊姆甜汁、萊姆汁及氣泡雨水調製。「Pink Peppercorn」是使用澳洲當地品牌的無酒精琴酒,搭配茉莉花及花椒。「Cola Kombucha」則是以普洱茶為底製作的康普茶,來浸漬(infuse)苦艾。發酵當道,「Lacto-fermented Lemon and Bitters」運用乳酸,「Smoked Mandarin Beer」則是將橙汁及煙燻橙皮連同薑一起發酵。
當時無酒精調飲在台灣還方興未艾,Brae 的每支飲料變化萬千、繽紛可口,勾起我「好想知道下一支是什麼?」的好奇與期待,也因點了餐酒搭配,一直偷喝隔壁同伴的無酒精調飲。原來無酒,也能成飲(癮)。每支飲品,就是道完整的料理,自有風味天地,既能自我滿足,也能助攻菜色。
色香味兼顧 在康普茶中體現的風味設計
這兩年,在新開幕的甜點酒吧akeruE,也品嘗到Bar Mood 主人Nick Wu 的繽紛想像力,驚喜驚豔。他以低酒精的馬丁尼搭配甜點主廚Makito 的開胃小食橄欖糖,調飲結合四季春茶、左手香、雷公根、梔子花、紅紫蘇及當歸,草本木質香氣搭配鹹鮮糖衣鯷魚橄欖,相輔相成。後來遇見康普茶,透過茶葉、草本與發酵,能單飲,酸甜平衡加上多元風味也適合佐餐,從此康普茶就成為冰箱常駐飲品。剛拿下國際大獎IWSC 康普茶金牌的茗茗香檳主人陳宥希,在講座上分享她的風味設計原則。
「觀色、聞香、品味」,顏色相近的食材,風味互相呼應;創造前中後味,有引子、有串連、有基底,也可以再給予收尾的味道,像是一款養氣玫瑰,就是以紅茶為底,加入玫瑰花、柴燒桂圓的煙燻香氣及甜度,以及帶甘味的枸杞與馬祖洛神,入口就有花香,喝完仍感覺芬芳迷人。(作者為資深生活飲食記者)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