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土識食風土識食第81期第81期慶魚年 大溪桃花源記這場春分春酒宴不僅重現了大溪古早味魚料理的風華,更透過漁夫劉文翔結合漁業、生態與文史的行動,讓台菜成為連結記憶與土地的橋樑。在充滿味覺記憶與人情溫度的古宅裡,傳統料理與在地文化重新被品味與理解,更是保存歷史與傳遞情感的方式。 作者. 游惠玲
風土識食風土識食第81期第81期霧峰初結穗 台灣清酒的起點霧峰區憑藉優越的自然環境與農業條件,發展出以「益全香米」為基礎的清酒品牌「初霧」,成功結合地方特色與日本釀酒技術,打造出台灣獨具風土的清酒文化。「初霧」不僅展現出台灣稻米的價值,也拓展了清酒與台菜、異國料理的多元搭配可能。 作者. 童靜瑩
風土識食風土識食第81期第81期左鎮公舘葛鬱金 形塑地方記憶的惡地農作台南左鎮公舘社區以在地作物「葛鬱金」(粉薯)為核心,結合長輩的生活智慧與社區動能,從傳統農產轉型為多元發展的地方產業。透過復興古法製粉、延伸加工產品、推廣觀光與教育,成功讓這項原本默默無聞的作物轉化為兼具食療、文化與經濟價值的地方品牌。 作者. 古佳峻
風土識食風土識食第80期第80期那些不可「鹽」喻的 得用心品嘗鹽的存在,最容易被忽略,卻又不可動搖。看似細微平凡,卻能讓生活、生命提鮮有味。鹽是料理重要的助攻選手,透過食材搭配,更容易感受到每一種鹽的風味變化。 作者. 游惠玲
風土識食風土識食第80期第80期鄉土風味鍊成 貓尾崎蒸溜所一般消費者想親嘗貓尾崎的魅力,可到距離機捷環北站不遠的古華花園飯店,有威士忌迷必朝聖的古華酒藏與古華薈酒吧。古華酒藏的收藏量驚人,陳列販售的品項約近五千款。 作者. 洪卉琳
風土識食風土識食第79期第79期設計鮮味 發揮「1+1=8」味覺協同作用若說「甜酸苦鹹」,大概都能瞬間理解是怎麼樣的味道,鮮味相對不好描述,所幸早在1908 年,日本化學家池田菊苗教授就為我們找到了答案。 作者. 游惠玲
風土識食風土識食第79期第79期南投信義鄉 玉山腳下的台灣地酒故鄉21世紀初,政府決定放鬆專賣制度,開放民間製酒的政策提供擴大投入地酒生產的契機。2002 年時農會取得第一張民營酒莊釀酒執照,並推出第一支黃梅釀造酒「柔水」。 作者. 童靜瑩
風土識食風土識食第79期第79期老薑 大陳移民 再興新村的暖身記憶玉香大姊侃侃大陳文化的多樣性,談到飲食,認為「乾薑片」是不可或缺的一味。大陳人對於製作乾薑片有許多特別在意的細節,她相信大陳的乾薑片有絕對保養身體的食療作用,任何步驟不能偷工減料。 作者. 古佳峻
風土識食風土識食第78期第78期西谷椰子 印尼傳統餐桌上的千姿萬態「在台灣,很難吃到真正的西谷米。」為著香料老師陳愛玲這句話,便決定跟著她前往印尼,去理解西谷粉的加工製程,去體會當地人如何在餐桌上展現西谷粉的千姿萬態。 作者. 游惠玲
風土識食風土識食第78期第78期小半天風味餐坊 製茶種筍傳承阿嬤的好味道「阿嬤ㄟ醬筍丸」今年的「烏龍茶燻雞3.0」則更見手路上的細膩與精緻,很難想像在鹿谷鄉間可以品嘗到如此高雅的田媽媽鄉土料理! 作者. 番紅花
風土識食風土識食第78期第78期木藍與羅李亮 台南六甲菁埔的植物產業文化再現「菁埔近龜仔港,南臨茅港尾,以前商貨都從此處進港,也把各種不同的文化帶進這地方。」菁埔里蔡明賢里長細訴菁埔舊時光,提到的「茅港尾」即是倒風內海四大港之一。 作者. 古佳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