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同時擁有米其林一星以及永續理念的綠星,Osip 今年8 月從Bruton 小鎮原址搬到了車程約10 分鐘的農野間,整面落地窗緊鄰的就是一片綠意農野,將主廚Merlin 一直以來提倡的farm to table 概念更加完整地呈現給客人,用餐時心曠神怡,如同在大自然中親臨一場廚師與食材的邂逅。

 

遠離都會區高壓環境 落腳豐饒鄉間的綠星餐廳

Chef Owner Merlin Labron-Johnson 於法國、比利時、瑞士的米其林餐廳6 年歷練後回到英國,2015 年在繁忙且競爭的倫敦餐飲界創立Portland Restaurant,開幕9 個月就以24 歲黑馬之姿拿下米其林一星。當手藝受到肯定後,Merlin 主廚開始反思食材的品質與永續性,在倫敦不斷地尋找供應商,但終究無法尋覓理想的合作夥伴。

2019 Merlin主廚毅然決定離開倫敦,來到了英國西邊Somerset的小鎮BrutonOsip 也在秋季開幕。主廚微笑地說:其實當時也還不知道會搬去哪裡,後來有機會落腳在物產豐饒的Somerset 區域,或許這就是緣分吧!

 

   

Osip 新店址規劃開放式的廚房空間,展現對團隊廚師們的體恤。

 

農場作物為食材主軸 特色醬汁襯托海鮮與野禽滋味

不意外地,Osip 的套餐以農場的蔬果為核心,接著是甜菜根製作的Taco,紅墨西哥莫蕾醬(Red Mole)搭配煙燻酸奶油crème fraiche,刨上風乾的鹿心臟、最後以鮮豔的大理花(Dahlia)點綴。然後是輕盈的氮氣櫛瓜湯搭配酸香的鵝莓醋栗並佐以大頭菜(Kohlrabi)薄片與紫蘇葉捲起的龍蝦捲,櫛瓜的甜、醋栗的酸、與海鮮的umami 互相襯托。

原本這一季的主餐是羊肉,加價可以升級成招牌的手工肉派(Game pithivier)。主廚會依照當週的肉類來做雙搭配,將斑鳩(Wood Pigeon)與鵪鶉(Quail)兩種禽類的胸肉塑形後,以蒸過的莙薘菜(Chard)包覆再均勻裹上肉慕斯,最後用厚薄度恰到好處的酥皮包裹起來,並手工刻畫精細的紋路。搭配當地盛產的蘋果醬與酸甜的接骨木莓果,完美與野禽肉香與酥皮的香氣平衡。

 

 

甜菜根製作的Taco,搭配紅墨西哥莫蕾醬和煙燻酸奶油一同享用。

 

關心土地與食材 譜出精彩用餐體驗

即使擁有米其林一星及綠星的光環,同時也是英國知名難預約餐廳,但Merlin主廚仍莫忘初衷「farmer first and then a chef」,團隊裡的廚師也都要跟他一起到農場照顧食材、瞭解食材。

Osip 的用餐體驗就像一首起承轉合的美味舞曲。從質樸的原味蔬菜盤到費工的法式手工菜pithivier,主廚將每一個食材發揮的淋漓盡致,但仍然保留食材最棒的風味,不會過於炫麗,讓客人對Somerset的物產印象深刻也感受到團隊對食材的熱忱。(作者於倫敦餐飲業工作,經營FB 粉絲專頁「Cindy’s 食宴室」)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

第十八屆中華飲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與京都大學農學研究科合作,會議主題為「永續飲食文化的比較研究」,來自六個國家,共25 名的學者於日本京都大學齊聚一堂,進行發表與熱烈討論。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的台灣參訪團,在會議前後也安排豐富行程,體驗懷石料理、抹茶見學,了解日本悠久飲食的文化之美。

 

品嘗季節京料理 認識日本食器之美

台灣團抵達京都的第一晚,在會議前先來到日本百年老舖濱登久,體驗傳統懷石料理。懷石料理注重使用季節食材,不過度調味,活用食材原本的鮮美風味。此次便以秋天的栗子、銀杏、松茸、帶卵活香魚等食材以及京都人最愛的鱧魚入菜,並以鰹魚、昆布熬製的高湯為基底,端出一道道細緻的料理。

「食器」也是增添懷石料理季節感中重要的一環。濱登久第三代女將「田真」,將店內收藏的珍貴漆器食具展示於宴會廳當中,悉心解說顏色形狀各異的瓷器、陶器、玻璃、漆器分別有哪些用途。例如有著松、鶴等圖樣或紋路的食器,常用於祝壽或正月等喜慶場合;有著華麗色彩的食器則不適合在思念故人的場合中使用。

 

 

京料理老舖濱登久秋季套餐前菜,丹波燒栗田舍煮。

 

探訪自然農法古農家 百年酒造品飲日本清酒

自然農法為創始人福岡正信於1970 年代提出的農法流派,與有機農業最大的差異在於:有機農業會仍施用有機肥料,而自然農法則推行無化學肥料、無農藥的栽培方式,以更全面的長期發展考量農業。在秀明自然農法協會的黎旭瀛理事長的介紹下,參觀當地施行自然農法的菜園,也請當地農民示範保持土壤濕潤、鬆軟,以及透水、保溫等農事。

同樣位於滋賀縣,以「道灌」銘酒知名的太田百年酒造,安排台灣團參觀太田道灌資料館,以及酒造的製麴室。了解酒造的歷史後,也分別試飲純米酒、吟釀等不同清酒,品嘗舌尖的甘辛與細緻果香,也從品飲當中對日本清酒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台灣參訪團參觀當地施行自然農法的農園

 

參拜料理飲食之祖神 宇治抹茶刷茶體驗

研討會後不忘把握難得機會,在台灣留學生帶領下參觀京都大學校園,欣賞本部校區的百週年時計台紀念館,以及京都大學校徽的樟樹。亦前往鄰近京都大學校園的吉田神社境內,參觀祭祀藤原山蔭的「山蔭神社」。藤原山蔭不僅是吉田神社的創始者,更以庖丁之神、料理飲食之祖神在山蔭神社中奉祀,受到附近的飲食店家虔敬信仰。

其後前往位於京都宇治的世界遺產「平等院」。平等院境內的「鳳凰堂」建於平安時代後期,當時名為「阿彌陀堂」,從正面觀看時,屋頂佇立兩隻金色鳳凰,氣勢磅礡。鳳凰堂內本尊阿彌陀如來坐像為平安時代的佛師定朝所造,以「寄木造」工藝將高達兩公尺餘的木造佛像拼接而成,並在表面塗上金漆,雖然年代久遠斑駁剝落,但仍然能感受到當時欲呈現極樂世界的樣貌。

來到宇治,自然不能錯過相當知名的「抹茶」。台灣參訪團來到擁有五百多年歷史、曾為德川將軍家御用茶師的「三星園上林三入本店」體驗親自刷抹茶、學習品飲抹茶的方式與禮儀,並至二樓的宇治茶資源室,了解宇治茶的歷史文化與文物。

 

三星園上林三入本店曾為將軍家御用茶師,在此學習如何刷抹茶與茶道。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