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對餐飲業者而言,春天是吸引新顧客的黃金時段。經歷繁忙的年底至年初時期後,餐廳應該重新規劃春季行銷計畫,為下一波成長做好準備。

 

重點一 開發城市新鮮人

由於人口減少、少子化與高齡化,餐飲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但新餐廳依舊不斷開張,吸引消費者的難度也隨之增加。而春季正是針對那些入職、調職或移居至新地區的人潮進行行銷的最佳時機,成為新顧客定期光顧的「心儀餐廳」,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

 

重點二 制定培養常客的策略

餐飲消費者在新環境中選擇餐廳時,通常希望找到一個可以長期光顧的地方。因此,為了增加顧客來店的機會,建議餐廳考慮以下策略:原先只提供日常簡餐的餐廳,可以嘗試新增高價位套餐提高客單價;又或者為了吸引單人消費者,可以在店面顯眼的位置標示「歡迎單人用餐消費」等訊息,增加到訪動機。

 

重點三「 味道」和「價值」的雙重出擊

味道:「味道」是顧客選擇餐廳的關鍵,但餐廳無法迎合所有顧客的口味。為此,可推出一項至多項店內最有信心、顧客必定滿意的「招牌商品」,藉由店內外的清晰宣傳向顧客推銷,以提高點餐率。

價值:以「份量」和「品項」數量強化餐廳的價值感。消費者通常會認為份量充足和品項豐富的餐點具高價值,如某餐廳將原本含五道菜的定食升級為十道菜的定食,即使價格小幅上漲一至兩成,顧客也會認為物超所值。

 

重點四 期間限定的吸引力

春季促銷是將「味道」與「價值」策略結合的好時機,餐廳可以將現有的招牌商品進行升級,並推出期間限定的春季特色餐點,吸引顧客嘗鮮。不僅能提升餐點的價值感,還能將價格調整融入促銷策略中。

 

一年之中,春天是餐廳開發新客群的最佳戰場,透過制定有效的行銷策略,能提升消費者造訪頻率,並將其轉化為定期來店的常客。其關鍵就在於將「味道」與「價值」結合,提供顧客更多選擇與更高的CP 值,必能成為顧客定期光顧的心儀餐廳。

1990年代起三多商圈取代大統商圈,百貨商場進駐林立,但從2008年捷運通車,同年巨蛋啟用、漢神百貨營業後,在地人逛街、購物從三多開始往北移至日後為大家熟悉的巨蛋商圈。

三多商圈之所以褪色,若從歷史角度看,或許較能釋然,甚至對其未來也較有期待。

追溯過往,現今三多商圈所在地屬舊稱的「戲獅甲」(Hì-sai-kah,高雄前鎮傳統地名),自日治時代起一直是軍工業重地。戰後台塑公司在此建立台灣第一家PVC 塑膠工廠(後遷廠,原地改為現今的「台塑王氏昆仲公園」),之後隨市區擴大南移,此區工業用地陸續變更為商業用地,而造就出日後繁榮的三多商圈。

若不用傳統購物、逛街觀點,三多商圈其實已成為強調智慧休閒的「亞洲新灣區」(簡稱亞灣)腹地,如近年在此成立的高雄軟體園區、高雄展覽館、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亞灣遊艇碼頭與陸續增加的綠地公園等,即可獲得證明。因此,三多商圈其實是高雄過去、現在與未來發展的縮影呈現,值得發掘探訪。

有如上鋪陳後,不妨讓我們嘗試用「吃喝」方式來走讀三多商圈一番。透過如下三類,共四家不同餐飲業者的現身說法,解開耐人尋味的三多商圈縮影。

ㄧ、漫遊食:這裡的「漫遊」源自法語的flâneur(男性)/ flâneuse(女性),指現代都會出現一種無目的式逛街的新興人類,喜歡獨自一人在街頭一隅觀看來往行人。新光大道就有一咖啡廳,歡迎路人入座一、二樓落地窗前的座椅,一杯咖啡、一份點心,慢下來、調整心情,以便凝視窗外來往人流、車流。

二、深夜食:台灣經濟得以起飛,不容忽視輪班勞工的辛苦付出。早期高雄,類此排班的工廠多,廠區附近常有專門供應凌晨下班勞工的攤販小吃。如今,受工廠外移或自動化製程引進影響,輪班小吃漸趨沒落。但因應夜貓族的需求,小吃變成宵夜而不致完全消失,如興中路與自強路交叉一帶仍可發現從晚上8 點至次晨3 點,專供腿庫飯讓人食粗飽(tsiah tshoo-pá,重飽腹的飲食)的小炒店。對此,我們用「高雄版的深夜食堂」來概括兩個不同時代背景的飲食文化。

三、外省/移民食:1990 年代起,熱鬧的三多商圈引來無數國內外知名餐飲業者進駐,包括戰後移民來高雄經營的各種外省菜餐廳。早期,這些餐廳多落腳在鹽埕區,但其中也有不少業者看準三多商圈的發展潛力而搬遷來此。這些業者大多有超過五十年的經營歷史,典型例子如我們走讀的一家江浙菜餐廳與另一家汕頭火鍋店。前者業主因年事高且後繼無人接棒,而維持老派經營。後者則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接手二代選擇「用舊創新」的轉型方式,守住老店本味後再顛覆傳統火鍋的圍爐式菜單,不只開發雙人、單人與素食火鍋套餐,還引進平板電腦點菜系統,成功吸引年輕消費族群。這樣的轉變和漫遊食一樣,這是「後」三多商圈的亞灣風格。

今天的亞洲新灣區,是值得好好走讀吃喝的地方,也絕不只以上四處,因為路寬、訪點散落範圍大,可騎YouBike 探索,尚有更多地方待大家來挖掘。(作者蘇恒安為高雄餐旅大學飲食文化暨餐飲創新研究所教授)

 

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設計概念源自於大樹,周圍滿布的綠植也與其一同創造優質的綠化閱讀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