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隨著時代推移,新州屋在1990 年代末熄燈。直到2019 年才由鴻梅文創董事長陳添順買下產權後,開始進行修繕作業,並於2023 年點亮並再次掛上「新州屋」的招牌。

 

新舊融合 回顧過往照顧現在

「當我們接手新州屋,第一次踏入東前街16 號時,說是從『一棟廢墟』開始一點都不為過。」或者新州屋主理人沈婷茹分享,當時為了要盡可能保留歷史痕跡與老屋修繕作業,做了足足三年半的繁複工序包含「文史調查、建物調查、保存修繕、商業空間設計」等,因此從廳前至廳後、從一樓至頂樓無一處是她不了解的。「新州屋雖從老屋修繕出發,但活在當代的房子就必須要有它的當代性,才能順應時下的人使用,因此不能一昧的修舊如舊。就新州屋而言,其新的成分更必須足夠,才能撐起它深根在這百年歷史舊城區的背景,與之融合,讓新舊整合。」

走進或者新州屋望眼看去其空間設計與動線,最先看到的莫過於水泥、木作與磚瓦交錯拼配的壁面、一副主樓梯,以及自三樓穿越四樓層板,再連貫至頂樓露台的迴旋式小鐵梯與天井。沈婷茹指出,現今看到的大樓梯其實是重新搭建而成的,因過去的主樓梯已不堪使用必須拆除。這副全新的樓梯事實上是經過調查團隊考察過,為1934 年時第一代主樓梯的位置,「我們重新砌出這副樓梯,雖就斜率上來說不是最好走的路徑,但卻是我們向過去致敬的表現。」而位在四樓的旋轉鐵梯,則是為了保留建築當年可從四樓上至頂樓的概念而重新設計的,此處特別以鏤空的方式處理,讓歷史的軌跡展現在舉步之間。

 

新州屋內部保有老屋的歷史痕跡,也為現代使用進行相應修繕,圖為三樓共創廚房一隅。  

 

多角式經營 敘寫風味故事

而新舊交替、老屋重生不僅在硬體上有了新的亮點,軟體與營運面更注入新的氣象,穿越九十年的時空。一樓延伸1934 年百貨的形式為「新州選品」,除進駐新竹品牌MANO MANO 馬卡龍甜品限定店外,另販售著各式各樣來自本土的釀酒品牌和醬料等,並以「酒醬風」為軸心,串連各樓層味覺體驗。二樓的「Fusion Cuisine」是間以新竹味出發的餐酒館,三樓為共創廚房,半戶外的四樓目前則規劃為城市露臺、展覽空間。

「用吃來交朋友,以玩心過好生活。」沈婷茹說這是或者新州屋的核心概念,他們分別將各層樓規劃為旅客體驗新竹由淺入深的行程。初訪者可在一樓的新州選品藉由商品認識新竹文化,若有九十分鐘可停留用餐,就可到二樓的餐酒館以舌尖品嘗新竹。有更充裕的時間,則可預約三樓的共創廚房,一起動手創作料理餐桌,現場提供多款以新竹在地設計的食譜與食材,讓旅客自行探索飲食共創美好回憶。

 

一樓門市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

對餐飲業者而言,春天是吸引新顧客的黃金時段。經歷繁忙的年底至年初時期後,餐廳應該重新規劃春季行銷計畫,為下一波成長做好準備。

 

重點一 開發城市新鮮人

由於人口減少、少子化與高齡化,餐飲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但新餐廳依舊不斷開張,吸引消費者的難度也隨之增加。而春季正是針對那些入職、調職或移居至新地區的人潮進行行銷的最佳時機,成為新顧客定期光顧的「心儀餐廳」,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

 

重點二 制定培養常客的策略

餐飲消費者在新環境中選擇餐廳時,通常希望找到一個可以長期光顧的地方。因此,為了增加顧客來店的機會,建議餐廳考慮以下策略:原先只提供日常簡餐的餐廳,可以嘗試新增高價位套餐提高客單價;又或者為了吸引單人消費者,可以在店面顯眼的位置標示「歡迎單人用餐消費」等訊息,增加到訪動機。

 

重點三「 味道」和「價值」的雙重出擊

味道:「味道」是顧客選擇餐廳的關鍵,但餐廳無法迎合所有顧客的口味。為此,可推出一項至多項店內最有信心、顧客必定滿意的「招牌商品」,藉由店內外的清晰宣傳向顧客推銷,以提高點餐率。

價值:以「份量」和「品項」數量強化餐廳的價值感。消費者通常會認為份量充足和品項豐富的餐點具高價值,如某餐廳將原本含五道菜的定食升級為十道菜的定食,即使價格小幅上漲一至兩成,顧客也會認為物超所值。

 

重點四 期間限定的吸引力

春季促銷是將「味道」與「價值」策略結合的好時機,餐廳可以將現有的招牌商品進行升級,並推出期間限定的春季特色餐點,吸引顧客嘗鮮。不僅能提升餐點的價值感,還能將價格調整融入促銷策略中。

 

一年之中,春天是餐廳開發新客群的最佳戰場,透過制定有效的行銷策略,能提升消費者造訪頻率,並將其轉化為定期來店的常客。其關鍵就在於將「味道」與「價值」結合,提供顧客更多選擇與更高的CP 值,必能成為顧客定期光顧的心儀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