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食物,是旅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這也正是『民宿料理』最大的價值,」宜蘭礁溪民宿大漁日和創辦人游文志說,回想自己的旅遊經驗就知道,出去玩都會做功課、找美食,就是希望能透過吃為旅程添色;而透過味覺,對一個地方產生感情連結,更是最直接的方式,「這正是大漁日和一直堅持做一泊二食的原因。」

「宜蘭前面是海、後面倚山,又是片平原,在地新鮮的蔬果、豐饒的海鮮,最能體現宜蘭這塊土地的四季美味。」游文志說。

這也是為什麼2009年大漁日和誕生開始,游文志與太太小珊,就鎖定主打「一泊二食」服務,和其他旅館強打宜蘭小吃不同。大漁日和提供的是「季節海鮮私房料理」。

「海鮮,最能展現一個地區在地感與季節感的食材,」游文志說,每個時節漁貨都不同,就算同一種魚,每個月口感和風味也都不一樣;而食物最幸福的樣貌,就是新鮮,唯有現撈才能呈現那種最純真的味道。透過海鮮之美,游文志希望旅客來到礁溪,不只是泡個溫泉、吃個小吃就走,而是能悠閒又深入品味宜蘭這塊土地,「而且每一次來、甚至隔一天來,吃到的食材都不一樣。」

大漁日和創辦人游文志

大漁日和創辦人游文志

每天下午新鮮採買

為了追求最新鮮的美味,當天晚餐材料,游文志每天下午三點多才從市場採買回來,「客人會吃到什麼,我也無法事先保證,就像冒險遊戲一樣,在市場看到什麼可以和房客分享的,就拿回來,」游文志笑著說。

而為了呈現食物的原味,游文志選擇的料理手法,幾乎都是生魚片、烤物、蒸煮、鍋物,不只是搭配大漁日和「和風民宿」的定位,更是藉由沒有多餘的調味,讓客人一下箸,就能體驗到食材的美好。

例如在11月中,秋冬交替時節,開場的生魚片,游文志選用當天下午才撈上岸、買回時還活跳跳的龜山島海域特產甜蝦,搭配現流透抽和紅尾竹筴魚。

「這種蝦正式學名是大管鞭蝦,有著胭脂般的嫩紅色,」游文志指著甜蝦解說,「你仔細看,蝦身其實是半透明的,可以看見蝦背有一條比較濃的橘紅色帶,一直延伸到蝦頭的部分,那就是這個季節才有的豐厚蝦膏,味道超級鮮甜。」

龜山島海域海鮮

龜山島海域特產甜蝦、透抽和紅尾竹筴魚

「竹筴魚可以做生魚片?」面對詢問,游文志說,一般人多認為竹夾魚味道強烈、只適合燒烤,那是因為竹筴魚油脂豐厚,離水後很快就會失去鮮度,「但我的竹筴魚下午才上岸,現在就送到客人面前,你吃吃看!」一口咬下,秋冬油脂豐潤的竹筴魚,入口清爽,同時集合了濃郁和清新這兩種極端。

而晚餐的主菜,則是「馬鞭魚火鍋」,將魚、蟹混合豆腐與菇類煮成一鍋清鮮。游文志說,這種魚長長的嘴巴如同鴨嘴,身體修長如同鰻魚,「造型特異,但雪白的魚肉清新又鮮美,簡單料理就十分好吃。」而搭配馬鞭魚入鍋的,則是宜蘭龜山島地區特有的螃蟹「薄蹄仔」,這種螃蟹體型扁身,個頭不大但肉質紮實、味道鮮美,「是船長會偷偷留下來自己吃的好味道,要和船長混熟了才拿得到。」

不管是大管鞭蝦、紅尾竹筴、馬鞭魚還是薄蹄仔,游文志最中意這類食材:產量不多、能見度不高,但卻是當地人才知道的私房好料。簡單幾樣食材、簡單方式料理,每一樣都只屬於宜蘭的大山大海,呈現出不簡單的滋味。

民宿料理的最大優勢

而這點,也正是大漁日和這樣「在地人民宿」才能做到的獨有優勢。

近年來礁溪旅館與民宿蓬勃發展,但像大漁日和一樣以「在地海鮮私房料理」為主打的旅宿卻還沒有,這也讓大漁日和在礁溪旅宿近年的高度競爭中,依然保有穩定的客人的原因。

「大漁日和只有六間房,換句話說,我們一天最多也只接待六組客人,這讓每日採買在地獨特新鮮食材,提供特色海鮮晚餐成為可能。」游文志說,特色海鮮量少又供應不穩定,大漁日和房間數少又採完全預約制,才有辦法在有限的人力物力下完成每日供兩餐,而且每日菜色還不重複。

但一般客房眾多的飯店就完全無法做到這點,「客人都付一樣錢,飯店總不能說,因為漁貨不足,今天只有20個人吃得到某些好料,其他人吃不到吧?」游文志說,這正是為什麼其他旅館會主打卜肉、糕渣、鴨賞這類宜蘭小吃,備料簡單是一大原因。

而礁溪一般民宿又通常以「純住宿」為主,聘僱少量人力負責辦理入住和退房、清潔打掃,員工只需要在每天中午到下午的旅客高峰時間上班就好,用最少成本創造更高投報率。但大漁日和因為提供一泊二食,至少九點才能下班,第二天又得一早上班,下午還得去採買,經營起來相對辛苦。

「但對我來說,每天去市場發現新食材,和在地人討教私房料理,然後把這些在地美味分享給客人,是做民宿的樂趣。」游文志說。

大漁日和民宿

大漁日和民宿外觀

跨越語言的強大溝通

游文志是礁溪在地囝仔,他觀察,宜蘭位於大平洋的黑潮交界,又是沖積扇平原的出海口,集合了北部與花東的各種魚類,海洋資源豐富度遠比我們想的多更多,只是很少人去正視,甚至連鄰近海邊的城市都很少重視。

這種可惜,讓游文志夫妻回到礁溪開民宿時,就決定要把「海的味道」當作主打,而且是大眾陌生的「在地滋味」,「我發現,新鮮食物是跨越任何語言最強大的溝通。」

這些旅客在酒足飯飽,與游文志夫妻聊天後,瞭解自己吃的是什麼、宜蘭有什麼特產、為什麼這些食物會美味,進而更深入瞭解這塊土地,「在地食物與住民宿是不可分的主題,當串在一起,這裡才不只是過夜的地方,而成為一個有意義、值得一來再來的期待,這就是『民宿料理』最重要的價值。」

「客人下午抵達飯店時,可以先泡泡湯舒緩一下舟車勞頓的疲憊感,趁著天還亮去園區走走逛逛,若是春天時節便能見到綠油油的農田景色;而若是七、八月等著收割,附近都是金黃色,走在路上都能聞到稻米香。」綠舞飯店行政主廚許創龍如此建議。

暢快玩樂一天後,飢腸轆轆等待晚餐;隔天特地早起,吃上一頓豐富早餐,為旅行揭開序幕。種種期待、飽足與撫慰,吃,彷彿是旅行中最療癒的時刻。

論旅館飲食,最為人樂道的是日本傳統溫泉旅館文化中的料理內涵,將新鮮採摘的山產、剛捕獲的海產等季節食材細膩烹調,滿足脾胃更沉靜心靈。宜蘭縣五結鄉的綠舞觀光飯店,坐落在鄉野間,頗具隱世獨立的日式溫泉旅館之姿;談起料理,許創龍同樣以集結山林風海的季節滋味為理念,將宜蘭的四季美味端上桌,用這片好山好水款待客人。

一腳踏入日式旅館 天地靜好

飯店接駁車一路悠悠哉哉地駛在五結鄉間,即使是來採訪,身心節奏也不由得放慢了起來。正當著沉浸在阡陌田景中,車子拐彎轉進綠舞飯店,日式庭園景觀映入眼簾,瞬間覺得自己成了遁入世外桃源的旅人。這樣的心情,完全被綠舞公關經理侯志綱探中了:「就是想給客人這種感受,靜謐、悠閒,不用出國就已經置身在日式旅館裡。」

綠舞飯店位於蘭陽平原、宜蘭河與冬山河交界,一開窗就有蟲鳴鳥叫、房裡檜木澡盆的馨香、到豐盛美好的吃食,層層包圍著旅客的五感。

「真正能延長旅客停留時間的關鍵,在於一泊二食的魅力。」侯志綱指出,一泊二食具有貫穿整趟旅程的作用,業者利用比一泊一食更划算的方案吸引消費者,而旅客也能透過餐飲更了解、融入旅宿環境。

綠舞飯店以「在地山珍海味」聞名,歐陸料理嘗得到南方澳的新鮮漁貨與宜蘭當地小農蔬果;日式料理則在精巧細膩的會席料理中,添入蘭陽平原的豪邁精神,份量感提升但精緻度不減。

綠舞行政主廚許創龍

綠舞行政主廚許創龍

吃得到四季轉換 不時不食

「五結鄉一年四季都盛產南瓜,入湯或入菜不需太多調味,因為它本身就很香甜。五結鄉也產米,我們的飯也都是直接從產地到餐桌……」許創龍細數著宜蘭農產,強調「不時不食,因時而食」,這不僅僅是環保意識,更是為了帶給旅客最美好的時令體驗。

泡完溫泉,帶著暖和的身子來到餐廳,一邊欣賞窗外的庭園湖畔夜景,此時上桌的皆是當季最新鮮的食材,好比「松葉蟹芋香揚」用的是宜蘭芋頭,鬆綿化口、香氣十足;「爐烤海鱺魚」則是來自烏石港的野生海鱺,比養殖海鱺來得鮮甜紮實。從料理的色澤、食材搭配到盛菜器皿等,道道精緻如畫,讓吃飯成了種優雅恬靜的儀式。

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季節菜單,許創龍的料理很有在地文化感,像是乳酪蛋糕摻入宜蘭鹹蛋黃,巧妙融合起士的酸鹹,成為飯店招牌。而今年過年他更推出一道「帝王蟹西魯肉」,傳統蘭陽古菜轉身華麗上桌,但不變的是,裡頭的山東白菜、魚皮、香菇與黑豬肉全是在地出產。

許創龍說,綠舞的料理在設定之初即以當季、在地為軸心,隨著四季轉換讓在地食材妥善運用,客人在不同季節來訪時都能嘗到菜色變化。

實際菜色依季節調整

實際菜色依季節調整

一泊二食菜色 不會重複

許創龍說,由於綠舞的親子客群占了近五成,小客人如何能同樣吃得開心也是重要課題,「好在我有個三歲兒子,完全知道小孩愛吃什麼!」許創龍只要看大人一邊望著孩子、一邊點餐猶豫不決,他便會主動詢問是不是小孩挑食,「要不要我做個玉米培根披薩給小朋友吃?」

通常家長們會驚嘆:「你怎麼知道我兒子最喜歡吃這個?」他又笑:「因為我兒子也是啊!」有時為了營養,他也會將蔬菜製成香甜滑順的義大利麵醬汁,讓小孩願意吃飯、大人有空吃飯,一次療癒所有人。

「設計菜單還有個重點,一泊二食的菜色通常不會重複,早餐一定要活力滿滿。」許創龍指出,晚膳與早餐各有重點,晚餐能凸顯飯店的餐飲概念,而早餐則是旅客很重視的一餐,無論是晨起泡完早湯或是準備出發遊玩,心情總是特別期待與滿足。

他觀察,客人特別喜歡現煎歐姆蛋,不僅可自行挑選配料,煎蛋的溫暖、濃郁感更是開啟一天的能量來源,另外再配上一些涼拌絲瓜、茄子等當地有機食材,更覺神清氣爽。

綠舞飯店店景

綠舞飯店店景

翻遍宜蘭最佳食材 一菜一故事

談綠舞的料理如何呈現宜蘭四季,許創龍有滿腦子想法、滿肚子故事,從料理講到食材,從食材談到業者、再從業者擴及宜蘭產業發展,這些是他前後花了三年親身拜訪當地業者所得出的認同感。出身宜蘭卻在台北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許創龍,如今重回在地人,逛逛市場、信手捻來都是料理點子;菜一端出去、說的盡是宜蘭故事。

許創龍坦言,會決定離開台北,其實是對台北的餐飲概念變化有了不同想法。他指出,自從台北開始盛行自助餐、吃到飽,身處其中總有些違和感,認為那已經違反了人要吃得健康、營養的理念,「這不是我想持續的目標,我希望讓客人吃得好、也吃得剛剛好。」

抱持這般款待客人的心意,許創龍翻遍宜蘭農漁業者找尋最佳食材,他吃過油脂透明如水還帶有榛果香氣的豬肉、見識過身型嬌小但抱卵飽滿的香魚,還有非常厲害的番茄、水耕蔬菜等,「宜蘭真的臥虎藏龍,已經有感情在了。」

看著宜蘭業者的用心與逐漸成形的精緻農業,許創龍說,這也影響了他身為一個廚師的做菜理念,期許能將產地與餐桌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