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國內外發生多起假酒中毒事件,引起民眾關注。真酒的主要成分為食用乙醇,而假酒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利用「食用乙醇」加上香精等原料調配而出的劣質酒。
2018年2月國內警方和財政局就破獲一起假酒製造案,即為利用調配的劣質酒充當高檔的釀造酒販賣。另外一種是摻有「甲醇」的假酒,過量誤食可能會有失明及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的風險。
2018年9月馬來西亞發生了一起集體假酒中毒案件,受害者在吉隆坡一帶喝到假威士忌和假啤酒,出現甲醇中毒症狀,總共有98人中毒,其中45人死亡,此為馬來西亞近年來最嚴重的假酒中毒案件。
今年1月媒體報導,越南一名男子因誤喝假酒昏迷送醫,醫師發現病人體內的甲醇超標後,以15罐啤酒治療病患,該名男子於三星期後康復出院。
甲醇又稱為「木精」,是一種工業用酒精,為一種無色透明有酒精味的有機溶劑,廣泛使用於工業及民生用品,例如:抗凍劑、油漆、橡膠產品、清潔劑、殺蟲劑、油漆除去劑、指甲油、農藥等。若被誤食,會導致代謝性酸中毒、失明並可能死亡。
甲醇中毒臨床症狀
甲醇進入人體後,肝臟中的酒精去氫酵素會將甲醇代謝為甲醛,再經由甲醛去氫酵素代謝為甲酸。甲醇於成人體內的半衰期約為8小時,甲酸之半衰期約為20小時。甲醇在進入人體後,會有18至24小時的潛伏期,中毒症狀才會出現。甲醇中毒的症狀主要為中樞神經之抑制、嚴重的代謝性酸中毒和視神經損傷。
早期中毒症狀,是因為甲醇本身所造成,包括噁心、嘔吐、腹痛、頭痛、暈眩、全身虛弱、步態不穩等。至於 較晚期的症狀,則是因為甲酸的大量形成及乳酸的產生,因此產生的時間多在6至12小時後,甚至可能延遲至18至24小時後才有明顯的症狀。
臨床的症狀包括呼吸衰竭、代謝性酸中毒、胰臟炎、昏迷、抽搐、心衰竭、休克、橫紋肌溶解症、急性腎衰竭、視網膜傷害及視神經壞死等,嚴重者甚至會死亡。一般而言,成人服用100%甲醇達每公斤體重0.25毫升,會有嚴重中毒;每公斤體重0.5毫升以上可能致死。
甲醇中毒的治療
喝酒後若有任何與以前喝酒後不一樣的感覺,或有任何疑似甲醇中毒的症狀,如視力模糊,建議盡速就醫。臨床上對於甲醇中毒的診斷,有賴於醫師的高度懷疑才能確立。
早期甲醇中毒因缺乏特殊症狀,診斷較為困難,主要是依賴病人的喝酒病史並配合血中甲醇濃度的偵測。較晚期的甲醇中毒,除了眼底特殊的變化與視力惡化,明顯的陰離子間隙增加的嚴重代謝性酸中毒,再加上可能喝到甲醇假酒的病史,就可得到正確的診斷。
臨床上對甲醇中毒的治療以乙醇、血液透析及其他支持性治療為主。由於乙醇可和甲醇競爭酒精去氫酵素,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來排除未經代謝的甲醇,所以醫師會利用真酒(乙醇)來治療甲醇假酒中毒的病人。另外,fomepizole藥物可以抑制酒精去氫酵素的活性,因此可當作甲醇中毒的解毒劑。
國內酒類衛生標準
由於酒類釀造過程中會有微量甲醇產生,因此政府訂立了「酒類飲品之甲醇限量標準」。根據國內酒類衛生標準,不同的酒類其每公升(純乙醇計)之甲醇濃度各有其規定:
一、白蘭地、葡萄蒸餾酒、甘藷蒸餾酒每公升含量2000毫克以下。
二、水果渣蒸餾酒、葡萄以外之其他水果釀造酒及蒸餾酒每公升含量4000毫克以下。
三、葡萄酒、Tequila 龍舌蘭酒每公升含量3000毫克以下。
四、啤酒類、穀類釀造酒類、其他釀造酒類、威士忌、白酒、米酒、其他蒸餾酒、料理酒類、食用酒精類每公升含量1000毫克以下。
五、再製酒類中甲醇之含量,應符合所使用酒精、釀造酒或蒸餾酒等基酒之甲醇含量規定。
六、其他食用酒類每公升含量1000毫克以下。
結論
喝酒可以解甲醇假酒中毒,嚴重者也可以用血液透析治療,但根據長庚醫院的統計資料顯示,仍然有高達四分之一左右的中毒病人會因為甲醇中毒而死亡。所以,建議民眾喝酒時,須提高警覺,不要隨便飲用來路不明的酒、飲酒不要過量、喝酒後若有任何與以前不同的感覺及異狀、出現視力模糊等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治療,方可將甲醇的傷害減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