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在法式甜點店裡,來一場「檸檬塔刺繡耳環課」?!

去年六月,「CHANTEZ Pâtisserie穿石甜點空間」邀請創作者、自有品牌主理人在法式甜點店裡舉辦一系列藝文課,除了現場教授刺繡的基礎針法,並為每位參加者準備一份四周年的紀念甜點與茶飲。讓喜愛甜點的人,一邊品嘗法式甜點、一邊體驗手作的愉悅。

 

愛上餐飲流動的節奏與空間

李盈萱,穿石負責人、行政主廚及品牌主理,大學時曾在台北中山區排隊名店米朗琪咖啡館外場打工。政大中文系畢業後,在舒芙蕾專賣店內場工作一年、學習法文,2013年前往法國巴黎藍帶廚藝學院取得甜點全文憑。

「我喜歡咖啡與烘焙的同時,也愛上餐飲流動的節奏與空間。」對李盈萱來說,在米朗琪打工四年的經驗,是她創立穿石,不只將品牌焦點放在甜點本身的關鍵。她解釋,店內設置40個座位,是穿石與一般外帶為主的法式甜點店的最大不同。因為這樣的空間,穿石多年來發展出更多商業合作的可能性,如與美妝品牌「香緹卡」跨界合作,以亞馬遜雨林豐富的生態系與蜂鳥為靈感,推出色彩繽紛的「飛行寶石下午茶」。

 

巴黎15區的紀念

法式經典泡芙除了著名的「聖多諾黑」外,另一款泡芙是以環法自行車賽為發想的「Paris-Brest巴黎‧布列斯特」,環形泡芙就像車輪。李盈萱永遠記得剛到巴黎的第二堂泡芙課,因為忘記帶布列斯特的擠花工具,被主廚罵得一無是處。

為了時時提醒自己「廚房工作沒有失誤的藉口與理由」,李盈萱將布列斯特的內餡變化為芒果、巧克力、焦糖、榛果四種風味,作為穿石四周年紀念甜點,甜點名稱以當年廚藝學院及居住地─巴黎「十五區」命名。

「櫻桃開心果旅人磅蛋糕」,Gâteaux de voyage,旅人蛋糕因其保存便利、適合旅行攜帶而得名,亦是經典的法式常溫點心。穿石每年皆會研發依季節限定口味的磅蛋糕,讓喜愛甜點的客人輕鬆與家人朋友分享。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

你吃日式燒肉,如果鎖定日本和牛,或許可以試著這麼點:先點一道牛舌。這是日本吃燒肉「從頭開始吃」的不成文習慣。另一個原因是,牛舌各部分的口感其實有差,靠近舌尖的部位,活動量較大,油脂少、較韌;而舌根的油脂多而軟嫩,適合燒肉。一般而言,若一間燒肉店的牛舌處理得好,就代表這間店有一定的水準。

再來,你可以選擇腹肉的部分,點牛小排、牛五花,享受油脂豐富的口感。這個部分也是日本和牛燒肉的經典。接著可以試試翼板、肋眼、里脊的部位。然後可以點橫膈膜,主要吃「肉味」。最後是各人喜好選幾樣牛內臟。

這是在《臺北臺中米其林指南2020》中,餐廳獲得一星,同時也獲得米其林年輕主廚大獎的俺達の肉屋主廚鍾佳憲多年來的「實戰心得」。依照這個順序,可以在燒肉店享受到日本和牛各精華部位。

《臺北臺中米其林指南2020》中,餐俺達の肉屋獲得一星,主廚鍾佳憲同時也獲得米其林年輕主廚大獎。

俺達の肉屋店內實景

日本和牛的取肉率

在台中,同時奪得米其林一星,又拿下年輕主廚大獎,讓「日式燒肉」這個餐飲型態獲得眾人關注。相較於法餐、中菜,乃至於日本料理,須主廚經年累月對於烹調技法、刀工、醬汁等繁複的流程掌握,日式燒肉在一般大眾的印象裡,就是在歡樂的氣氛下,就著豔紅閃耀的火焰、滋滋作響的肉汁,家人好友歡聚,邊自己燒烤、邊把酒言歡,氣氛勝過於食物本身的場合。

日式燒肉有什麼學問可言?

鍾佳憲從一頭牛的「取肉率」開始聊日本和牛燒肉的專業。

一頭活生生的日本和牛大約重一公噸;去皮,包含內臟、血液的屠體大約900公斤;去掉內臟、血液約剩600公斤,再去骨、去油,經過修清之後,剩下約300公斤肉。

鍾佳憲說,如果是平價燒肉,不精修掉油,取肉率可能達九成。客人吃到肉的品質沒這麼好,但價格可以很便宜。但以日本和牛專門燒肉店為號召的俺達の肉屋,過去的取肉率設定在65%,希望呈現給客人最好的肉質。在拿到米其林一星之後,鍾佳憲為求品質,作法更謹慎,修肉修得更細,取肉率只剩60%。

以日本和牛專門燒肉店為號召的俺達の肉屋,過去的取肉率設定在65%,在拿到米其林一星之後,鍾佳憲為求品質,作法更謹慎,取肉率只剩60%。

俺達の肉屋為求品質,和牛取肉率只剩60%。

正負2°C的冷藏講究

由於日本和牛油脂偏多,油脂的凝固點約負2°C,因此俺達の肉屋特別購置溫控在正負2°C之間的冷藏室,以保持日本和牛肉質的最佳狀態,而且強調大塊肉冷藏而非追求上餐效率,先切好再冷藏。因此,內場員工每天上班時要先分切、修肉去筋膜,等到開始營業、客人點餐後,再現點現切成片。

鍾佳憲解釋,不先切片是因為若片好肉再繼續冷藏,冷藏室裡難免還是有風,會讓肉質變乾,客人現點現切,才能保持多汁的口感。另一個挑戰是日本和牛的融點約25°C,牛肉拿出冷藏室油脂很容易化。因此廚房員工下刀必須快而精準,「廚師多猶豫幾秒,手在肉上多摸幾下,可能就會影響溫度而讓肉軟掉。」

因此鍾佳憲形容,在廚房切肉的工作量與壓力,不輸日本料理板前的師傅。他評日本和牛燒肉刀工的標準是「好不好咬,能不能表現每個部位的特色。」以日本和牛瘦肉的部分為例,因為瘦肉的油少汁多,應該要切得比火鍋肉片稍厚一點,卻又要比一般的燒肉片薄一點。而富油脂的部分則不能切得太薄,切太薄,烤時易破。「在下刀的時候,就要知道這塊肉烤過之後入口的口感。」這是鍾佳憲對員工的專業要求。

俺達の肉屋主廚鍾佳憲

俺達の肉屋主廚鍾佳憲

塊燒技法的口感呈現

俺達の肉屋是由外場員工在桌邊為客人燒烤。其使用的烤爐爐火從兩邊射出,所以會先將肉放在烤爐中間低溫處,使油脂略為融化,也讓肉邊烤得略焦脆,再放到爐邊火大處烤熟。

鍾佳憲近日也推出介於牛排與燒肉之間的「塊燒」技法:將日本和牛切成大塊而非薄片,先中火燒烤、適時多次翻面,烤完再以鋁箔包裹靜置。這種燒烤技法看似就是「烤牛排」,但鍾佳憲說,塊燒在下刀切塊時,必須順肉筋的直紋切,讓肉筋長纖維不斷,以包裹住肉汁;相較之下,切牛排講究將肉筋切短以呈現易嚼的口感。

烤好後的塊燒,須再依不同的油脂、肉質、熟度,決定片切還是角切等,以體驗肉質的脆、嫩、多汁等多重口感。塊燒技法可以讓肉味更甜、肉汁的感覺更飽滿。適合塊燒的部位有和牛後大腿內側中心的「芯芯肉」,脂肪少、肉質軟嫩,是日本和牛瘦肉中油花細緻的部位。牛臀內側中心的「內臀芯」經塊燒後切薄片,口感也軟嫩。

鍾佳憲不會教員工一套「切肉SOP」或寫一本技術手冊,而是立下大方向的規範,讓員工依據所面對的那塊日本和牛肉,發揮專業的想法:厚薄、角切、滾刀、斜切……以讓客人能吃到最佳口感為原則。

鍾佳憲近日推出介於牛排與燒肉之間的「塊燒」技法:將日本和牛切成大塊而非薄片,先中火燒烤、適時多次翻面,烤完再以鋁箔包裹靜置。

鍾佳憲推出介於牛排與燒肉之間的「塊燒」技法

讓客人吃不膩的方法

但鍾佳憲最怕客人說:「把油花最漂亮的部位全部端上來。」因為客人往往吃了兩、三道油脂豐厚的日本和牛燒肉後,油膩感就已經到頂,沒辦法繼續吃下去,開始退菜。

所以鍾佳憲教客人吃日本和牛,有一套他自己設計的「心法」:起手式第一拳一定要命中要害,「給客人油脂豐富的部位,以符合日本和牛在眾人心目中的油潤口感的印象。」第二道再給偏瘦的部位。鍾佳憲認為,日本和牛腿的肉多,油花也不錯,既可滿足客人吃肉的爽度,又有不過膩的油花感。這種「瘦肉」是他想跟客人溝通的日本和牛品嘗觀念,因此放在第二道。

接著,他就會端上厚切的稀有部位,再給台灣客人喜歡的肋眼、菲力、紐約客等高級部位,「如果一開始就把厲害的高檔部位端上,後續客人會沒有驚喜的感覺。」這是他設計的品嘗節奏。

最後,為了展現日式燒肉的醬汁文化,會選用帶纖維感的肉質,吸附醬汁,以醬燒的方式提供。

俺達の肉屋的極上生牛肉。

極上生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