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藜為藜科作物,有著「穀類中紅寶石」之稱,在分類上一直未有充分的系統研究,甚至一度被誤認是外來品種,經農委會林務局及專家學者重新鑑定,直到2008年才被正名為「台灣藜」,又稱為紅藜。它對環境適應力強,花穗美麗多彩,尺寸比起小米更小,集營養成分於一身,蛋白質含量與牛肉相近,原住民以傳統生機栽培法種植,世世代代呵護著這神聖的作物。

是原生種也是特有種

它是台灣原生種也是特有種,但也被若干學者歸為廣義的廣泛栽培作物,紅藜(C.giganteum)的一型,為台灣原住民族使用百年以上的傳統糧食作物。全球藜屬植物的分類仍然十分分歧,主要原因包括多倍體化、地理隔離、人為育種等因素,導致全球各地的藜屬栽培都能納入廣義的藜(C.album)。為了彰顯台灣地區特殊的歷史及分布背景,因此採用「台灣藜」此一學名。

台灣藜為一年生草本雙子葉植物,幼苗與小葉灰藋非常相似;其植物莖直立而無分枝或分枝較少,莖五菱具縱走細長條紋,與穗同色,莖外皮堅硬,內有髓心似蓪草,植株高度可達兩公尺以上,其生長期僅約四個月。

葉互生具多型性,由寬葉至窄葉,植株基部葉片呈三角菱形葉。葉緣鋸齒,葉柄與葉身約等長帶紫色,葉片於幼苗期為紫紅色,隨葉齡生長而轉為綠色,且葉片萌發初期在葉表有一些具短柄、無色或有色的水狀囊孢存在,使葉表的外觀呈現銀色及碎粉狀,營養生長期後期長出的單葉面積較大,可達70平方公分,壽命約55天。種子則呈扁形,具光澤,為黑色。

紅藜花為兩性花,雄蕊五枚、雌蕊一枚,花序屬穗狀圓錐,頂生或腋生,彎曲下垂,長度約20-60公分不等。花序在花期初始時為淡綠色,花穗成熟後由綠色轉變成鮮豔的顏色,不同植株的穗,顏色可能有桃紅,粉紅、大紅、橙紅、金黃、深紫等不同變化,同一穗也可能混雜二、三種顏色。抽穗時植株長度會急遽增加,在15天內能增長80公分以上,抽穗完成後籽開始生長,植株即停止長高。

農委會林務局與屏東科技大學日前發表「紅藜」研究成果,希望國人能重新認識這種具有珍貴價值、學界卻少有研究的台灣民族植物。林務局表示,紅藜為台灣原住民使用近百年的傳統糧食作物。目前在台灣南部的排灣族與魯凱族仍有栽植紅藜,但栽種人數及面積都很少,而台灣東部的花蓮與台東,這幾年也有陸續種植。

神奇穀物 台灣藜渾身是寶

美國航太總署研發指出,藜科植物是二十一世紀的重要作物,高雄大學、屏東科技大學與中山大學進一步研究發現,台灣藜從種子、葉子到莖渾身都是寶,因此這千年來被原住民譽為「穀物中的紅寶石」。目前紅藜的栽植、種實處理貯藏及植株矮化等技術系統已建構完成。經分析,紅藜具有高價值的營養成分及機能性成分,大大提升紅藜的經濟效益。

台灣藜是「營養全能王」,其中含有重要的硒與礖元素,並且有高量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要胺基酸,煮成稀飯或少量添加在白米中煮成乾飯食用,可以彌補離胺酸的不足。台灣藜蛋白含量高達14%,與小麥相當,為稻米的兩倍;膳食纖維甚至為燕麥的三倍、地瓜的六倍,在斯里蘭卡,人們也常以紅藜做為補充澱粉的來源。

因含有高量的三種抗氧化POD、CAT與SOD酵素活性,可用來預防老化、心血脂,也常作為釀造小米酒的原料,喝起來別有一番風味;種子磨粉後可當作副食品營養添加物,混合麵粉或糯米粉,製成各式麵包及糕點;嫩葉可作為蔬菜食用。除了食用用途,成熟果穗與莖部以及落葉前的成熟葉片,紅、橙、黃、紫色彩繽紛,各不相同,排灣族婦女喜歡運用以製作祭典頭飾與服裝,或是當插花素材。

紅藜入酒水讓人醉,入菜餚則散發淡淡麥香,多彩的身型與星沙般的籽實,還有那極高的營養價值令人難以忽視。不論是何種型態,不管有沒有被看見,紅藜都竭盡全力地生長綻放。

台灣藜 小檔案

別名:紅藜,赤藜,紅心藜、灰藋、紫藜

學名:Chenopodium formosanum Koidz.

阿美語:Usal

排灣語:Djulis

英文名:Formosa Lambsquarters

科別:藜科(Chenopodiaceae)

分布:屏東、台東、花蓮

一、紅藜山藥蕗蕎排骨湯

  紅藜山藥蕗蕎排骨湯

  • 食材(2人份)

紅藜10克(脫殼的紅藜)、排骨300克、山藥750克、蕗蕎5顆、鹽、水

  • 作法:
    1. 將排骨洗淨後川燙撈起,沖洗備用。
    2. 紅藜洗淨備用。
    3. 蕗蕎整株洗淨備用。
    4. 山藥洗淨切皮並切塊備用。
    5. 將排骨與山藥、紅藜入鍋熬煮約1小時。
    6. 起鍋前兩分鐘加入蕗蕎、鹽即完成。

二、紅藜吐司

紅藜吐司

  • 食材

高筋麵粉931克、細砂糖93克、鹽14克、奶粉37克、快速酵母13克、全蛋93克、水484克、奶油93克、紅藜15克(脫殼的紅藜)

  • 作法:
    1. 將紅藜用熱開水泡10分鐘撈起備用。
    2. 麵團攪拌的同時,將紅藜加入。
    3. 按土司麵包的做法,整形、發酵,最後進爐烤焙約35分鐘即可。

料理示範者花蓮紅瓦屋餐廳負責人林鳳廷

料理示範者花蓮紅瓦屋餐廳負責人林鳳廷

餐飲消息

台灣品牌 義式交流

雲朗觀光集團旗下「品」字號酒店近來舉辦橄欖油品油課程、盲飲品酒會、頻頻邀義大利廚師來台交流,究其源頭,原來雲朗觀光集團深耕義大利多時,自2013年起已購入五家飯店,每家定位不同且各具特色。

其中君品酒店扮演「台」、「義」橋梁,藉由台、義廚師的交流,將道地義大利風味帶進台灣,位於中義的嵐莊(Relais Villa Monte Solare)擁有80公頃橄欖園,約3500顆橄欖樹。因此君品酒店舉辦橄欖油品油課程,並在聖誕節期間邀請嵐莊主廚來台,將嵐莊橄欖油與翁布里亞區料理帶到台灣,端出義式聖誕節大餐。

2016年初始,君品緊接著邀請北義皮耶蒙區的聖莊(Relais Sant’Uffizio)副主廚安東尼洛•迪瑪塔斯(Antonello De Murtas)來台客座。36歲的安東尼洛10歲就跟著媽媽進廚房,14歲正式進入廚藝學院,畢業後分別在瑞士、倫敦、西班牙工作,最後回到皮耶蒙,遊歷多處的經驗讓安東尼洛擅長以當地食材結合義大利元素,呈現別具義大利風情的各國菜餚。

台灣食材說義大利話

安東尼洛以義式手法料理台灣在地食材,產自南投的茭白筍、荸薺、美白菇、佛手瓜等蔬菜與來自澎湖的酥炸海鮮,還有火腿與冷肉組成豐富的「寶島巡禮」,以開胃冷盤展現台灣的山與海。年節常見的長年菜湯,在這位義大利人詮釋下,加入薑、蒜、雞高湯及洋蔥熬成濃湯,搭配金華火腿與生煎干貝,用的盡是年節時熟悉的食材,端出來的是綠油油的西式濃湯,嚐起來又有雞湯與長年菜的香甜。來自薩丁尼亞的安東尼洛也帶來家鄉知名的烤乳豬,底下藏了君品西餐行政主廚王輔立的八寶飯,配上填入洋芋、培根的麵包,完全展現義式料理的熱情與絕對讓客人吃飽的好客。

安東尼洛 Antonello De Murtas 寶島巡禮

寶島巡禮

義大利著名的卡諾里酥捲(Cannoli)到了台灣,安東尼洛以細緻的豆皮酥炸,填入紫番薯與香蕉做的奶油內餡,保留卡諾里的酥脆與奶香,多了香蕉的甜味與紫番薯的香氣。在安東尼洛手中,台灣食材彷彿能說義大利話。

安東尼洛說,義大利菜就是運用大量香料,加入橄欖油、胡椒等調味,以油炸、爐烤、水煮等方式烹調,較少使用奶油,大部分以天然香料調味,重視食材的原貌。因此到了台灣,安東尼洛到南投找食材,在台北逛市場,去夜市吃小吃,從不同角度品嚐台灣,激發對台灣食材的不同想像,其中多汁的蓮霧與甜度極高的釋迦對安東尼洛而言都是做成甜點的好材料。

提起甜點,安東尼洛分享了一道薩丁尼亞當地才有的Seadas,以麵粉、豬油、水、鹽和成麵糰,包入僅熟成4天的手工起司下鍋油炸,淋上蜂蜜趁熱吃,Seadas通常在假日家人團聚時一起享用。可惜的是,熟成4天的手工起司難以取得,目前無法販售。

安東尼洛分享了薩丁尼亞當地才有的Seadas Antonello De Murtas

安東尼洛分享了薩丁尼亞當地才有的Seadas

歡樂長留餐桌

雲朗觀光以國際餐飲服務轉運樞紐自我期許,將台灣細膩的服務帶到義大利的同時,也將義大利元素帶來台灣,打造一個輕鬆愉快的用餐氛圍,與義大利人重視家庭歡聚的氣氛不謀而合。

君品酒店保留了安東尼洛帶來的「創義美食饗宴」,可於三天前預訂,每桌十人份NT$18,800+10%,用餐期間還可享用來自聖莊的葡萄酒,適合歡聚宴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