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暑假Impromptu在晶華酒店B1的麗晶精品開幕,主廚李皞英文名字Paul Lee的字首LOGO燈箱,高掛在麗晶精品入口處的大理石牆上。

餐廳四周環繞著國際一線精品與珠寶店,李皞是主廚兼經營者,他不想將餐廳定位在Fine Dining(精緻餐飲),「因為吃飯本來就是很輕鬆的事,我希望給客人的是有趣的體驗。」

因此,到Impromptu可嘗試主廚12道即興料理,從平價的酒單就可知李皞不想做Fine Dining的決心;此外,除了有Wine Pairing(葡萄酒搭餐),更有少見的Cocktail Pairing(調酒搭餐)。

李皞認為,如果一間餐廳沒有cocktail,很容易被歸類為Fine Dining,跟紅白酒比起來,cocktail可以舒緩整個環境的壓力,「氣氛上有很大的差別。」

原來,調酒不是在酒吧才能出現,現在也可以登上正式餐桌。Cocktail Pairing在這裡成為一個有趣的體驗。

為客人套餐準備六杯葡萄酒或調酒的搭配,餐廳經典菜色都會固定出一杯酒,最後一杯搭配甜點劃下完美句點。平均兩道菜一杯酒,讓客人可以慢慢用餐,這是屬於Impromptu的酒搭餐節奏。

從小移民到美國的李皞說,在美國吃飯習慣喝飲料,「就連吃漢堡也一定會搭配可樂。」因此為較少餐搭酒習慣的台灣客人,設計了用餐喝酒的新體驗。

主廚李皞 Paul Lee

主廚李皞 Paul Lee

龍膽草與雪裡紅 

Impromptu有道鵪鶉料理,將阿根廷青醬chimichurri Sauce換成雪裡紅, 醃漬後的雪裡紅有種特殊苦味,在搭配上需要更仔細。調酒師林俊興設計一款清香烏龍茶Vodka與水果醋,再加上龍膽草利口酒,巧妙利用龍膽草的人蔘苦味與雪裡紅相呼應。

林俊興表示,以烈酒為基酒搭餐時,會先考量醬汁風味,重新解構分析,而不是單看主食材。就像墨魚麵的番茄肉醬選擇搭配血腥瑪麗,調酒使用的番茄汁為主要風味來源,也更符合這道菜的醬汁調性。

相異的食材原料能撞出不一樣的火花,林俊興提到「檸檬香茅與乳製品混和的香氣很棒」。他使用清酒為基底,再加上檸檬香茅龍舌蘭酒、檸檬、糖水與優格調製,搭配綠咖哩椰奶醬汁的微炙生蠔,更能凸顯生蠔的鮮甜,讓食物整體風味更加提升。

為了讓客人有新體驗,Impromptu製作了一款特殊的羊奶冰沙,因為味道較強烈,林俊興使用艾雷島上的Ardbeg威士忌為基酒,羊奶和同樣味道重的煙燻威士忌卻出乎意料地適合,甜點旁綴飾的風乾葡萄和威士忌一起飲用,更有波特酒的酸度感;再使用香草栗子牛奶與紅豆利口酒去調和,讓這杯調酒單喝時有豆沙泥,呈現甜點的感覺。

林俊興說,整套無菜單的套餐搭配六杯調酒,在調製的風味上不一定會愈來愈重。他反而會控制酒精感,例如開胃前菜先搭配清爽風味,酒精感較低的調酒。

鵪鶉搭配龍膽草調酒

鵪鶉搭配龍膽草調酒

讓酒與食物互相提升

除了提供特別的調酒搭餐,李皞對於葡萄酒就像他一本初衷不想把餐廳定位在很高的價格,「wine pairing好玩的地方不是喝多貴的酒,而是讓酒與食物互相提升。」萬一價格不親民,就失去了帶給客人美好體驗的機會。

歐洲菜常用鵪鶉,味道較重。侍酒師李冲恕選擇年份混釀的Grenache南法自然酒,帶有明顯皮革與水果風味,酸度鮮明,味道層次感豐富,酒體中等的酒款,達到解膩效果。

李冲恕到法國研修侍酒師的課程前,擁有高餐西廚系背景,比一般侍酒師更在乎葡萄酒與菜餚搭配的和諧度。他發現,台灣客人喜歡自己帶葡萄酒,有時候帶了波爾多的名酒,酒體厚重,「但若從頭到尾只搭配一支酒,稍嫌可惜。」

利用醬汁特性搭配葡萄酒是一項要訣,例如紹興酒醬汁的龍蝦可以搭配不甜的雪莉酒,因為雪莉酒屬於氧化味道不強烈,酒體較清爽的黃酒類,和用米麴釀製的紹興醬汁搭配,能維持一致口感。另一道胭脂蝦佐蝦油沙巴雍醬汁,利用相輔相成的概念,搭配橡木桶陳年過,帶有奶油香味的夏多內白酒。

除了要考慮菜色醬汁搭配酒款,李冲恕也重視用餐進度,譬如,客人吃完鵪鶉後,再喝帶有明顯酸度的酒,口腔味道並不是堆疊上去,而是能稍作休息,為下一道料理作準備。

法國羅亞爾河的Muscadet,是款帶有豐富礦物味的白酒,因為長時間發酵含有乳酸味,適合搭配炸香魚佐花椒美乃滋,可以緩和醬汁裡花椒麻感,更可去除炸物的油膩感,透過這種高酸度酒款,讓客人迎接下一道菜色。

另一道鱒魚搭配的醬汁加了醬油,和白酒搭配容易產生腥味,所以選擇酒體清爽的吟釀,就像液態的Sorbet能刷去舌頭上鮮味的厚重感,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客人也可以順利接續主菜。

龍蝦的紹興酒醬汁可以搭配不甜的雪莉酒

龍蝦的紹興酒醬汁可以搭配不甜的雪莉酒

出菜順序決定酒的味道

最後的招牌甜點「鴨肝白巧克力麵包布丁」則搭配甜的利口酒,李冲恕再次強調用餐順序的重要性,他說,主廚每一道新菜研發後會決定出餐順序,當知道順序後才會決定搭配的酒款,「侍酒師的工作就是如何再次提升整體風味。」

李皞試著重新詮釋台灣人認知的餐搭酒,直接推薦適合搭配酒款,讓喝葡萄酒變得平易近人,也將調酒融入餐酒搭配中,「只有讓客人真正嘗試過,才能體驗其美好與價值。」

就像異國風味的阿根廷青醬chimichurri Sauce換成台灣人熟悉的雪裡紅,從中連結了在地餐飲文化,和客人共同產生共鳴。

餐飲消息

去年底的一個清晨,我在台北萬華第一果菜批發市場,跟著擅長南義料理的日本主廚柳令子逛。她一會兒掂掂蕪菁,一會兒盯著洛神花乾猛瞧,一會兒聞聞掛在攤子前的臘腸。

柳令子的廚藝生涯超過25年,擅長義大利菜,曾為了學義大利菜,足跡踏遍義大利南北,甚至到了西西里島;她待過義大利的米其林星級餐廳,也在家庭式餐廳工作,目前在東京澀谷經營義大利餐廳。

為了要到台灣義大利餐廳Banco客座,這是她第二次逛台灣市場,上一次是去年4月,逛了台北市濱江市場。

「到別人的餐廳客座,設計菜單前,要先了解餐廳硬體設備、空間動線、內外場人員,當然,還有當地食材。」無論在義大利還是日本,柳令子有非常豐富的客座經驗。到其他餐廳客座,對她而言最大的挑戰,是「改變身體記憶」。

柳令子

柳令子

東方 vs. 南義

兩次來台灣,季節不同,在市場裡看到的食材也不同,這讓柳令子每次都很興奮,她形容是「有一種尋寶的感覺。」她的手機相簿就像各種食材資料庫,馬上打開就可以比較夏天到台灣跟冬天到台灣,各看到了哪些食材。

在柳令子眼中,台灣的市場跟義大利市場比較像,在市場中可見到處理動物內臟的攤位;相較之下,由於日本家庭比較少自己在家裡烹煮動物內臟,因此內臟都是直接從屠宰場送到餐廳。

台灣市場的「專門小攤」也讓柳令子驚豔,商品全是豆製品,或攤子上賣的都是酸菜、榨菜等醃漬物,都是她在日本不常見到的。

除了食材,客座主廚也必須了解當地民眾的口味。根據柳令子親身體驗與觀察,在日本,料理的調味哲學是「凸顯食材原味」,而義大利菜,則是「將味道不停地層層疊加」,好讓菜餚的味道更豐富、有層次。

義大利菜與台菜類似的地方式喜歡使用蒜頭,義大利菜會以小火將蒜頭煎至「焦香」,而台菜有大火爆炒的手法。

為了瞭解台灣口味,柳令子不免俗地在台灣逛市場、吃小吃,想透過親身的體驗,了解台灣庶民的味道。她對台灣口味的形容是「鮮味的堆疊」。柳令子進一步解釋,台灣民眾喜歡食物原味,但喜歡「提鮮」,例如蒸魚,喜吃魚本身的鮮味,但台灣的料理手法,會加一點豆豉,讓豆豉的鹹讓魚的鮮味更凸顯。

青豆湯 入境問俗

主廚客座,有須堅持的烹調理念,也有必須入境隨俗的妥協。柳令子原本為餐會設計一道「青豆冷湯」。青豆湯是義大利人的最愛,青豆濃湯更是義大利餐廳必備菜色。主廚以冷湯形式呈現,主要是考量可維持青翠色澤的視覺美感,以及備製的方便與效率。

與台灣Banco團隊討論後出現了疑慮:台灣人一般喜歡喝熱湯,尤其是餐會期間又值冬天,冷湯的形式恐怕不是最佳選擇。但另一個難題是:青豆湯雖然是愈煮愈好吃,但湯的色澤也會愈煮愈暗沉,視覺上沒這麼討喜。

柳令子與台灣Banco餐廳團隊,越洋以網路通訊科技為這件事討論許久。最後想出一個折衷的辦法:將青豆煮熟後急速冷卻,以保存其青翠色澤;如此處理,讓青豆湯熬煮時色澤不會失去太多,但是味道的掌控卻要花更多心思。

為了轉移食客對青豆中蔬菜的青澀味,柳令子在這道「生火腿起士青豆湯」中加了鵝肝,而用生火腿,則是希望讓湯品更為醇厚。

生火腿起士青豆湯

生火腿起士青豆湯

客座 突破思考模式

柳令子經營東京澀谷的餐廳至今14年,「身體記憶」已經成形:煮麵機在哪、爐在哪;左手持鍋、右手放義大利麵,都已成為身體習慣。因此柳令子形容,到別人的餐廳客座,是「改變自己的身體記憶」。她除了會先到廚房熟悉設備、工具的擺放位置以及出菜動線,也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建議其他餐廳調整器具位置,看是否可以增加廚房效率。

同時,柳令子也認為,主廚客座也是刺激「已模式化思考」的腦筋最好的方式。對她而言,主廚到其他餐廳客座,考驗的是「想像力」,從菜單規畫、設計、執行,時間配置、工作內容安排,乃至於菜上桌時的溫度,都需要「模擬想像」。

「絕對不會有一場百分之百完美的餐會。」柳令子以「打仗」來形容規畫一場餐會,「隨時會遇到各種狀況,而主廚,都必須克服。」

主廚的北海道內臟料理

跟著柳令子主廚逛市場,看她經過販售內臟的攤位面不改色,好奇跟她聊如何處理動物內臟。她說,來台北客座之前不久,自己的義大利餐廳才推出「北海道牛羊內臟料理」的特別菜單,包括羊肺、牛蜂巢肚等內臟類食材。她還津津樂道地傳授我如何處理、烹調這些內臟的技巧。

我好奇問她,為何要特別推出「北海道的內臟料理」?她跟我提到了去年的北海道地震。

2018年9月,北海道發生規模6.7,最大震度7級的大地震,是北海道有觀測紀錄以來出現最大的震度。當時,北海道交通中斷,許多北海道的物產、食材無法運出,過期、不新鮮了,只好丟棄,造成北海道經濟相當大的損失。

柳令子的餐廳平時也使用來自北海道的食材,等到北海道連外交通恢復,物產可以順利輸出時,她告訴北海道的食材供應商,她要推出「北海道內臟料理特殊菜單」,除了在災後以實際行動支持北海道復原,同時也讓來到餐廳的客人重新關注北海道的物產與食材,鼓勵大家多使用,振興北海道震災後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