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亞瑟王與士兵英姿煥發地站在中央,兩旁有獅子隨侍在側,搭配前方的盾牌、兵器與後方的旗幟,戰爭彷彿一觸即發。呈現這精緻場景的,竟然是麵包。

景文科技大學餐飲管理系專任技術教師陳文正以「亞瑟王‧出征」在2018年「盧森堡國際廚藝大賽(The Villeroy & Boch Culinary World Cup)」藝術麵包作品個人組奪得金牌,比賽展出僅一天,陳文正卻花了一年設計、三個月製作。

陳文正歷經高雄漢來等烘焙坊,又從國立高雄餐旅大學一路向北到現在於景文科大任教。為何從一般烘焙轉戰到藝術麵包?他表示,一開始是從報紙上接觸到藝術麵包的訊息,但深深被吸引是在一次新加坡的比賽中看到藝術麵包作品,他說:「造型巧克力很多人在做,但麵包卻很少。」

藝術麵包可擺在自助餐檯、冷盤上,或是放在蛋糕櫥窗,能展現一個師傅的手藝,一般菜餚是平面的,但藝術麵包的立體感會讓客人眼睛一亮。陳文正說:「如果今天擺上一隻立體的獅子麵包,就會有人好奇問這是什麼、然後用手去摸,更容易吸引客人目光。」

 

人物臉部塑形最困難

為了讓藝術麵包的角色栩栩如生,陳文正去學捏塑、還買模型來模擬,曾為了做一隻獅子,特地跑到鶯歌買獅子雕像做粗胚。在塑形時,陳文正覺得最難的是臉部,尤其是女生的臉。他強調,五官的比例要正確,避免烘烤後膨脹表情整個走樣。

不管是在喝咖啡、開車、睡前,陳文正無時無刻都在思考作品,生活、卡通、歷史、電玩等都是陳文正的靈感來源,過去他了解外國評審喜歡中國風的題材,做過呂布、媽祖等作品,但他想試試自己的能耐,去年在盧森堡以亞瑟王為主角,還加入當地國徽的代表動物獅子,以西方的麵包做西方的故事。

陳文正說,他的作品特色很明顯,「要讓人一看就知道是出自陳文正之手」。以亞瑟王來說,第一層為一排絹版;第二層為人物;第三層就是盾牌與刀,由高到低的層次感讓觀賞者由下往上看,評審稱讚這種布局:「每個細節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但陳文正也說,這種模式評審會看膩,未來將突破自我,挑戰困難度更高的作品。

 

披覆、絹印、編織 多重技巧

陳文正也採取很多技巧,讓自己的作品更活潑,像是披覆、絹印、編織、版雕。

披覆是指在第一次烤焙後,用0.01公分的糖麵糰包覆一次,再進行第二次烘烤。他早期的作品「媽祖」只到粗胚,結果鎩羽而歸。他上網找資料,才知道披覆如塑身衣,能凸顯作品曲線,更加寫實。進行披覆時就像在貼沙隆巴斯,一片一片蓋上去,用水做粘著劑,同時邊推邊拉,重疊就裁剪,烤三小時後曲線就會出來。

絹印是陳文正作品的特色,在亞瑟王中,可看到王室成員以畫布方式排列在後,這是陳文正在逛街時看到有人穿絹印的T-shirt,讓他試著將這技巧用到麵包上。將網版蓋在以米麵團製作的麵皮上,刷上染料後,就像影印般將圖案烙印在上面;進烤箱前須打洞透氣,避免麵包因熱漲冷縮爆開。

編織與版雕則是與時間賽跑,編織用的麵團要花更長時間鬆弛,再將麵團搓成一條條細細的線,相互交叉堆疊編織。而版雕因為麵包一下刀就會軟掉,過程中須放入冰箱二到三分鐘再拿出來切,同樣的動作要不停地重複,加上很細,容易斷,往往切一片就需耗費半天。

所有國際比賽都有藝術麵包項目,分為靜態與動態兩種。靜態的前置作業為一到兩個月,做好後到比賽現場組裝,強調的是工細。動態考驗製作者的體力,在短短三天就要做出成品,至少需要半年的練習。

跟製作一般的麵包相比,藝術麵包除了拌麵團的步驟,使用的麵團配方、烘烤的溫度等都大不相同,從設計主題、素描,再來是麵團配方的制定、作法分析修改、披覆、上色,最後烘烤出成品,每一個步驟都要非常謹慎。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

茶,原是農產品,清末開始成為經濟作物。烏龍茶曾在台灣貿易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為台灣爭取大量外匯,在1980年代工商業起飛後,外銷茶業漸漸失去競爭力轉往內銷,茶葉市場走向提供高品質的精緻文化產業。

台灣茶文化隨處可見,無論是街邊林立的手搖杯茶飲、貓空山上茶坊、宮廟老樹下泡茶聊天,甚至路邊小店的奉茶,都讓飲茶成為台灣的生活日常。

頤宮請來台北老字號茶行「四海茶莊」,每日中午與晚上用餐時間,讓侍茶師從泡茶、品茶、賞茶,進行茶文化展演,也讓準備用餐的客人先靜下心喝口茶。

 

吃一口好菜 品一口好茶

在進餐廳前讓客人先體驗茶文化,經過侍茶師特別介紹的茶款,若喜歡在用餐時也能直接續點,吃一口好菜,品一口好茶。頤宮會先遞給客人一本「秘笈」:深藍色織布的「茶品」,掀開書頁,手寫字不只是價目,還臚列每項茶品的產地、分類、茶色、茶香、茶味。

侍茶師重責大任是在試完主廚的菜後,精準推薦搭配茶飲。頤宮招牌菜「先知鴨」用八角、草果、海鮮醬等香料醃漬過後烘烤,富含油脂又肉嫩皮酥,適合搭配「貴妃茶」。

遭小綠葉蟬啃蝕過的茶葉會帶有一股特別蜜果香,稱之為「著涎蜜香」,茶農使用凍頂製茶方式,焙製成半球狀的貴妃茶。貴妃茶比同樣因小綠葉蟬叮蝕的東方美人茶多了揉團、焙火過程,烤鴨搭配貴妃茶的醇厚韻味,除可平衡油膩感,也能延續烤鴨味道。

 

頤宮行政主廚陳泰榮說,「頤宮叉燒皇」是使用一條豬只有兩塊的梅花頭肉,醃漬後烘烤,再淋上麥芽糖與蜂蜜。侍茶師張舒涵搭配南投魚池鄉的紅玉。叉燒皇的甜感加上頂級紅玉特殊的薄荷與肉桂香氣,可讓菜餚層次豐富;而紅玉屬於大葉種紅茶,會帶點收斂性,就是平常喝茶會感覺到的澀感,能勻衡叉燒皇的甜膩。

不用特別沾醬的君品明蝦餃,除了明蝦、筍丁,秘訣就是多加了龍蝦肉。陳泰榮說:「蝦子的鮮甜搭配大禹嶺烏龍茶的清香,很合適。」

大禹嶺是海拔2200公尺到2500公尺的茶區,因環境保護管制,產茶量愈來愈稀少。張舒涵說,大禹嶺因氣候讓茶帶有冷冽花香,口感優雅細緻,特別能帶出蝦肉的鮮味(Umami)。

 

港點搭梨山金萱

「宮保乾坤袋」主材料使用田雞的胃袋。在香港,乾坤袋會炒豆豉,也是香港老菜之一。頤宮改變做法,先用薑汁醃漬爽脆口感的乾坤袋,再放入乾辣椒、蔥段、白醋、宮保汁,熱炒過口味辣中帶酸又強勁,適合搭配擁有特殊香氣的高山佛手茶。

高山佛手茶是產於阿里山的特殊品種烏龍茶,比一般青心烏龍的葉片大一倍以上,取其大葉形狀命名為佛手,張舒涵解釋佛手茶在焙火後帶有枇杷、柿子果香,適合搭配宮保乾坤袋帶酸的重口味。

目前頤宮茶品人氣第一名是梨山金萱。帶有奶香味的金萱,因為口感細膩,適合搭配港點等輕巧菜餚。

侍茶師建議選茶,最重要是觀察與了解客人的需求。張舒涵進一步說明,如果天氣冷,可推薦陳放過後,帶有木質調香氣的普洱;夏天則可以推薦紅玉或是東方美人的冷泡茶。來自澳門的陳泰榮到餐廳最喜歡點普洱,因為可以去除中菜的油膩感跟雜味。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