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自兒時有記憶開始,鹿港的最主要幹道中山路,沒有哪一個假日不交通癱瘓的,其中大半的車輛,皆是為了要臨停購買包子。人們提著以顏色表明喜好(深紅-阿振;淺粉紅-老龍師),並被紙盒撐得方挺挺的塑膠袋、急忙趕回車上的景象,甚至已經比龍舟、進香都還更能代表這個小鎮的風物詩。

        在阿振肉包店門口的廣告燈柱上,寫著「日本人小林先生來店學藝|恭喜學成返國開店」,就算不是本店的粉絲,身為一個鹿港人,也絕對會對這些字眼有印象(現已改成剪報),只是沒想到多年之後,會以這種形式偶遇,非常好奇,也因為迫切想排解鄉愁,於是搭著公車,來到了這家位於東京上町的包子店,ルーガン(Lu-kan)。

        迫不及待地在附近找個公園,大口咬下。「嗯?這,這不是阿振的包子啊!」固然外皮承襲了本店的風格,具有光澤、張力,以及我們常說的「Q勁」,但內餡,已無可避免地完全迎合日本人的口味。在台灣,我們慣習吃的肉包,多半重視「肉角」與筍塊、香菇等切丁蔬菜映襯的口感,時而加上粗磨胡椒,進一步強調豬肉肉汁的 Umami(旨味)與存在感。但日本的肉包內餡,並不盡然使用豬肉,雞肉與豬肉的混絞肉更是主流(除非商品名寫「豚まん」,否則「肉まん」幾乎為混絞),同時,喜歡加入洋蔥,與絞肉一同搗至產生黏性,用香氣,來取代會弄髒雙手的肉汁。從平價的超商包子,到人人去大阪出差,回東京前必定會在新幹線月台購買的「蓬萊551」,再到一顆賣500円日幣的中華街包子,皆可見到這種質地的肉絨,老實說,真是越吃,越想家啊。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

        燒餃子搭配啤酒,這是大多數日本人無條件反射性的小酌組合。但是,也出現了餃子配葡萄酒這類頗具新意的餐廳。2009年位於澀谷・青山的「KITCHEN TACHIKICHI」餐廳開業了,類似「餃子吧」。這家餐廳裡有各式各樣的餃子,針對單身客人的「晚酌套餐」,餃子有燒餃子、水餃子、炸餃子,酒水有生啤酒、紅白酒、起泡酒等等可自行選擇。用香草植物等製作的低卡「沙拉餃子」,或是「冬陰功(Tom Yum Kung)湯餃」,甚至開發了包入紅豆餡淺炸後配上香草冰淇淋的甜點等,這些都是特別為女性顧客設計的菜單。店內裝潢也很時尚,進店時也能看到單身女性顧客或情侶們正在用餐。

        「GYOZASHACK」(位於三軒茶屋)的招牌上,寫著:創作餃子、自然派葡萄酒。店如其名,SHACK(山間小木屋)風格,樸拙的店內,充滿著年輕女孩子們的歡聲。該店最有人氣的特色菜餚是,將「戈貢佐拉起司」(Gorgonzola)加入餃子餡裡的水餃,佐上檸檬油食用。這家餐廳提供的紅醬起司義式餃子,是女性顧客相當喜愛上傳的IG網美照。餃子餡用豬、牛、羊的混合肉餡,融合日、西、中、韓、東南亞的風味,烹調方法顧客也可根據口味自行選擇。自創餃子的種類非常豐富,每點一種餃子,盤中僅有三個餃子,口味選擇可以很多,即便三個人一起來用餐,也很難一次性品嘗完全部種類的自創餃子。您還想再嘗嘗其他不同味道的自創餃子嗎?那就要和朋友再來一次啦!

 

餃子宴「套餐」 Wine & Food Pairings

        餃子餐酒館(Bistro)-「SHE meguro」強調的是讓成年女性下班後一個人也可以來放鬆一下。從四月起餐廳開始推出餃子主題套餐。

        問及「葡萄美酒餃子宴」的創意及融合了各國風格料理的初衷,老闆影山諾先生介紹是源於童年的記憶。當時他的父親在海外工作,有當地各餐廳用餐的經歷,回到家中,父親也經常和母親一起飲著葡萄酒,品嘗母親的手工餃子。所以就有了葡萄酒和餃子的新組合。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