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迫使世人將近三年時間失去國境之間的行旅之樂,如今隨著疫情的穩定下降,各國國境大幅開放。
去年十二月月末在京都度過食住品質皆佳的聖誕假期,短短九天匆匆成行,至今仍頗有回味。想起這一年不論是國內行腳或境外探遊,觀察到「永續」的精神與質地,已滲入到旅途中的食與宿,產業中的人們,紛紛獻出實際規劃與作為來推動永續精神,大大降低旅途中旅人對環境的消耗與破壞,也使旅人得以在旅行中認識永續、參與永續、享受永續,好吃、好玩絲毫不減,兼之帶來旅遊的新世紀新風貌。
日本旅遊減塑新制 竹製品成為替代
以這次的京都行程規劃為例,為滿足對日本旅宿產業的好奇與興致,滯留八晚我便行前預訂七家價位、定位、風情皆不同的旅店求多方體驗。縱使頻繁的換宿移動會帶來些不便,卻不影響我對大疫過後京都旅館業的探訪之心。鎖定的七家有一年內最新開幕的設計旅店、有老町屋重新整理的獨棟小樓、有高瀨溪旁視野絕佳出自名建築師的廢校新生飯店、有小型平庶的商務旅館、有營業數十年走英倫風格的大旅館,也有以「自然、有機」為主題的綠意盎然精品旅館,返國前因班機時間早,選擇了「京都驛」旁交通方便但建築頗舊的老飯店。
這七家飯店定位殊異、客層有別,但過去旅館房間內必有的盥洗用品如牙刷、牙膏、洗顏劑、護膚乳,幾乎不再陳設於房間內洗手台,而多放在飯店報到大廳的一隅,由住宿旅客自行拿取帶進房間,其中有一家住宿費頗高的高級旅館甚至不免費供應牙刷。第一晚投宿清水寺新開幕設計旅館如此,第八晚位於京都驛歷史悠久的飯店亦然,我將第一晚旅店所供應的竹製牙刷和牙膏放進行李,這九天八夜的京都旅行就只使用這一套牙刷牙膏,並帶回台灣繼續使用。
飯店全面以竹柄牙刷代替塑膠柄牙刷已讓人欣喜!試想全球飯店、民宿業者一天要產生多少塑膠牙刷廢棄物,這一直使人不安,而「竹」生長速度快,又可自然分解回歸塵土,台灣又是世界產竹名地,若是國內旅遊業者也能全面換上「竹牙刷」該有多好!疫情疑慮下,京都的飯店業者將盥洗用品放在大廳一隅由遊客自行判斷取還是不取,當更能減少一次性盥洗用具的使用與丟棄,我認為是個很好的轉變。消費者的習慣是可以建立或改變的,消費者的理念是可以培養的,一味追求方便往往帶來更多浪費,在「備品」供應方式上,這趟旅行我看到京都旅館業追求「永續」的實質作為,內心感動。
當地有機超市 省思生態永續
而此番投宿經驗中,最讓人印象深刻、想推薦給大家前往考察或體驗的是「Good Nature Hotel Kyoto」。這是一家開幕僅兩年餘的五星旅館,主張「對人和地球都有益的新型商業設施」,毛巾浴巾使用有機棉原料,茶包和咖啡也都是有機產品,房內不供應免費牙刷,若需要竹製牙刷則每支售價日幣兩百元,房間設計因大量的木頭使用而宛如一個會呼吸的有機體,任何對地球生機有感的旅人,置身房內,將不自覺地舒放身心、輕鬆吐納。
不過一樓的「Good Nature Market」更是此次住宿目的。占地百坪的生鮮超市,是這座有機飯店誠意十足的門面,經營有機超市和餐廳的成本高、利潤不豐厚,進貨要進到什麼程度,嚴格考驗經營者的心意、專業與熱忱。「Good Nature Market」網站上宣告它們的理念是:
「讓只能相信的東西,美味、愉快。」
「對健康和地球都很溫和的京都當地生產者為中心所銷售的商品。」
不張揚、不高調、內斂持穩的宣示,配合網站上當令蔬菜的新鮮樣貌與可口的料理盛盤,讓我決定一定要把Good Nature Hotel的「吃」和「住」,納為必要的體驗。位於極菁華地段的飯店將一樓設為「有機食材區」,在台灣或許並不稀有但規模通常甚小,要飯店業者用一樓店面來經營百坪以上的有機食材超市並附設餐飲,簡直是奢侈,只因複雜、耗費人力且回收慢。連續兩天我在「Good Nature Market」流連忘返,從石窯新鮮麵包、手做三明治、布丁、小牧場的優格、牛乳、乳酪乃至午晚餐主食餐盒,樣樣皆看起來精緻可口,一整個牆面的醃漬發酵區氣派展現了京都職人的醃漬文化,約莫展示百款的酒區也讓旅人或當地上班族容易買到京都限定的各種酒,清酒、利口酒、精釀啤酒皆有,日本釀製的紅白酒亦不缺席。多樣化的新鮮京野菜自是日日新鮮上架,聖護院蕪菁、金時胡蘿蔔、水菜、九条蔥、聖護院大根…,三面環山的京都土壤肥沃、農業技術聞名全國,冬季正是大啖京野菜的好時機,真羨慕京都煮人哪!
我嚮往京野菜甚久,每每京都旅途必然安排超市流連,雖不得自家廚房烹調,幸好此番可於超市購得草莓柑橘等當季水果三明治、鮮蔬玉卵便當、有機熱茶熱咖啡,帶著它們走到不遠的鴨川旁享用,也是一番永續綠色風景。
農產行銷整合 走向永續農業
就像台南的「紅將軍蘆筍」,必在新鮮蘆筍上以紅色膠帶捆束,且膠帶上印有「紅將軍」品牌字樣,才是將軍農會輔導當地農民所共同創立的優質蘆筍。京野菜(Kyo-Yasai)也有其驗明正身的黃底紅字商標,不僅家庭主婦為家人料理三餐會挑選產地直送的菜蔬,京都許多大小餐廳也會在店門口牆上貼著京野菜使用的專有標示,千年古都儘管繁華當世,洋食料理也發展蔚然的極好,但京都特有的和食文化依然精細維持,如丹波栗、京丹波大黑本鴻禧菇、京冬筍,不禁讓我想起了嘉義中埔的黃金板栗、南投竹山冬筍,品質風味也不遑多讓,如若能致力發展地方品牌,爭取消費者的關注、理解與信賴,永續農業就會是一門健康、共好、利他利己的事業。
回台後心心念念想著何時可再回住「Good Nature Hotel Kyoto」,懷念一樓有機市場的蔬果繽紛與美味食物,把「永續」經營成成功的生意,真希望台灣也能有這樣的旅途永續風情,這需要業者的遠見與投資,也需要消費者的實際支持,人們已經又踏上旅途了,願我們不忘「永續」精神,玩得開心、吃得豐盛,也全力守護住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