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吃過東西沒?」泰籍主廚「阿明師」李明芢(Phonlaphat Sudsaidee)一見面劈頭就問。隨即毫不吝嗇端出「泰喜歡」餐廳裡一道道拿手好菜:厚到驚人的月亮蝦餅、一大碗黃咖哩雞腿麵、足足有手臂長短的泰式烤魚佐番茄香料辣醬、端午節應景的泰式香料筍絲雞肉粽,以及一盤碳烤豬頸肉。佳餚擺滿桌,阿明師竟問:「這樣夠吃嗎?」

 
  「吃過東西沒?」大廚敢問這句話,象徵的是對自身廚藝的自信。但對李明芢來說,這句話絕非尋常的客套問候,而是一個歷經清貧童年,曾肚子餓到渾身發抖的過來人,真的擔心你沒吃飽。
 
自小離家 闖蕩成大廚
 
  李明芢的傳奇人生彷彿照著武俠小說的劇情安排:從小家貧,一個人背著包袱離鄉闖天下,跟著老和尚在街邊化緣;未成年就遊走泰國曼谷各大飯店打工,少林寺學一點、武當派偷幾招,最終融合成自己的獨門絕學,二十五歲就當上五星級飯店的行政主廚。
 
  說他最後成就自己的獨門絕學不誇張,李明芢來台十四年,主持喜來登旗下泰式餐廳,就是跟坊間的泰國菜口味不一樣,這種獨特的滋味不是料理出來的,而是窮出來的經驗。
 
  十三歲離家時,李明芢第一份打工的薪水只有五百元泰銖,至今已有五千萬元身價;每年三月底生日,他都要回老家行善:賑濟窮人、布施僧侶、獎助學生。他人生中只剩兩件事:廚藝與行善。平時不但沒什麼嗜好,李明芢吃得也很不像個大廚。
 
  在廚房裡料理各種山珍海味,李明芢休息時,將辣椒、紅蔥頭、蒜、檸檬、小黃瓜等材料搗碎,加點魚露拌成醬料,就這麼配著白飯吃。「有時候會幫自己煎顆荷包蛋,這樣我就覺得很幸福了!」李明芢自己說得有滋有味,旁人都聽得不可置信。
 
 
泰式東北香料羅望醬魚丁
 
拿手好菜皆是媽媽的味道
 
  說李明芢是「廚之俠者」,不為過。
 
  李明芢的一生,如同他的拿手菜「香料羅望醬魚丁」:以波菜葉包碎紅蔥頭、蝦米、烤過的花生粒、烤過的椰子粉、南薑、蘋果丁、檸檬丁、小辣椒,以及沾胡椒粉和鹽巴入鍋炸的鱸魚丁。吃在嘴裡,歷經酸甜鹹辣各種刺激,最終巧妙混合成美味。
 
  他的故鄉在泰國東北的素林(Surin)省。李明芢對故鄉的形容,就是多山、泰國天氣最熱的地方,以及大象最多的地方。每年十一月,素林有「大象節」,會找來一群士兵跟一頭大象比賽拔河。
 
  去年七月才開幕的「泰喜歡」,主打李明芢泰國東北家鄉菜,以及泰國的國民美食,香料羅望醬魚丁就是泰國傳統庶民小吃。
 
  家中有六個孩子,食指浩繁,李明芢八、九歲時就幫著父母,早上在市場賣菜、傍晚賣些自家料理的簡易吃食。「泰喜歡」的蒸香料筍絲雞肉粽,就是母親做來在街邊賣的小吃。
 
  粽中雞肉是以去骨雞腿燙熟,筍絲以手工剁成,以加了糖和鹽巴的水滾沸,讓筍絲嘗起來甜而不澀。醬汁則是以地瓜葉和泡過水的生糯米放入果汁機中打碎過濾出汁,再加上大蒜、紅蔥頭、香茅、南薑、檸檬葉、白洋蔥、紫洋蔥、大辣椒、炒過的紅咖哩混合拌勻,加入椰奶、魚露、砂糖。筍絲和雞肉一起加入醬汁中拌勻,在芭蕉葉中先以芥藍為底,再包進食材。
 
 
黃咖哩雞腿麵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

1888年始在聖米歇爾山營業的La Mère Poulard(普拉嬤嬤),許多名人如畫家畢卡索、美國總統羅斯福、《老人與海》作者海明威等都曾來光顧,在了解它的背景後,就會發現這是一家有歷史性、有故事的餐廳。

被大文豪雨果譽為「西方世界的奇蹟」的聖米歇爾山(Le Mont Saint-Michel),位在法國諾曼第以南的布列塔尼,在這裡有一座聖米歇爾修道院吸引眾多信眾來朝聖,但因處於聖馬洛灣,所以每逢傍晚,就會開始漲潮,潮高可達15公尺,朝聖者須等退潮或搭船才能前往,艱難的路途增加了旅人的疲憊,也威脅旅人的生命。

  在聖米歇爾山經營旅館的老闆娘安娜特・普拉(Annette Poulard),因為擔心朝聖者的安危,常一邊打蛋一邊望向窗外,打著打著發現到原來蛋打發後可以蓬得那麼高,於是研發了「烘蛋」料理,並以此填飽辛苦朝聖者的胃,當地人開始尊稱安娜特女士為「Mère」,指的是才華洋溢的女廚師,這個故事也被記載在書中流傳至今。現在的聖米歇爾山多虧於橋的建造,不再遙不可攀,造訪的人也不再是朝聖者,而是絡繹不絕的觀光客,La Mère Poulard (普拉嬤嬤)餐廳的名號,也隨著此地的美景遠播於國際。
 
從法國飄洋到台灣
 
  經過了125年,現在餐廳的經營權已轉交給聖米歇爾山市長Eric Vannier,希望將這美味推廣到全世界,首先第一家海外分店由Suntory公司代理設於東京銀座,接著將市場瞄準台灣,他們透過法國在台工商會(簡稱CCIFT)希望可以找到引進普拉嬤嬤的公司。
 
  善食國際的母公司為三石國際,主要是代理零售食品,善食國際的總經理陳漢銓年紀輕輕就開始創業,他在美國念書時,接觸到很多台灣沒有的品牌,希望將好的牌子介紹到台灣,普拉嬤嬤的餅乾就是其代理商品之一。
 
  在得知餐廳將進駐台灣的消息時,三石國際雖然未曾有過營運餐廳的經驗,但希望能將這家具有濃厚歷史性餐廳帶來台灣,因此設立「善食國際」子公司負責餐廳的代理。陳漢銓總經理認為,當一個已成立125年的品牌,尤其是來自一個對自身國家與民族如此有信心的文化,必須先了解普拉嬤嬤品牌創立的初衷,以及表達對品牌的尊重,而非營業利潤的分享或將品牌大改造以利於台灣市場。他秉持這項原則,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功取得代理權。於是在2013年十一月,普拉嬤嬤遠渡重洋來到了台灣,在台北東區開第一家分店。
 
  在台灣設店前,許多人稱法國的本店為「布拉媽媽」,但善食國際認為安娜特・普拉女士畢竟已仙逝,為了強調她是具歷史性的人物,加上「Mère」在當地對女主廚而言是非常崇高的象徵,與「媽媽」二字相比,「嬤嬤」更有尊敬的意味,因此為強化其文化及歷史性,將之正名為「普拉嬤嬤」。
 
 
普拉嬤嬤的創辦人,安娜特‧普拉
 
以café型態現身台北東區
 
  不同於本店與東京分店是餐廳型態經營,台灣店決定以café型態現身。善食國際的陳漢銓總經理認為,法國菜的高價位,難免讓客人產生隔閡,這次以café的型態出現,跟餐廳相比,菜單走向單純化,以輕食料理為主。La Mère Poulard café的菜單設計分為四大塊,套餐類共有舒芙蕾、傳統砂鍋、歐姆蛋堡這三種,價格介於380~420元;單點則分為輕食、甜點及飲料,也都在三百元以內(幾乎是法國當地的半價),樸實的價格顯得平易近人,拋開了人們對法國料理「貴蔘蔘」的印象。
 
 
歐姆蛋堡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