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書寫飲食書寫第66期第66期孤獨的美食家 要繼續孤獨嗎?在飲食的情境裡,店家牆壁上,貼著「敬請配合默食」的宣導單張,透明的隔板,聳立於你我之間,而桌上還多了一個筒狀收納物,因為需要反覆用酒精擦拭桌面,以往手寫的「本日推薦」菜單,已不適合直接大喇喇地放在桌面,現今店家多半做成卷軸,倒也因此多了一絲絲開封時的期待。 作者. 施清元
飲食書寫飲食書寫第65期第65期Neo居酒屋 是酒場文化的救世主嗎?1356。這是日本十四家主要的居酒屋連鎖集團,在遭逢疫情打擊下,宣布關門的店鋪數。歡迎會,送別會,談心事,慶功宴,或是一個人喝酒解愁,乘載諸般記憶的場所,以及一幅幅走出車站後強烈對比配色的招牌,正急速消失。 作者. 施清元
飲食書寫飲食書寫第64期第64期在一個肉包店比超商還多的小鎮每天兩次的出爐時間,總是吸引許多鄰近的家庭客騎腳踏車前來購買。排了一陣子總算買到,並忍不住在結帳時秀出自己印有「鹿港」字樣的台灣身分證,明明是第一次見面,卻與店主家族有種他鄉遇故知的感動,眾人笑臉盈盈,暢聊一陣,手裡是溫熱的包子,而心頭,同樣溫暖的珍貴時刻。 作者. 施清元
飲食書寫飲食書寫第63期第63期總是無法整除的鰻魚切塊數九〇年代,家裡的傢俱店遇到不景氣,面對孩子日漸增加的學雜費,父親不得不下定決心,尋找新的收入來源。隻身北上,到八里的穀研所參加麵點課程,週一到週五上課,週六開兩百多公里,將一些能放的試作品,帶回來給孩子吃,然後週日晚上再開車回去,繼續當個學生。最終運用所學,於家鄉開了一間以在地鄉親為主要客群的包子店,並生意漸趨穩定,這已經又是好多年後的事情了。 作者. 施清元
飲食書寫飲食書寫第62期第62期走過百年的燉牛雜「來,這是你的味噌牛雜煮。」在永康街後段,住商比例稍微偏住宅多一些、店家的喧鬧聲可能會輕易轉化為抗議電話的街區一隅,居酒屋裡頭,倚著L型吧台,幾杯清酒下肚後的上班族,還是壓不住自己的笑聲,沒辦法,這店裡的氣氛太像日本了。魚料處理得宜,點綴的香味野菜,不管是蔥、薑、茗荷都不馬虎,且不隨意重複,讓我終於放心,敢點之前在台灣居酒屋踩過幾次雷的牛雜料理。 作者. 施清元
飲食書寫飲食書寫第61期第61期遠渡重洋而來的蕎麥道熟成肉熱潮、焼酎熱潮、珍珠奶茶熱潮,再到今年的雪球包(Maritozzo)熱潮,每年的日本外食市場,總是不缺乏話題,然而,蕎麥麵卻從來不曾成為其中之一,或許如同雜誌《料理通信》前編輯長君島佐和子所說,「蕎麥是一種很需要學習、累積的食物」,它無法快速地席捲每個人的心,也就無法佔據每晚社群媒體的版面。或許它更像是種慢火細燉的文化底蘊,在月台上花幾分鐘立食的蕎麥,象徵日本急促的社會步調,而每年12月31號晚上,全家團聚,吃著拉高高而不斷的跨年蕎麥(年越しそば),則是失落的時代中,依然抱持著的一道希望之光。 作者. 施清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