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攸關人類生存,而「外食」是人類社會進化最重要議題之一,日本外產業受政經變化,氣候異常,社會變遷等因素影響,中大型企業必須快速回應時潮,近年已積極垂直整合,從上游農業到下游宅配,並多元發展以迎向明日趨勢。
日本外食產業經營策略快速天蠶變
在人員管理方面,多數日本連鎖餐飲業者推動工讀轉正職政策,有些企業採取增設地方營業分公司的管理方式,提昇營運效率。
和民、摩斯企業發展策略成為指標
日本家庭類型明顯轉變,根據調查,自2010年起,夫妻兩人或單身的家庭數已過半,而預估至2020年,單身家戶將繼續增加。這些轉變牽動外食市場的客單價變化,外食企業經營更需有明確策略及行動方針。
高齡化商機擴大。根據統計,日本總人口數於2010年約1億2,806萬人,預估2060年約8,676萬人,減少4,132萬人口。日本65歲的人口,2010年占總人口數23%;預估2060年時將占總人口數40%。人口減少與老化正同步發生。
WATAMI是日本最大居食屋品牌,積極轉型成為創造六次產業之模範企業。和民於10年前就發現居酒屋發展有侷限,年輕人花費元氣不足,高齡人口才有消費力,轉向用餐比重較高的餐飲業,也介入農業,並於2005年投入看護事業,2008年展開高齡便當宅配服務,轉型方向都領先潮流,帶動集團業績往上走。
和民強調發展出獨特的六次產業,第一次產業是指生產,發展有機農業,經營農場及牧場,第二次產業是食品加工及流通事業,第三次產業是外食事業、介護事業、高齡者便當宅配事業,到最後廚餘堆肥,環保減碳,再生能源等,這些產業間彼此循環,產生綜效,加乘創造六次產業。
和民集團在日本有600多家店,除一般居酒屋,也積極發展專門餐飲店,例如美式「T.G.I.Friday’s」及西班牙料理「GOHAN」,強調臨場感的燒烤店「銀政」等,也在亞洲各國約有106店。在介護事業方面,約有105棟,6,000多人居住;此外,有541處營業所,每天宅配便當數約26萬個;有13座手工中央廚房工廠;有12處農場及牧場,並有三個風車基地及兩個太陽能基地。
和民社長室室長中川直洋表示,該集團發展已從追求高利潤到轉型成對社會有重要貢獻。高齡介護事業多為國營事業,和民投入後從「吃」改善問題,將料理調整成「軟食物」,透過營養師計算鹽分及熱量,著重安心安全及美味,果然吸引高齡消費者。客戶可每週下單,便當售價從474日圓到688日圓,菜色有四種選擇;另也針對一般家庭及女性客戶販售食材,只要花15分鐘就可調理食用。
和民堅持連鎖餐飲業有手工味,為使店舖販售的料理味道及品質一致,投資發展手工中央廚房,選用有機食材,食物不加化學品調味。採取多品項少量生產策略,每日生產及配送,全年無休;從原料、計量、加工、充填、冷卻、分裝到出貨等過程,都有品質檢查記錄,每項有品質保證卡,以卡片就能找到負責的人。
MOS是日本速食業第一品牌,摩斯國際本部領導人青木賢二表示,面對市場快速變化,該公司推出不少新品牌測試市場,不過,成效都待觀察,摩斯堅持的核心價值最吸引消費者,連續獲得日經零售及餐飲店具店舖魅力調查第一名。
日本摩斯堅持三個最重要:一是現點現做,讓顧客享用美味;二是表現日本的飲食文化,開發使用醬油和味噌等日本食材以及可增稻米銷售量的商品;三是看得見「臉」的優質蔬菜,提供美味安全的蔬菜。摩斯鼓勵並協助農民採用不依賴農藥及化學物的培植方式,各門市都將當天蔬菜生產者的名字揭示在黑板上。
摩斯也開設兒童體驗職場的主題公園「KidZania東京」,讓小朋友可在園內挑戰自己喜歡的工作,親自種植食物,了解食物的重要性及如何生存的實踐力。
百年品牌中村屋著重研發堅持直營
在日本東京知名的連鎖品牌「中村屋」從小麵包店起家,自1901年創業至今113年,融合外國思維及料理技術,不斷創新研發商品,奠定經營成功的基礎。
在東京都涉谷商業區的中村屋大樓60年來四次改建,2014年10月新大樓正式啟用,地下一樓與地鐵出口共構的麵包及伴手禮門市走精緻高雅路線,也有咖哩簡餐店,另在頂樓經營高檔餐廳,這些店才剛開幕,已人潮不斷。
中村屋課長廣澤久美子指出,中村屋創辦人相馬夫婦是在教會認識,在東京大學附近開小小麵包店起家,100多年前麵包是高貴東西,他們到處考察學習,第三年才研發出奶油麵包等,後餐飲,日本昭和時期,很多日本人到東京都能到中村屋吃飯、紀伊國屋書店買書、到水果店買水果是三大享受。
開設有印度咖哩口感的外國風餐廳。1953年開始多店舖發展,至今有30家店,由於堅持高品質餐飲,吸引40至60歲的中年族群成為主顧客。此外,知名商品如包子,每天透過日本7-11販售,一天銷售量即達上百萬顆。
中村屋已傳至第三代,顧問也是總料理長二宮健是知名廚神級的大師人物,他表示,公司目前由專業團隊負責,為延續創辦人的經營理念「真誠的心,確實執行」,堅持認真研發,獨資且不借款,門市直營發展,經營策略仍緊抓時潮。
如何做好食安,二宮健強調兩大作法:一是安全把關,針對進貨廠商,訂定內容很細的合約;二是主動抽查,會有一組人抽查如養雞場,或隨時抽驗原料。他笑說,想交貨給中村屋的供應商,真的要有自信做到品質百分之百確認。
味之素、朝日啤酒老品牌創新溝通
味之素及朝日啤酒(Asahi)都是百年品牌,且行銷多國,是極具代表性的日本食品業,除與外食產業緊密結合,也深入一般家庭,企業發展相當著重未來趨勢。
味之素發展105年,在世界26國及地區設有120個工廠。1908年日本池田菊苗博士就在昆布中發現麩胺酸,命名「鮮味(umami)」,除了甘、鹹、苦、酸味外,鮮味也列入世界語言,日本飲食文化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味精就是麩胺酸與納的結合,鮮味的最佳調味料。
味之素主要以樹薯、甘蔗、玉米等天然植物為味素原料,以微生物讓蔗糖自然發酵精製而成,甘蔗榨乾使用後,仍回收融入土壤,一切以環保生態為主。另一方面,受歡迎的烹大師調味料使用鰹魚,製造技術較困難外,海洋補魚過程也都以科學化方法著重環保生態進行,台灣用量已成日本以外最大市場。
味之素台灣總經理中西良一表示,味之素集團品牌使命是「Eat Well, Life Well」,從味素出發,也發展天然冷凍食品、健康食品,投入生技產業,發展化妝品、醫療用品,其中胺基酸營養補給品,被選定為2020年奧運選手指定飲料。
朝日啤酒的前身創立於1889年,Asahi啤酒在1892年正式問世,已成為日本最知名的啤酒品牌,也多元發展威士忌及燒酒等商品,該品牌強調為世界人類健康及實現富裕的社會做出貢獻。
為了品牌溝通,朝日啤酒在日本各地設立觀光工廠,提供產業知識,為形象加分,讓消費者了解啤酒的主要原料是麥芽、啤酒花及水,經過天然發酵過程才能製成。除全自動化生產,為確保安心安全,工廠設有檢查員進行官能檢查,針對口味、香味,泡沫顏色及經過咽喉時的感覺,每天下午時段進行測試。
觀光工廠採綠建築設計,著重環保生態,將廢棄物百分之百回收利用,並研發出超級易拉罐蓋,讓所有工廠一年減少排放9,000噸的二氧化碳。該公司強調,明日環境維護是人類共通使命,設定2020年減碳目標,並於水源地區積極進行森林保護活動,維護大自然生物多樣性。
日本外食產業面對人口結構變化及景氣失落20年等壓力,各項經營挑戰都很艱鉅,沒有專業實力根本無法立足。日本業者著重基本功,深耕核心,運用科技,創新研發,建構食品供應鏈,海外拓展,除設定2020年發展目標,也相當重視綠色環保,前瞻能力、願景眼光、策略行動,很值得台灣外食產業效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