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摰友的生日派對上,大伙兒往往不計形象地吃喝、酒酣耳熱放聲大聊;廠商客戶間的商業餐敍,則是人手一杯雞尾酒、吃吃小點,輕鬆優雅商談。無論是何種形式的餐會,美味又美觀的「外燴料理」功不可沒,不搶戲卻有話題性,堪稱串起整場社交盛會的最佳配角。

隱身台北東區的「花彘醺」不僅有日式料理與歐陸料理兩家店,也累積8年外燴經驗。主廚洪貫哲指出,不同於客人來到餐廳以「吃」為目的,外燴料理則是一種以食為名的社交媒介,短短2、3個小時中能否賓主盡歡,從菜單設計到擺盤裝飾都得仔細推敲,要溫馨就點綴粉嫩花飾、想豪邁就來點大魚大肉,關鍵在於實現客戶腦中想像的派對樣貌。

花彘醺派對宴會餐飲顧問管理公司主廚洪貫哲

花彘醺派對宴會餐飲顧問管理公司主廚洪貫哲

蜜粉罐、針筒都上桌

來到花彘醺,請洪貫哲示範幾道外燴菜色,只見他搬出一籃「傢伙」,粉刷、蜜粉罐、滴管、膠囊……這些完全不像該出現在餐廳裡的瓶瓶罐罐,在他的巧手下搖身一變為提拉米蘇、酒醋醬汁與辛香配料。原來,這些都是花彘醺過去辦各式外燴時上場的道具。說來也奇,看著那些小玩意兒總忍不住去猜測是化妝趴?還是醫師趴?腦中一路熱熱鬧鬧起來,彷彿派對重現,那一刻,外燴料理的歡快魔法不言而喻。

「說真的,有些客戶什麼好東西沒吃過?但重點是有什麼東西會讓他覺得驚豔、印象深刻。」對花彘醺而言,外燴的精神在於「社交」,無論是敘舊、建立人脈或談生意,客戶自有一套完美小劇場。因此,如何按照需求打造一場專屬派對成了首要課題,也讓花彘醺的每場外燴都可說是獨一無二。

洪貫哲舉例,日前替化妝師辦派對,他在構思菜單時到處諮詢女性朋友,一想到愛美又嗜甜食的女孩們,便靈機一動將粉餅盒、蜜粉罐等元素融入甜點中,一道「繽粉蜜粉提拉米蘇」上桌就令全場驚呼連連,入口時還可自行用粉刷來沾灑可可粉,極具巧思又好玩。又好比醫師聚會,他特地去藥局買來各種道具,想配醬汁得拿針筒注射、要嘗香料先咬顆膠囊,使職場上的肅穆感頓時輕鬆起來。

洪貫哲指出,除了這類重視風格的私人派對外,企業聚會也是考驗外燴功力的一大場合。由於顧客最在意商品LOGO露出與否,就必須絞盡腦汁將品牌精神連結到食物中,同時還要在客戶屬意的食材與製作技術間取得平衡,力求讓賓客拿了就走、邊吃邊聊。說是「好幾個願望,得一次滿足」,一點也不為過。

繽紛蜜粉提拉米蘇

繽紛蜜粉提拉米蘇 

要接訂單?先評估風險

談起外燴肩負著宛如「阿拉丁神燈」的任務,洪貫哲總笑說:「不會很難啦!」但這句不難,其實是花彘醺吃過數十次苦頭、每回都咬牙撐過而樹立起的標準作業流程。他們願意花兩周時間幫客戶設計派對餐點,但在此之前,得先過自己這一關。

「客戶都是外行的,所以我們要提供專業角度去審視,不是他說好就好。」洪貫哲拿出密密麻麻的外燴流程表格,有很大一段是在講「訂單成立之前」的風險評估,除了要先了解顧客的需求,他們腦中也會走過一遍餐點呈現、場地設備安排,如果是團隊也克服不了的難題,那只能專業地喊卡。

風險在哪裡?洪貫哲講起來似乎「危機四伏」,最常在詢問場地狀況時,承辦人都表示「有水可以用啊」、「嗯,對,有插座」,結果茶水間根本超遠,或是全場在角落只找到一個插座。另像活動場地通常不會有保鮮設備,也是他們踩過的地雷。從此,表格的自備清單直接加了一項「延長線」。

不只場地限制的「外患」,繁瑣的準備工作也常出現「內憂」。他解釋,外燴一次要出10多道菜,光是一項冷菜就有塔殼、馬鈴薯內饀、鮮蝦、食用花、醬汁等7、8種材料,漏帶東西時常發生。有一回,團隊帶了電鍋到現場,要煮飯時卻發現沒帶電線,時值周末不知道上哪兒買、讓餐廳派人送也耗時,最後是拆了人家的音響電源線應急,等飯熟了再放音樂。

洪貫哲指出,辦外燴不像在餐廳裡,設備、食材一應俱全,因此要耗費大量心力前置作業,而為了避免人多手雜易出錯,每個人的流程動作能拆解就拆解,一切簡化。在現場,人手一張工作流程表,但有趣的是,每個人的表格都不一樣,如此一來才能專注於個人任務。

花彘醺辦外燴時能如此優雅流暢,或許是洪貫哲與伙伴連續熬夜好幾晚的成果,但他們力求萬事做足準備,也不要到了現場才發瘋。

外燴

外燴場景

外燴鐵三角:溫度‧時間‧份量

儘管外燴料理承載著社交互動的使命,但「入口好不好吃」仍然是最終、最真實的評價。洪貫哲認為,溫度保持、時間掌控與份量拿捏是外燴料理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外燴菜餚有延後食用的特性,必須放涼了也好吃。」洪貫哲解釋,派對上人來人往、要喝酒要聊天,同一道菜被吃到的時間必然有前後落差,因此製作技術上就必須維持口感與風味。但他也說,外燴不是只出冷食就好,只要溫度控管得宜,鮮食、熱湯都很受歡迎。

談到溫度,洪貫哲嘗過不少苦頭,他們曾經在夏天近40度高溫下,在中正紀念堂出生魚日式料理;也曾在沒有加熱設備下被客戶要求出熱湯。即使如此,花彘醺不曾將過去惡夢視為禁忌食材,反而更重視鮮食真空包裝,並大量運用保冷、保溫工具。洪貫哲另強調,製作順序尤其重視熱食,通常會在開菜前一小時才把東西煮好,盡可能縮短從料理台送到客人嘴裡的時間。

為了配合溫度,時間也分秒必爭。洪貫哲指出,一場外燴共10多道菜,現場必須在一小時內組裝完成,那麼前置作業要料理到什麼程度、人員要花多少時間組裝都必須精密計算。只是,計畫常趕不上變化,明明說5點半開菜卻拖到7點,或是客戶要求提前開場,一句話就打破他的精心佈局,只好立刻重新分工,腦中計時器必須跑得比客戶還快。

洪貫哲也提到,辦外燴不能只看總人數,其中男女比例、小孩多寡都是設計菜單時的考量。好比日前替科技公司辦派對,男性占多數,加上有許多外國朋友,因此出動大量肉類與澱粉,羊膝、伊比利豬肉串、起士拼盤還有墨魚燉飯,讓大家吃好吃滿。

不過,份量當然不是愈多愈好,當賓客樂得大肆打包,卻可能讓主辦方捶心肝。當經驗累積成數據,洪貫哲通常會多帶10%食材,以因應運送耗損或調整食用份量。花彘醺下足功夫的成果,就是道道上桌都好吃,也成功建立口碑,有的客戶辦到一半就來預約下個檔期,有些賓客則是成為後來的餐廳常客。

墨魚杜蘭小麥殼水果沙拉

墨魚杜蘭小麥殼水果沙拉

搶進外送市場 外燴可望商品化

透過多年來不斷拆解分工、建立作業流程與確認表單,洪貫哲如今分析外燴似乎聽來游刃有餘,而這也是花彘醺在思考的下一步:企圖讓操作簡易又美味的外燴料理量化為商品。

洪貫哲觀察,目前外燴市場的需求不只是大型活動,15人以內、追求高品質的小型派對也漸成主力,而這類私人派對的餐點選擇已無法滿足於一般飯麵或速食類外送。他指出,外燴料理可被快速、大量複製,例如本來在餐廳中要用皮塔餅包著吃蟹肉餅,改良為一插就拿起來的鮮蝦弗卡夏,製成一般商品直接販售或送貨到府,搶進外送市場絕對不是空談。

外燴事業不僅讓花彘醺思考新的商業模式,也在每次外出打仗後回頭檢視餐廳營運。「如果流程不夠簡化,客人一定會吃到爛東西。」洪貫哲指出,拆解料理模組與簡化流程不只外燴的概念,同理,當餐廳裡的一道菜過於繁瑣、無法分工完成,那每一次複製必然會出現品質參差不齊。另一方面對於餐廳員工而言,當製作過程好上手,整體運作時間也能掌握得宜。

客戶腦中那場靈巧、輕盈的歡愉派對,其實是構築在外燴人的腦內工廠之上,把迷宮變地圖、把大雜工變生產線,得來不易。

外燴秘訣

探勘外燴活動場地很重要,像是否有保鮮設備、插座夠不夠多、需不需要自備延長線等。

食材備料不能只看總人數,男女比例、小孩多寡都要考量;建議多帶10%食材,以因應運送耗損或調整食用份量。

外燴人員的流程動作能拆解就拆解,一切簡化。外燴菜餚則有延後食用的特性,必須放涼了也好吃。

你印象中的外燴,長什麼模樣?像流水席般在一個個加熱鐵鍋中的各種菜餚?太晚去吃,只剩走味的食物?還是會議中場休息,點心桌上各種切片蛋糕和批發鹹點,大家蜂擁而上一掃而空?或是參加大型晚會,每個人發一盒裝了兩三款傳統麵包、蛋糕,配一瓶綠茶的餐盒?

「很多人都以為,外燴就是把原有料理,打包分裝搬到客戶那裡就好,這完全是種誤解,甚至小看了外燴。」以精緻外燴聞名、頻繁出現在精品品牌活動、外商重要會議,以及頂級私人晚宴或婚宴的好樣,總經理張瑾文如此分析。

好樣本事總經理張瑾文

好樣本事總經理張瑾文

外燴 幫客戶傳達故事給賓客

張瑾文表示,相對於餐廳料理是「客人到餐廳,享用主廚精心設計的菜色」,外燴料理則是「主廚針對客人需求,量身打造適合的食物與服務」。要做出一場賓主盡歡的外燴,除了食材、菜色、美觀,能不能「徹底理解客戶對於宴會的主題與需求」,來設計料理呈現、流程安排、服務細節,才是成敗關鍵。

例如好樣在秋季舉辦的「生態飲食聯展」,第一場「大山」,針對主題:「林下的永續」所端出的外燴鹹食與小點,就彷彿一套以「台灣山海物產」為主題設計的法國料理,精緻得叫人不敢相信這是「外燴」。

開場的「秋蟹塔」,將台灣海蟹取蟹肉與蟹黃,然後把殼熬出湯汁,混合山芹菜,做出海味濃郁又帶點清新的口感。而重頭戲「慢烤豬肩肉佐胡椒葉及甜酸醬」,取自原住民烤山豬肉的概念,將厚切豬肉慢烤得熟透又多汁,用胡椒葉夾住,並灑上台灣特有的鹽膚木果實。

張瑾文說,好的外燴料理,必須搭配活動主題,把所有「用餐情境」都徹底設想一遍,讓客人吃得美味、吃得愉快,同時體現主人想要傳達給客人的內容,「外燴,就是餐廳透過食物,幫客戶展現想要傳達給賓客的故事」。

好樣外燴

外燴場景(好樣提供)

料理 客戶故事展演場

張瑾文形容,外燴其實是一場宴會畫龍點睛的重要配角,如果能將食物結合宴會主題,「不只可以留給賓客更深印象,也能彰顯主人的好品味」。

好樣曾經接過國際一線精品在陽明山上的發表會,主題是「森林系」。事前,好樣就不斷與客戶討論,哪些食材與菜色的外觀、模樣、料理方式、裝飾風格,最能展現出「頂級精品」的高級感,與「森林系」的自然風。

最後,好樣選用大量的新鮮蔬菜與食用鮮花,打造翠綠花園的餐點組合,以甜點為例,好樣就利用整片小麥草,鋪出一片綠,再放上馬卡龍中作為小花,讓人一入眼忍不住發出「哇!」的驚呼,彷彿看到春天。

秋蟹塔、飛魚法式凍佐野菜香菜醬、慢烤豬肩肉佐胡椒葉及甜酸醬

秋蟹塔、飛魚法式凍佐野菜香菜醬、慢烤豬肩肉佐胡椒葉及甜酸醬

而「美味」,除了菜色設計、食材選用,連品嘗的溫度都必須納入考量。張瑾文說,外燴不是客人坐在桌前等著食物上桌,很可能是在長達數小時的活動中,隨時前往餐台取用一口,「怎麼讓客人不管何時,都能吃到『好吃』的食物,是外燴的一大挑戰。」

如果活動時間長,好樣團隊就不會選擇熱食,免得客人取用時食物已經冷了,這時,冷食涼菜、常溫小點,就是好選擇。如果有表定的休息時間,就可以預備熱食,提早保溫,確保客人取餐時,食物剛好溫熱又不燙口。如果場地在戶外,容易受潮的酥餅就不適合,免得時間一久,客人吃到時已經潤掉,留下不好的口感。

「愉快,則是很多外燴餐廳會忽略的關鍵細節,」張瑾文說,這必須仔細去模擬賓客用餐的各種情境,找出他們會在意的點,設計對應料理。

例如精品VIP活動,到場的都是貴婦,食物就必須小巧、清爽、不沾手。小巧,是考量貴婦吃東西,最怕被看到嘴巴大張的糗態,所有料理都必須設計成一口大小,「好樣點心主廚可以做出2.5 x 2.5公分的超迷你馬卡龍,就是要確保客人都能以最美的姿態享用」。

而清爽,同樣是考量客人用餐儀態,湯水、沾醬類的菜色最好避免,酥餅或容易四散的內餡也不行,以免客人吃完嘴角沾滿醬汁或殘渣,壞了精心妝容,或醬汁滴落、餅屑四散,髒汙了服飾。拿取時的便利性也是重點,例如用餅乾當基底,兩指就能方便拿取;或穿插竹籤,輕輕一拈就上手,「不沾唇也不沾手,讓客人用餐隨時保持最美儀態,就是頂級外燴的功力」,張瑾文笑說。

當然,如果是科技公司會議,由於與會者多半都是男性,這時就必須放大食物份量,但又要創造驚艷感。男性或許不那麼在乎優雅,但卻很在意能不能「吃飽」,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會議的外燴都是叉燒酥、壽司捲、三明治、小漢堡這類容易吃飽的選項。為了創造差異,好樣會選用內容紮實的鹹派,或將三明治從土司換成牛角麵包,提升精緻度。

生蠔冰淇淋

生蠔冰淇淋

現場 團隊合作游擊戰

外燴,既然不在餐廳內,就表示會有各種意料之外,這時就需要更多事前準備,以防萬一。有時賓客眼前的一派優雅,後場外燴團隊卻可能驚險萬分。

外燴最常出現的第一個挑戰,就是沒有正規廚房和標準廚具,怎麼在設備克難的狀況下,依然提供高水準料理,考驗主廚對於料理安排的匠心。

張瑾文表示,外燴現場的爐具火力通常不如餐廳,如果還是需要準備熱食,這時就必須預作半成品,例如食材可能先分別煮熟,現場只需混合、加熱並調味,就能快速上桌;或是小點預先烤好,現場進行裝飾即可;甚至視情況自備卡式爐,作為食物加熱的輔助。

而第二個挑戰,則是現場的眼觀四方。例如活動流程延宕,食物如果一直放在外頭,可能會變乾或受潮,這時就必須前後場隨時通知,確認何時將食物準備上桌最恰當。

而要做好臨機應變,最重要的就是預先勘場,張瑾文說,一場活動,事前檢視、規畫四、五次都是平常,得先理解現場動線、插座位置、餐台與後場距離,才能讓現場每個人行動都迅速確實,甚至想好備案,把意外狀況降到最低。

當然,有時候難免還是會意外。某次精品活動延遲結束,為了避免貴賓餓肚子,廠商要求提供餐盒,「但精品貴賓最重視形象,怎麼可能每個人拎著一袋便當在路上走?」好樣馬上動員團隊,選出哪些放冷也還是好吃的料理組成餐盒,並思考餐盒要怎麼包裝、提袋要怎麼搭配,才能讓人拿在手裡也覺得高級;為了避免貴賓大包小包,更派專人提著餐盒先進高鐵車站、上到月台,在貴賓上車前才交到對方手中,「外燴,不只是好吃而已,從開始到結束每一個細節,都要讓客人感覺細緻與貼心。」

「外燴,其實是門藝術,外燴主廚,更是藝術家,」張瑾文說,很多人對外燴沒有好印象,是因為過去經驗「漂亮但不好吃,好吃卻不細緻」。能否理解客戶需求,回歸用餐情境,創造最適切的食物和服務,讓來賓驚喜、主人有面子,「你不覺得,這反而是更難的一種藝術嗎?」

外燴秘訣 必看!

活動時間長,儘量避免提供熱食,除非有表定休息時間。若辦在戶外場地,容易受潮的酥餅不適合,免得放置太久口感不佳。

現場賓客若多為貴婦,食物必須小巧、清爽、不沾手。考量用餐儀態,湯水、沾醬類的菜色最好避免。若是科技公司會議,與會者男性居多,就必須加大食物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