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餐廳能與生產者產生多緊密的關係,踏進位在台中的「青木和洋食彩」就能感受到。北澤國際餐飲事業有限公司於2000年創立,旗下餐廳有「樹太老日本定食專賣店」、「北澤壽喜燒專門店」與「光麵拉麵」,「青木和洋食彩」為2014年開幕的新品牌,成立的契機來自於一封小農期盼的信。
在「樹太老」成立第十年時,北澤認為轉型的時刻到了,想帶給支持「樹太老」的消費者一個新氣象,雖已找到新店址,但對經營的方向仍沒有確切想法,此時收到來自76年次、嫁給苗栗苑裡有機稻農「用心米舖」陳姿潔的一封信。原來她在一次來「樹太老」消費時,發現餐廳用的正是自家也有生產的越光米,當時她們家遭遇到越南米混充台灣米事件,受連累導致通路受阻,加上家中大家長蔡水允本就希望年輕一輩能擺脫經銷商的剝削,自己創造通路,因此希望「樹太老」能使用她們辛苦栽種的越光米。
收到信後,蔡水允一句:「米,用看的不準,要來吃看看才知道」,經營團隊直接到苗栗苑裡拜訪「用心米舖」,擁有二十年稻米培育經驗的蔡水允,從民國88年開始將兩排的稻田轉型為有機,以自然農法種植,目前由第三代蔡凱翔與妻子陳姿潔經營。團隊跟著蔡家認識田地、一邊談著如何轉型有機,一邊吃著他們準備的手路菜,在與蔡水允聊天的過程中,他們發現餐廳一個月的用米量竟然相當於農家一期的收成量,開始思考如何協助這些為土地打拼的農民,於是決定當農友的代言人,將餐廳做為露出小農的平台。考量到「樹太老」的米飯為無限量供應,限於成本,難使用小農食材,決定成立新品牌,青木和洋食彩就此誕生了。
在青木和洋食彩(以下簡稱青木)八個月的籌備期間,各方人馬努力奔走,除了空間設計、菜單規劃,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適合的農友來合作,團隊請教台中最早舉辦投入集合販售小農食材的「合樸農學市集」,同時上網搜尋,並透過農友們相互推薦。青木選擇合作小農的標準是什麼呢?品牌總監吳靜枝說道:「藉由聊天來看彼此理念是否契合」,她認為,一個在種植作物考慮到友善環境的人,本質一定不壞。另外,青木認為有機認證不是絕對,因為他們發現有些農友認真但無法負擔有機認證的費用,或是年長者難以處理申請的手續,農民如果能對自己的產品負責,敢自種自食,就是青木可能合作的對象。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