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危害分析與重要管制點),是NASA在20世紀60年代所開發的食品安全衛生管理規則,目的是預防太空人在宇宙飛行時食物中毒。時至今日,HACCP已成為食品安全標準的基礎:控制和防止食品從包裝到運輸的過程中,可能受到的物理、微生物或化學汙染,並思考對策。

近年則出現兩個相對較新的名詞,TACCP(Threat Assessment Critical Control Point,威脅評估重要管制點)與VACCP(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漏洞評估與重要管制點)。

政府與民間一直在研究如何防止食品欺詐與業者惡意竄改標示,TACCP就是對食物詐欺的一種應對機制。相較於HACCP是預防食物中毒與非蓄意或意外產生的食品安全問題,TACCP是預防在食品供應鏈(製造商、生產線上人員、已完成的產品)中惡意的食物詐欺,像是使用不良的替代原料,散播不實的食物謠言造成對大眾健康不良的影響,假造的食物商標等。最有名的例子是2013年歐洲的馬肉冒充牛肉事件。

TACCP 威脅評估重要管制點:預防食品供應鏈中惡意的食物詐欺

TACCP通常比HACCP需要更多的人力,因為它的管制點涉及製造工廠和運輸安全、資訊安全,甚至為了預防缺乏經驗或未經培訓的食品處理員,帶來食品腐敗與不良包裝的潛在風險,其嚴格程度,是連員工的背景都要調查。但部分要點與HACCP重複,如防篡改密封和檢查品質,未標記或標示不當的成分等。

VACCP 漏洞評估與重要管制點:從犯罪者角度評估食品犯罪的可能

VACCP的概念類似TACCP,可鑑別產品的真假,預防假食品,經由識別供應鏈中潛在的漏洞,防止食品摻假。它尤其關注經濟動機摻假(Economically Motivated Adulteration, EMA),包括貼錯、偽造標籤或隱瞞、假造原料來源等。VACCP是從犯罪者的角度,前瞻評估各種食品犯罪的可能。

與HACCP類似,這兩項計畫都需要針對潛在威脅來思考補救策略和糾正程序。他們要審核整個產品供應鏈,對各供應商進行評估,並全面檢查原料。HACCP 、VACCP、TACCP形成了一個綜合的管理流程,確保消費者購買的是最真實、安全的商品。

近半世紀,日本人著力培育和牛,塑造各地有不同品種、不同等級的和牛品牌,吸引到日本觀光的遊客至少要吃一次和牛,才算到過日本。日本和牛品牌也揚名海外,受到國際市場青睞的程度遠超越美國、澳洲,逐年增加的出口量,預計在2020年要突破目標200億日圓,成功賺取可觀的外匯,更務實地促進了觀光效益。

日前報載「李登輝前總統在花蓮培育台灣和牛品種有成」。就培育台灣品種「源興牛」一事,敬佩李前總統有遠見,並且付諸實踐,此舉不但是台灣畜牧業的契機,若能效仿日本人培育和牛的精神,打造代表性的美食餐飲,進而帶動觀光事業的資源綜效,更是全台灣人民的福祉。況且,台灣不只是和牛,早已存在許多好的食材,如鰻魚、甲魚、季節性的亞熱帶獨有水果,以及在地季節性蔬菜等,若著力提升其價值,相信對台灣的觀光定有助益。

媒體報導,台北米其林指南將在第一季出版,米其林集團總裁方諾德說,台北米其林指南的誕生是交通部觀光局力拚台灣觀光多年的成果;觀光局也不否認「支持贊助」此計畫。無庸置疑,美食是台灣觀光資源的優勢之一,然而要以美食作為吸引觀光客的誘因,個人認為:「國際認定」有一定的價值,但長久之計,還是要依靠整體餐飲的觀光價值,提升整體餐飲在國際上的地位;以特色食材建立美食天堂的美譽,才能持續吸引高層次、高消費的觀光客。

政府也可思考在台建立自己的評選制度,成立等級標章。台灣有中華民族獨特的菜系料理和飲食文化,長久以來餐飲評論家,如:焦桐、李昂、韓良憶、王瑞瑤、徐仲、邱一新等老師們,發表的評鑑文章對台灣餐飲有一定的正向助力。以發揮台灣的食材特色為主體,師承中國料理精湛用心的烹飪功夫,演繹飲食文化價值並且逐步徹底執行,餐飲評選老師也一定不負眾望,透過評選機制提升台灣餐飲水準,增加國內外觀光價值。

有朝一日,孕育出國際遊客對台灣食材的喜好與認同,打開台灣優質農漁產品食材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如同日本的和牛,韓、泰的食材原料等,有助於農漁產品外銷,賺取外匯,一舉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