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危害分析與重要管制點),是NASA在20世紀60年代所開發的食品安全衛生管理規則,目的是預防太空人在宇宙飛行時食物中毒。時至今日,HACCP已成為食品安全標準的基礎:控制和防止食品從包裝到運輸的過程中,可能受到的物理、微生物或化學汙染,並思考對策。
近年則出現兩個相對較新的名詞,TACCP(Threat Assessment Critical Control Point,威脅評估重要管制點)與VACCP(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漏洞評估與重要管制點)。
政府與民間一直在研究如何防止食品欺詐與業者惡意竄改標示,TACCP就是對食物詐欺的一種應對機制。相較於HACCP是預防食物中毒與非蓄意或意外產生的食品安全問題,TACCP是預防在食品供應鏈(製造商、生產線上人員、已完成的產品)中惡意的食物詐欺,像是使用不良的替代原料,散播不實的食物謠言造成對大眾健康不良的影響,假造的食物商標等。最有名的例子是2013年歐洲的馬肉冒充牛肉事件。
TACCP 威脅評估重要管制點:預防食品供應鏈中惡意的食物詐欺
TACCP通常比HACCP需要更多的人力,因為它的管制點涉及製造工廠和運輸安全、資訊安全,甚至為了預防缺乏經驗或未經培訓的食品處理員,帶來食品腐敗與不良包裝的潛在風險,其嚴格程度,是連員工的背景都要調查。但部分要點與HACCP重複,如防篡改密封和檢查品質,未標記或標示不當的成分等。
VACCP 漏洞評估與重要管制點:從犯罪者角度評估食品犯罪的可能
VACCP的概念類似TACCP,可鑑別產品的真假,預防假食品,經由識別供應鏈中潛在的漏洞,防止食品摻假。它尤其關注經濟動機摻假(Economically Motivated Adulteration, EMA),包括貼錯、偽造標籤或隱瞞、假造原料來源等。VACCP是從犯罪者的角度,前瞻評估各種食品犯罪的可能。
與HACCP類似,這兩項計畫都需要針對潛在威脅來思考補救策略和糾正程序。他們要審核整個產品供應鏈,對各供應商進行評估,並全面檢查原料。HACCP 、VACCP、TACCP形成了一個綜合的管理流程,確保消費者購買的是最真實、安全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