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辦桌在台灣社會中,無論是個人的婚喪喜慶到聚落的神誕慶典舉辦,都是一件重要的活動。2024 年為桃園龍潭的龍元宮建廟200 週年,作為龍潭老街重要信仰中心,所奉祀的五穀爺(神農大帝)一直庇佑、照看著龍潭的人們。

 

國宴主廚 在地團隊協力合作 展現產業向心力

每年神農大帝聖誕,龍元宮都會規劃許多活動神農聖誕從前一天即開始慶祝,一早的「豐登巡境」-五穀爺祈安遶境到晚上的「夜戲神龍」酬神晚會,以及廟會活動中不可或缺的辦桌-「野台宴神」來呈現客庄的辦桌文化。

菜單上的十二道菜名也其來有自,是阿發師參考二十一年前的莆田媽祖祖廟辦桌菜單改良的。對青青餐廳團隊來說更是一大考驗,因為龍元宮當天有遶境活動,必須等待整個遶境活動儀式結束後才可以進行桌椅、餐盤及桌面的擺設。但也能從此看出青青餐廳團隊的經驗及效率,工作人員竟在不到一小時內就將廟前廣場轉變為舒適的用餐環境。除了阿發師與青青餐廳的團隊之外,當地新百王餐廳的金帽主廚阿宏師也出面召集在地其他師傅一起參與,展現台灣廚師們在人手調度上的靈活度,和對於產業的向心力。

 

龍元宮建廟200 週年,特邀國宴主廚與在地團隊,以「野台宴神」來呈現客庄的辦桌文化。  

 

在地食材 客庄風味迸發新特色 不忘展現菜餚發展脈絡

菜色方面更是多方精心設計的成果。辦桌最重要的第一道開胃菜的冷盤「金玉滿堂慶團圓」就是結合了在地食材和客家菜。客家人本就有「無雞不成宴」的傳統習慣,且有蘸桔醬的吃法。鵝肉由當地的大楊梅鵝莊提供,並搭配由糯米和黃豆釀造而成的客家傳統米醬食用。所使用的黑葉白菜也來頭不小,由獲得神農獎的青農吳成富所經營沛芳綜合有機農場所提供。

在地食材使用方面,「龍鳳祝壽茶香蝦」運用龍潭在地茶農種植的番庄美人茶,和客家茶油賦予濃厚的茶香。「四喜神農賜壽桃」中使用的柿餅,是客家人展現保存食物技術的智慧,當然使用的也是來自於在地所製作的柿餅。這三道菜為阿宏師精準掌握客家飲食及當地食材所端上桌的菜餚,展現桃園在農業及飲食文化上的豐富性。(作者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專案助理教授)

   「金玉滿堂慶團圓」使用興隆文昌雞、大楊梅鵝莊鵝肉,選用沛芳神農黑葉白菜。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

料理台灣年度論壇「飲食裡的文學力」於2024 歲末,重磅邀請米其林一星「澀 Sur-」林佾華主廚與《老派少女購物路線》作者洪愛珠主講,及碩士論文以研究美食家對社會影響為題的主持人馮忠恬,共同展開一場精彩對話。從飲食看文學,從文學看飲食,是更深刻且廣闊的思考,論壇引領讀者進入飲食裡的文學魅力,看「飲食」與「文學」如何互為創作靈感的繆思。

 

飲食裡的文學 林佾華對料理創作的信仰

身為餐飲人,在林佾華眼裡,文學是情感的文字表達,文字再精練,但凡創作就是「有話想說」,面對真實人生和社會現實後的心情梳理,「閱讀是學習的過程,閱讀是逃離痛苦現實的短暫避風港」,在高壓高勞力密集的精緻餐飲業共作,也是他逃離工作可以休息的一種方式。反而飲食是工作,雖然不抱所謂情懷,卻同樣也是自我表達方式,先有想吃的菜,才有創作,讓人格更完整。

 2024 年,澀Sur- 創作的「獨白」,以艾草燻香和草仔粿,敘述關於信仰、思念、心意的記憶。像林佾華所說,「獨白是一種內在的聲音,可以濃淡,可以調侃,是不說出的情緒。」他創作,澀Sur- 每季菜單概念都是他寫的。同時也是自我表達方式,先有料哩,才有創作,讓人格更完整。

 

文學裡的飲食 洪愛珠對味蕾的誠實閱歷

相對於林佾華在飲食裡的文學表述,洪愛珠則在文學裡表述飲食。在成為作家前,文學就已是洪愛珠的知己,她認為書寫是種輸出過程,透過精準幹練的文字清楚表達,同時在文學裡擴展生活經驗。

為知名週刊專欄寫作時,在洪愛珠的設定裡,800 字的篇幅,必須濃縮一道菜、一個意念,和一個場景。至於怎麼下筆?洪愛珠中肯的見解是「寫作從第一句誠實的句子開始」,說自己想說的話,先從切身經驗下筆,所以她從蘆洲老家巷口的切仔麵和滷肉寫起,和這滋味相處大半輩子。累積久了,字裡行間可以看出飲食是有閱歷的,只吃過一碗蚵仔麵線、和嘗遍兩千碗蚵仔麵線,飲食的見識、歷練和品味當然不同。

 

兩位講者帶來精彩的跨界對談與交流

本文為節錄內容,完整文章請訂閱《料理.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