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1950《名符其食》挑戰感官想像
連4年榮獲《米其林指南》推薦餐廳的「CEO1950總裁藝文空間」,今年夏天從「食物設計」視角切入,與長期關注食物設計教育的UOVO Food Design Studio一同展開「可食VS.不可食」的飲食對話,主廚張億興(Jackie)與團隊將展覽搬進古蹟歷史餐廳,打造一場名為《名符其食》的夏季菜單,並將UOVO的《內容不食》展覽理念呈現於二樓展間,邀請賓客在歷史建築中展開一場關於食與不食、空間與感官的錯位驚喜體驗。
2025夏季菜單《名符其食》,邀請大家從觀看進而品嚐
「食物設計」一詞源於西班牙設計師馬蒂.吉塞(Marti Guixé),他對於食物也淪於工業化生產與消費的現象感到不滿,因而將食物視為表達理念的「物件」,於1997年發起「設計食物」行動;這股風潮漸漸發散,像是2015年在米蘭舉辦的世界博覽會同樣將食物議題作為主軸,探索隱藏在食物背後的符碼,也讓食物設計從西方擴及全世界,成為教育一環。
2012年成立的「UOVO Food Design Studio」,是台灣早年投入食物設計教育的先行者,並在今年4月舉辦名為《內容不食》的策展實驗,端出看似食物卻不能吃的「料理」,讓觀眾透過「吃」以外的感官與每道料理互動,重新思考「吃」的本質究竟是味道還是行為。展覽結束後,UOVO工作室成員、同時也是CEO1950總裁藝文空間的內廚團隊人員楊千慧,與主廚Jackie再次延伸展覽,以《名符其食》為主題,將用餐與逛展結合,打造「料理是一場展覽,展覽也是一頓料理」的行動設計,讓食客藉由「品嚐」與「觀賞」兩種媒介,理解食物在味覺以外的意義。
餐桌 vs. 展場 ,《名符其食》×《內容不食》
Jackie表示:「主廚也是食物設計的執行者,例如套餐中每道菜的串接都是設計的語言。」他在巴黎修習一年半期間,曾為日本藝術家的展覽設計食物,UOVO所展出的《內容不食》激發了他對食物的全新想法,因此他與楊千慧將展覽搬入餐廳,自企劃到實踐耗時半年打造9道呼應展覽的餐點,將意象化為「可食」的餐桌,希望對餐飲習以為常的賓客們,能透過這次夏季菜單打開對食物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