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社會學好吃社會學第82期第82期客家料理的寰宇分佈《華人靈魂料理:客家飲食的寰宇分佈》深入探討客家料理在全球四大洲的流變與在地融合,補足前書僅重食譜而忽略文化脈絡的不足。透過文獻與田野調查,展現客家菜多元樣貌與「道地」變化,呈現出客家飲食的全球化與在地化交織的獨特風景。 作者. 蕭新煌
好吃社會學好吃社會學第81期第81期記憶的滋味 以食物書寫回憶錄《往日食光》不只是一本飲食散文集,而是一部用食物記憶寫成的個人生命誌。透過平凡菜餚,鄭如晴細膩捕捉童年親情、青春友情與成年鄉愁,展現食物在人生旅途中扮演的情感載體與文化見證者的角色。 作者. 蕭新煌
好吃社會學好吃社會學第80期第80期21 道食物 說盡客家女性一生《秀梅》透過二十一道料理,串起一位客家女性橫跨數十年、六個灶下的人生故事。飲食不僅是日常,更是文化記憶與情感載體,展現台灣飲食文學如何以「食」書寫女性生命史與家族遷徙的深刻軌跡。 作者. 蕭新煌
好吃社會學好吃社會學第79期第79期沙茶醬的身世《沙茶:戰後潮汕移民與台灣飲食變遷》探討沙茶醬從東南亞沙嗲醬演變而來,經潮汕移民傳入台灣,成為家常火鍋必備醬料。書中詳述沙茶醬的歷史沿革與在地化過程,並介紹台灣各地著名潮汕沙茶餐廳,呈現潮汕文化與飲食認同的深厚連結。 作者. 蕭新煌
好吃社會學好吃社會學第78期第78期再談名人「500 盤」「500盤」第四屆美食評鑑揭曉,台北名人的美食偏好鮮明,獲獎餐廳以台北為主,且有多家餐廳的菜品奪盤。評審包括企業領袖、美食家等五十位名人,稱此評鑑能提升台灣餐飲品質。 作者. 蕭新煌
好吃社會學好吃社會學第77期第77期東南亞料理的醬味在全球飲食比較中,醬和調味料是決定食物味覺的關鍵元素。台灣總統就職國宴的前菜便以五族群的醬汁搭配蔬菜,象徵多元文化共存。台中東協廣場的「蘸醬文化」也展示了東南亞的多樣醬味,這些醬料不僅塑造了當地飲食,也在台灣形成了在地化風味。 作者. 蕭新煌
好吃社會學好吃社會學第76期第76期520 國宴菜單的背後520總統就職慶典國宴菜單,展現了台灣五大族群的多元融合與在地特色。菜單強調當季食材和食農教育,並透過族群代表醬料,呈現獨特的台灣風味,讓國宴不僅是美食盛宴,也是文化的傳遞。 作者. 蕭新煌
好吃社會學好吃社會學第75期第75期賀飲食書院中華飲食文化圖書館全新成立「飲食書院」,盼成為台灣飲食研究的重要據點。目前多著眼於外文館藏、名廚食譜展示與講座場地,並期待深化學術功能。透過客座研究、短期課程與古籍解讀,實現真正書院的知識創造與文化傳承。 作者. 蕭新煌
好吃社會學好吃社會學第74期第74期政治也決定食譜《Made in Taiwan》是Clarissa Wei 魏貝珊著作的英文台灣料理食譜,從庶民家常菜到原住民與客家風味,呈現台灣多元文化融合的獨特飲食樣貌,深入探討台灣飲食與政治、歷史、認同間的緊密連結,重新定義「什麼是台灣菜」。 作者. 蕭新煌
好吃社會學好吃社會學第73期第73期食譜學問大食譜不只是料理步驟,更是文化、歷史與哲學的載體。從《食譜的哲學》一書出發,探索食譜在製作、體驗與評價間的深層意涵,揭示飲食中的敘事、記憶與權力關係,為台灣飲食界帶來全新啟發與思考。 作者. 蕭新煌
好吃社會學好吃社會學第72期第72期「米其林」的在地化米其林美食評鑑指南源自法國。想展現的是精緻飲食極致表現,現在全球都以它作為標竿。根據密探評審員的反應,台灣的摘星餐廳相當重視「產地到餐桌」的在地化風土特色,這就是台灣美食進一步推動和落實食材在地的耀眼特點。 作者. 蕭新煌
好吃社會學好吃社會學第71期第71期從肉骨茶想到台灣傳統飲食遺產馬來西亞旅遊、藝術及文化部長最後決定要以開放的思維研究將肉骨茶列為美食遺產之中。台灣的傳統飲食是不是也能被視為文化資產呢?根據文化資產研究領域的學者,幾乎沒有飲食類的民俗文化資產被登錄。 作者. 蕭新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