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沖繩人常以「沖繩料理」自豪,並強調其有別於日本料理。從沖繩人愛吃的三層肉、豬頭皮等日常飲食,加上過去琉球王朝所傳承下來的宮廷料理,都在在看出其與日本本土飲食的差異性。沖繩人的食物靈魂為何?體驗過才能了解。

歷史背景造就飲食的多元化

  琉球群島是位於台灣與九州之間西太平洋一系列島嶼,過去是一個獨立王國,目前屬於日本,稱為沖繩縣。由於琉球群島是珊瑚礁所構成,適合耕種的土地不多,屬於農業發展較為貧瘠之地,因此對沖繩人而言,飲食是關乎生存的重要而神聖的關鍵。尤其在琉球自古即有醫食同源的根底,所以沖繩料理提倡醫食結合,琉球人的長壽不老受到世界的矚目,現在沖繩料理被視為健康與長壽的食物,具有營養攝取與回復疲勞的神奇效果。
 
  因為沖繩縣是珊瑚礁所構成的群島,本地原本的食材種類不多,因此需要從周邊其他國家引入做為食物的動植物,其中台灣由於地理位置最近,加上氣候相仿,因此包括稻米、水牛、鳳梨、苦瓜、甘蔗、地瓜等都是從台灣移植而來。同時,由於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特別是中日韓等國實施鎖國政策的年代,琉球王國以朝貢名義非常頻繁地進行貿易,甚至還與呂宋、暹羅(泰國)、爪哇國、蘇門答臘、越南、以及更遠的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國進行外交和貿易交往,使得沖繩料理呈現相當多元的內容,沖繩的飲食文化融匯各種各樣的口味,連琉球特有的「泡盛(AWAMORI)」酒(一種用米做的燒酌)也是用泰國米為原料釀造而成。
 
  除此之外,當時琉球王國透過轉口貿易而獲得巨大利潤,成為一個非常富有的國家,被稱作「萬國津梁」,因此沖繩料理形成兩個流派,一個是王朝的宮廷料理,一個是庶民的家庭料理。再加上琉球的歷史涉入中日美等國家,從而使得沖繩料理受到各種文化的影響,更進一步形塑琉球飲食的多元化。
 
  最早沖繩料理是受到中國福建的影響,如豬肉包括豬臉、豬蹄、內臟等的食用習慣即為日本所無;其後,隨著日本政治勢力的進入,使得日本料理的元素也滲入沖繩料理,如琉球不但大量使用昆布,而且將其傳入中國與東南亞;戰後美國的佔領與美軍的駐留,導致漢堡、牛排、培根等西方料理也成為沖繩料理的一部分,沖繩在這方面的消費量都是日本第一位。在二次大戰前的日本殖民時代,許多琉球人到台灣工作,學會台灣的飲食,也有台灣人到琉球開餐廳,使得沖繩料理受到台灣料理的影響。

美麗島沖繩居酒屋的沖繩肉煎餅  

沖繩肉煎餅

沖繩料理的「混炒」文化

  位在七條通的美麗島沖繩居酒屋,老闆諸喜田先生最早在三十幾年前來到台灣,原本要開日語補習班,但礙於各項法規與招生問題,經營並不順利,其後改為代理獵戶座啤酒(Orion beer)在台灣的銷售,為推廣這種琉球特有的啤酒,所以開始經營沖繩料理的餐廳,沒想到一做就二三十年,目前是台北屈指可數的沖繩料理名店。不管是從店內擺設的風獅爺、三線琴,還是耳邊的民謠旋律,都讓人感受到濃濃的沖繩味。這次老闆向我們介紹的幾道料理,「沖繩肉煎餅」、「苦瓜蛋豆腐」、「角煮東坡肉」與「沖繩麵」皆是沖繩的經典美食。

美麗島沖繩居酒屋的角煮東坡肉  

角煮東坡肉

由於琉球群島位於亞熱帶,使得沖繩料理使用的蔬菜與日本本土相當不同,如當地人最喜歡的料理之一是苦瓜,那獨特的苦味是防止中暑的良藥,苦瓜中所含的維生素C大約是洋白菜的四倍。同時,沖繩料理使用乾香菇很多,其消費量是日本第一,但除此之外其他菇類則很少使用,而且亞熱帶特有的辛香料反而不太使用,傳統的調味主要使用塩、味噌、醬油、柴魚或昆布,此點與日本料理較為接近。

沖繩料理的最大特色是「混炒(チャンプルー,Champuru)」,通常將各種材料炒在一起。這類料理如以苦瓜為主,加上蛋、肉、豆腐和蔬菜一起混炒的「ゴーヤーチャンプルー(苦瓜混炒)」;以小麥磨成麵粉後所留下的皮殼、碎屑做成的麩皮(或稱麩子) 為主,加上蛋、肉、豆腐和蔬菜一起混炒的「麩チャンプルー(麩皮混炒)」較常見,其他還有「豆腐チャンプルー(豆腐混炒)」、「ピーマンチャンプルー(青椒混炒)」、「そうめんチャンプルー(素麵混炒)」等等。

據說這與琉球人的起源有關,有學者推測琉球群島住民的祖先是從日本九州南部移入;也有認為是從中國中南部沿海地區來此,屬於百越文化的一部分;也有認為琉球人來自印度尼西亞或澳洲,屬於馬來人,具體來自那個地區尚有爭議。但這截然不同的人種起源說法,也造成琉球人除了有非常講究細節要求精緻的宮廷料理,也有粗獷豪邁要求快捷簡單的「混炒」料理文化。

「混炒」料理法是源自中國福建,是中國福建一帶的人將這個料理法傳到九州的長崎,變成一種將豚肉・魚介類・蔬菜混炒的燜麺料理。這個名詞最早是閩南語的「吃飯(Chabon)」,其後傳到九州的長崎被稱為「長崎ちゃんぽん(Nagasaki Chanpon)」,最後再傳入琉球,變化為將各種食材混炒的「チャンプルー(Champuru)」料理。

食材多元  耗時費工的經典佳餚

沖繩料理的食材相當多元,常見的蔬菜除苦瓜、麥麩以外,還有絲瓜、田芋(紅芋)和只有生長在沖繩海域才有的特殊海草-海葡萄(海ぶどう)和水雲(醋苔、スヌイ或もずく)。田芋是沖繩獨有的芋頭,類似薯仔卻有粘性,混合豬肉、魚糕、香菇做成炸丸子,外皮香脆,溫熱軟糯的芋蓉,入口即化。海葡萄和水雲必須一直養在海水箱中,要吃以前再撈上來,很爽口沾著帶有酸醋的醬汁,含有很豐富的礦物質、維生素、植物纖維,吃多據說可降血壓。   

沖繩人利用當地豐富的食材發展出許多經典的家常料理,其中被選為日本農山漁村的郷土料理百選之一的沖繩麵,與日本一般使用蕎麥麵粉不同,是用小麥粉混合榕樹灰汁或寒水做成,再以豬肉或柴魚的高湯煮食。由於琉球到1972年為止是由美軍信託統治,因此並未受到戰後日本本土拉麵文化太大的影響,所以在琉球普遍還是食用沖繩麵。

奇妙的是,沖繩縣雖是四周被海圍繞的群島地區,但意外地是魚料理並不太發達,反而較多肉食。琉球特有的黑毛豬(Agu)是沖繩料理的特色,通常會以泡盛酒加醬油等香料小火煮3-4個小時做成沖繩式滷肉,稱為「角煮(かくにkakuni)」。另外,沖繩料理還有用慢火燉煮入味的「紅燒肉(Rafute)」,五花肉的豬皮、肥肉和瘦肉層次分明,口感細嫩;口感有如果凍一般的美容聖品「紅燒豬腳(Tebichi)」。此外,帶著微微甘甜、風味高雅的「豬肉白味噌湯(Inamuduchi)」,這些無一不是食材高貴、耗時費工的佳餚。

酒與料理密不可分

美麗島居酒屋的牆上放置著琳琅滿目的酒類,可見其料理與酒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縣民啤酒」的「獵戶座啤酒(Orion beer)」以及琉球特有用泰國米為原料釀造而成的「泡盛(Awamori)」是來到沖繩非喝不可的酒類。由於沖繩料理採取「混炒」的料理法最普遍,不然就是用醬油燉煮豬肉,因此琉球誕生的獵戶座啤酒(Orion beer),入口清爽去油膩,比味道濃郁的日本啤酒,更適合在常夏的沖繩飲用。1957年成立「沖繩啤酒株式會社」,在名泉湧出的沖繩島北部的名護市設置工廠,公開懸賞招募而由縣民取名的「獵戶座啤酒」,從1959年起開始正式生產,由於「獵戶座啤酒」推出即大受歡迎,其後連公司名稱也改為「獵戶座啤酒株式會社」。

至於「泡盛(AWAMORI)」酒則是琉球特有的用米做的燒酌,早在1671年「泡盛」即出現在日本史料中。泡盛並非像日本清酒那樣釀造而成,而是由蒸餾而得的烈性飲料。典型的泡盛為60標準酒度(30%酒精),出口到外地(包括出售到日本本土)則減為50度(25%酒精)。部分泡盛(如著名的花酒)為120度(60%酒精)。泡盛與燒酒不同的是,泡盛使用泰國米,由泰式風格製作而成;而日本燒酒使用的是日本米。同時,泡盛由黑米麴菌發酵,之後再經蒸餾而成,而不像日本燒酌是由白米麴菌發酵釀造。

美麗島居酒屋的牆上放置著琳琅滿目的酒類

牆上擺滿客人專屬的酒

目前沖繩料理大約有150種之多,無論是從質從量還是種類來說,都具有其民間風俗的特點,而且涵蓋相當多元的文化。

中華料理的幾個大的菜系中,辣味的川菜一直有獨特的地位,在台北市的五星級飯店中,各種精緻歐美料理、日本料理都不稀奇,還比較少見以川菜為號召的,資深的中山北路二段的國賓飯店就是獨樹一幟的五星級川菜館。

  鳳凰颱風來台前夕的一個秋老虎的午後,在濃濃的午後暑氣籠罩下,來到國賓飯店十二樓的川菜館,品嘗主廚陳西滿(阿滿師)的廚藝,感受到一股不尋常的優雅和美味。

 國賓川菜廳的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

四川人的靈魂食物

  此次特別挑選了川菜作為本期企劃「Soul Food」為中華料理的代表。
 
  何謂「Soul Food」?指的應該是任何能使我們身心靈都舒泰的食物,例如家鄉口味就是,往往第一口就能讓我們的靈魂感動,瞬間回到家鄉。
 
  探索源頭,Soul Food靈魂食物緣起近二世紀前,是美國非裔的料理,關係到美國南部的美食;靈魂食物這詞起源於一九六0年代中期,可以追溯到非洲和歐洲的食物,如大米和高粱,由於當時的黑奴多來自非洲,西非最多,所以西非美食所有常見的元素 ,被引入到美洲的跨大西洋奴隸貿易的結果,他們成了被奴役之中非洲人的飲食主食。
 
  靈魂食物還包括美國南部(Deep South)各州的美食。這些蓄奴的南方美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是跨文化的融合版本,許多烹飪歷史學家認為,圍繞早期歐洲人到非洲探險的時候,歐洲探險家帶來了自己的食品,帶入非洲當地的飲食,如玉米和木薯來自美洲,而蘿蔔來自摩洛哥,和來自葡萄牙白菜,紛紛以主人的口味打進奴隸的餐桌,而在非裔美國人的烹飪歷史上寫下一筆,發揮重要作用。
 
  因為是黑人食物,通常soul food料理比較多油,偏重口味 炸物比較多,又因為奴隸的食材比較低階,大量用豬牛雞肉的內臟為主,這點和川菜的「九雜」特色還蠻遙相呼應的。
 
  國賓飯店的川菜廳主廚阿滿師就分析,例如川菜的「夫妻肺片」就頗像美國南方的靈魂食物。是一道川菜,以牛肉為主料,配以肺、心、舌等製作而成,源自成都。現代所售肺片實為牛頭皮、牛心、牛舌、牛肚、牛肉,並不用肺。夫妻肺片片大而薄,粑糯入味,麻辣鮮香。以前四川省各大都會的街頭巷尾便有許多挑擔、提籃叫賣涼拌肺片的小販。用成本低廉的牛雜碎邊角料,經加工、鹵煮後,切成片,佐以醬油、紅油、辣椒、花椒麵、芝麻麵等拌食,風味別致,價廉物美,特別受到拉黃包車、腳夫和窮苦學生們的喜食。四川省的下階層勞動大眾的內臟美食,口味重:重油重辣(為去除內臟的腥味),這些食物特色和美國南方的黑人靈魂美食,完全相似。

  國賓川菜廳陳西滿主廚

國賓川菜廳陳西滿主廚

「麻」搭配「辣」 變化萬千

來到台灣的五星級大飯店,川菜脫胎換骨,仍有香辣特色,卻改採比較高檔的食材,上菜的份量也恰到好處,絕對不會厚重油膩。

這次阿滿師特別為我們準備的:麻婆豆腐、宮保牛腱、花椒子姜沙公和川味河粉四道菜。最大的主菜改以海鮮取代豬牛的內臟,就是檔次升級的具體呈現。

正本溯源:川菜講究酸、甜、苦、辣、鹹等五味的調和。以辣味為最根本的特色但是其中麻」這個特色比較少被華文以外的世界討論到,主要原因是「麻」這個特色,很不好翻譯為英文,因為其獨特的香氣,誘發食慾,卻不好解釋,如果把「麻」搭配「辣」加上程度不同的香氣,可以變化出八、九種川味的菜色,因此川菜的口味變化很多元。

國賓川菜有其菜餚的香麻辣,而無中辣以上(大辣、特辣、地獄辣)的挑戰或是怕辣者的折磨。以吃川菜來說,國賓的川菜是改良過的,只能說是小辣和微辣,吃來不會過辣、過麻、過鹹,有種雲淡風輕的中規中矩感,所以,對愛吃辣的人來說,國賓川菜廳的川菜吃來是不夠過癮的,有人嗜好辣者可能有遺憾飽足感也不夠;這時不用客氣直接跟侍者說,阿滿師會不客氣下重手調味,包來用餐的客人滿意。

國賓川菜廳的川味河粉

川味河粉

三香三辣椒三料,七滋八味九雜

川菜有所謂「三香三辣椒三料,七滋八味九雜」,光看這順口溜,上一段的三乘三分別是:蔥、薑、蒜;辣椒、胡椒、花椒;醋、豆瓣醬、膠翏;下一段的七種滋味是酸甜苦辣麻香鹹,八味則是:魚香、麻辣、酸辣、乾燒、辣子、紅油、怪味、椒麻;九雜指用料之雜,也就是川菜的食材如大海納百川,不定於一格。其他地方菜以生辣椒為主的辣不同,川菜的辣是百科全書式的追究細節。

舉例而言,中藥入辣味。川菜的辣是利用多種辛香料、調味料與中藥材搭配,所以在口味和層次上比較豐富。最耳熟能詳的辛香料就是乾辣椒(公保)、花椒、泡椒、剁椒、辣豆瓣醬等,辛辣程度也是各有特色,再加上川菜的辣味是如調味般融入在菜餚裡,所以要來得更麻辣或酸辣!

川菜首要代表是麻婆豆腐。日本客人愛吃麻婆豆腐,從超級市場到處可見的麻婆豆腐料理包可見一斑;而東瀛嘉賓是五星級的國賓飯店的重要貴客,所以阿滿師特別下工夫研發出他個人版本的麻婆豆腐,最重要的是抓緊:麻辣燙嫩四大準則。國賓的阿滿師將四川的牛肉改為豬後腿肉(用油逼出乾)豆腐用板豆腐烹調過程不易散形狀完整豆香濃郁,微辣帶麻。

「花椒子姜沙公」是一道以海鮮為食材的大菜。秋天當令的食材是螃蟹,在台北吃螃蟹有講究:「九月圓臍十月尖,持螯飲酒菊花天」,意指農曆九月適宜大啖圓臍雌蟹,十月品評尖臍雄蟹,秋季正是螃蟹肉質飽滿、鮮嫩細緻的品嘗時節。國賓飯點也應景自九月起於二樓粵菜廳與十二樓川菜廳聯合推出「秋季蟹逅美饌料理」,阿滿主廚選以當日鮮活螃蟹(沙公),搭配的調味也格外講究,由於子姜是天然的調味品,也是秋季補身好食材。將蒜頭、青辣椒、紅辣椒、子姜絲炒香後放入沙公後,拌入高湯及米酒燜煮。顛覆傳統川菜呈現,主廚將煮熟的馬鈴薯絲鋪於底部,再放上香氣十足的沙公,勁辣的香氣搭配肉質細緻沙公,與脆口綿密的馬鈴薯同時咬下,口感豐富讓人驚豔。 

國賓川菜廳的花椒子姜沙公

花椒子姜沙公

滿足原鄉味的料理

論到以川菜當主角,阿滿師最喜歡的一道菜碼豐富的菜,是宮保牛腱,這次也特別為我們示範。這道菜的口味讓人第一聯想到的是回鍋肉。常見的回鍋肉,是用豬五花肉,除了肉要連皮帶肥帶瘦,皮上毛要拔淨,且肉要片得極薄;由於客人怕肥肉,因此改為全瘦的牛腱肉,再就是主要的幾味碼;高麗菜、紅辣椒。這幾樣東西與薄薄小塊牛腱同炒,便已是鮮美的一道菜;其中牛腱肉的香、豆瓣的鮮、高麗菜的一菜二味:柔腴和香脆兼具,大火焙乾的地方香脆,湯汁浸軟的菜葉柔腴,伴隨著紅辣椒經油炒的辛辣香氣,完美融和於一盤中,是中國菜最妙手天成的發明。

但由於此菜是大油快炒菜,阿滿師加了夠份量的高麗菜,這麼一來,它可是一盤菜碼多麼爽口的佳肴。

宮保牛腱若吃剩了,半夜自冰箱取出,不需加熱,只需盛一碗冷飯,在鍋中隔水蒸至極燙,再將此飯倒在回鍋肉的盤裡,熱飯沾著盤底微泛紅油的菜汁,同時將剩的一兩片冷肉燙熱,稍稍拌個幾下,就這樣呼嚕嚕的吃下肚,是非常下飯的川菜經典,也是家家戶戶的媽媽,都稍微學個幾次就會的熱炒型的簡單川菜,愛吃辣者一定能從這宮保牛腱的美味感受到鄉愁,像是靈魂被觸及一樣。

愛吃麵食的人來這裡也有口福。聞名的重慶小麵原來是一款發源自四川重慶的漢族特色小吃,屬於川菜小點,不敢吃太多澱粉的人也盡可以把這碗小麵當主食看待。阿滿師特別將清爽的河粉取代麵條,烹調出這道川味小麵。川味的小麵品種豐富一般按有沒有臊子(肉醬)來分,沒有臊子的小麵調味料也很豐富。阿滿師特地將碗豆炸酥當做素的澆頭一碗麵條全憑調料來提味兒,先調好調料,再放入麵條。麻辣當先,麵條勁道,湯鮮而厚味。

國賓飯店的川菜館為了吸引更多國際級的客人,因此雖然以道地川菜為號召,不限於川菜,而有更多菜色,這裡還有著名的北京烤鴨、四季豆薄餅、豆酥鱈魚等。在此品嘗川菜,原鄉口味慰藉的靈魂絕對可以得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