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封面故事第48期第48期河內 一座充滿食物香氣的城市享用越南鴨仔蛋必備的「叻沙葉」、越南酸魚湯裡的「大野芋(越南白霞)」、越南生春卷一定要加的「越南毛翁」、用來包越南方粽的「尖苞柊葉」、比一般越南河粉更費工繁瑣的「順化牛肉粉,以及五彩繽紛的「糯米飯」⋯⋯走一趟河內的三十六古街,就能一次看足、吃夠。 作者. 洪麗君
封面故事封面故事第48期第48期胖胖樹帶路 南國之香在台灣東南亞國家用的香料其實有差異性,像是只有越南生吃魚腥草與九層塔;泰國跟其他東南亞國家比,較常使用打拋與甲猜;印尼,則較常用肉豆蔻與丁香。但是斑蘭、香茅、薑黃、檸檬葉,幾乎所有東南亞國家都有使用。 作者. 謝懿慧
封面故事封面故事第48期第48期台灣咖哩的前世今生咖哩,是許多台灣人熟悉的家常料理,香濃的咖哩醬汁搭配馬鈴薯、胡蘿蔔與軟嫩的雞肉,加上一大盤熱騰騰的白米飯,就是美味與營養兼具的一餐。許多家庭會在廚房櫥櫃裡擺放一兩包咖哩塊,講究一點的還會準備幾罐咖哩粉和薑黃粉,心血來潮時只需要幾樣簡單的食材,大人小孩都喜歡的咖哩飯就上桌了。 作者. 曾齡儀
封面故事封面故事第39期第39期向導演齊柏林致敬 萩本郡大看見了什麼台灣?銜命來台客座半年,萩本郡大最後設計了一套菜單,呈現他這段時間所「看見的台灣」。菜單上的重頭戲「稻米的一生:向齊柏林先生致敬」,在盤中勾勒出從空中俯視山巒、田園、樹林、海岸的美景,宛如導演齊柏林空拍鏡頭下的台灣。 作者. 編輯部
封面故事封面故事第39期第39期餐盤上的 成.住.壞.空雖然「敲碎」這個動作在用餐時可能是一種娛樂的趣味,但荻本郡大再更深入為我解釋「為什麼這麼喜歡敲碎東西?」時,卻很嚴肅。他說,料理從食材到烹調到完成,端到客人面前,客人將之打破,吃掉,都可以是美的過程。 作者. 編輯部
封面故事封面故事第38期第38期蔬河 讓滷味跟蔬菜都很叛逆蔬河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一整片蔬菜牆,洪儀真說,將美化都市的植生牆運用到店內裝潢,再以「抽紙杯」的概念,讓客人可以自行挑選想要的蔬菜及滷料,增添消費者的新奇感。 作者. 洪麗君
封面故事封面故事第38期第38期二本餐廳 讓蔬食辛辣搖滾「我想讓大家吃到與平常去別處吃到的菜一樣,只是『抽掉肉』!」吳逸如解釋二本的定位:在這裡,同桌的任何一個人,都不需有人吃素而覺得有壓力,可以自在享用每一道料理。沒有誰必須遷就誰,更不會覺得吃蔬食就是為了某些價值觀或目的,而必須在口腹上犧牲。 作者. 朱荔詡
封面故事封面故事第38期第38期養心茶樓 吃素也能鹹香夠勁好下飯許多饕客無肉不歡,聽聞「蔬食料理」、「養生素菜」就先倒退三步,但這樣的抗拒心情在「養心茶樓」裡,幾乎天天被改寫。2013年開幕,跌破眾人眼鏡主打蔬食港式飲茶,想得到的、想不到的港點、燒烤、熱炒,在厚厚一本菜單上全找得到。 作者. 黃芮琪
封面故事封面故事第38期第38期漢來蔬食 用鑊氣闖蕩素食戰場從餐桌交談的分貝來看,吃肉是主流,但是,素食不代表沒消費市場,因為「不能沒有」的市場性正是這類素食餐廳得以生存的理由,也就是他們不只提供無肉的物質糧食,更重要的是素食者最需要的:交換心得、相互交流、勵志之處。 作者. 蘇恆安
封面故事封面故事第38期第38期穗科 追求不受束縛的真味忠孝東路兩側交錯的巷弄裡,許多特色餐廳及商鋪隱身其中,堆疊著店主人的期望與夢想。穿梭其中的人們,或朝著特定的目標前進,或憑藉著當下的直覺機緣好奇推開門。 作者. 周寧靜
封面故事封面故事第37期第37期日本和牛吃門道日本長達1200年的禁肉令,直到明治天皇為了改善國民體格,在1871年才解禁。為了牛肉美味發展出日本自有養牛技術,從品種孕育改良、肥育技術提升,逐漸成為充滿大理石油花的肉質,並有了「和牛」一詞。 作者. 陳怡伶